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王凤发自北京 通讯员刘鑫
她来自冰天雪地的北方,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北国河山,她的笔触始终抒写着地域风情和小人物的命运。昨日,著名作家迟子建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推出长篇小说新作《群山之巅》,再度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北方苍茫的“群山之巅”,讲述在那里发生的动人心魄的人间故事。
风格迥异迟子建为内容找外衣
从《树下》,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再到4年前的《白雪乌鸦》,迟子建写作整整30年,却只出版过6部长篇小说作品,算不上多产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心写的,创作这条路走得比较坚实。”迟子建说,如果每一个文字是一片雪花,读者接到手里便会立刻化为水,而他们感受到的雪花融成的水,其实是作者用他的生活经历、艺术积累点点滴滴挤出来的。《群山之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沿用了迟子建一直以来大时代中关照小人物的写作风格,讲述的是北方龙山之翼的龙盏镇上,屠夫辛七杂、“小仙”安雪儿、法警安平等一个个身世不同、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寻找出路。
迟子建每一部作品的结构方式都是迥异的—《伪满洲国》是编年体结构,《越过云层的晴朗》借他人之口叙述,而《群山之巅》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评论家潘凯雄称其为环形的链式结构,从一个人杀人开始,到最后杀人案破案。“我要为每一部作品的内容找到一种最恰当的表现形式。”迟子建解释。
群山之巅带她走入知天命之年
《群山之巅》没有主角,是迟子建所绘的一幅众生相。“这部作品中,每一颗卑微的心都想努力活出人的样子。”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如此评价。
写完《群山之巅》,迟子建并没有如释重负之感,反而愁肠百结,仍想倾诉,却又不知道对着什么倾诉。“或许是因为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所以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我的心是颤抖的。”迟子建说。
李敬泽坦承,看到这最后一句,他忍不住要流泪。“我觉得龙盏镇上的那些人虽然身处遥远的北国,但离我们都不远,或者说我们会发现在某一个时刻,我们听到对方呼唤的时候,也是无视呼唤的人。”李敬泽说道。
很多作家担心生活素材有用完的一天,51岁的迟子建则认为,《群山之巅》带她走入了知天命之年,可纳入笔下的生活,依然丰饶。“年轻的模样,正别我而去,给我留下越来越多的白发,但文学的春色,一直与我水乳交融。”她坦言,写作早已融入自己到生活,会一直写下去。
本报记者王凤发自北京 通讯员刘鑫
她来自冰天雪地的北方,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北国河山,她的笔触始终抒写着地域风情和小人物的命运。昨日,著名作家迟子建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推出长篇小说新作《群山之巅》,再度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北方苍茫的“群山之巅”,讲述在那里发生的动人心魄的人间故事。
风格迥异迟子建为内容找外衣
从《树下》,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再到4年前的《白雪乌鸦》,迟子建写作整整30年,却只出版过6部长篇小说作品,算不上多产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心写的,创作这条路走得比较坚实。”迟子建说,如果每一个文字是一片雪花,读者接到手里便会立刻化为水,而他们感受到的雪花融成的水,其实是作者用他的生活经历、艺术积累点点滴滴挤出来的。《群山之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沿用了迟子建一直以来大时代中关照小人物的写作风格,讲述的是北方龙山之翼的龙盏镇上,屠夫辛七杂、“小仙”安雪儿、法警安平等一个个身世不同、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寻找出路。
迟子建每一部作品的结构方式都是迥异的—《伪满洲国》是编年体结构,《越过云层的晴朗》借他人之口叙述,而《群山之巅》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评论家潘凯雄称其为环形的链式结构,从一个人杀人开始,到最后杀人案破案。“我要为每一部作品的内容找到一种最恰当的表现形式。”迟子建解释。
群山之巅带她走入知天命之年
《群山之巅》没有主角,是迟子建所绘的一幅众生相。“这部作品中,每一颗卑微的心都想努力活出人的样子。”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如此评价。
写完《群山之巅》,迟子建并没有如释重负之感,反而愁肠百结,仍想倾诉,却又不知道对着什么倾诉。“或许是因为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所以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我的心是颤抖的。”迟子建说。
李敬泽坦承,看到这最后一句,他忍不住要流泪。“我觉得龙盏镇上的那些人虽然身处遥远的北国,但离我们都不远,或者说我们会发现在某一个时刻,我们听到对方呼唤的时候,也是无视呼唤的人。”李敬泽说道。
很多作家担心生活素材有用完的一天,51岁的迟子建则认为,《群山之巅》带她走入了知天命之年,可纳入笔下的生活,依然丰饶。“年轻的模样,正别我而去,给我留下越来越多的白发,但文学的春色,一直与我水乳交融。”她坦言,写作早已融入自己到生活,会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