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柳探花吧 关注:1贴子:16
  • 4回复贴,共1

有关诗词知识的普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收集了一些关于诗词歌赋的知识,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11 07:18回复
    诗词写作入门(一)押韵
    【含义】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详见前篇“浅谈古诗词韵律”。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韵又叫做韵母。韵母分为韵首、韵腹、韵尾三部分。一般只要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者相近即可,而对于韵首则不做考虑。律诗里的韵和现代普通话里以及新华字典里的韵不尽相同,有些字,看着读音相同,韵母也一样,但却不属于同一个韵部;而有些字,看着读音有差异。所以,写诗的时候,应该先掌握一些简单的声韵知识。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今天的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同韵的字大致都可以用来押韵。
    举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苔"、"栽"和"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1-11 07:24
    回复
      2025-07-13 12:40:10
      广告

      然而,格律诗的用韵,与此不同。格律诗必须按照诗韵来写,就是要按照韵书中分列的韵目,来辨别平仄和选择押韵的字。一首诗的所有韵脚,必须从同一个韵目中选字来押韵。如李白的《敬亭山》,用的“闲”和“山”这两个韵脚,就同属于“删”这个韵目。
      一首诗中,如果有一个韵脚用了别的韵目的字,就叫做“出韵”。在科举中,出韵的诗算不合格。比如按照现代普通话,“闲”和‘先”当然是可以押韵的,但按照诗韵则不可以,因为这两个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韵目。(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例外。)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11 16:00
      回复
        诗词写作入门(二)
        【定义】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古代四声】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现代四声】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四个声调符号分别是: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
        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
        第三声:(上声,或上音,“ˇ”);
        第四声:(去声,或去音,“ˋ”);
        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另外,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四声别义】
        汉语利用四声(平、上、去、入)区别一个中文字义,通常用来区别词性。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多音字有多于一个读音,每一个读音代表的字义又不同,而声母相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这就是四声别义。
        顾名思义,多义多音字有多于一个读音,其中必有一个为“惯用音”;如果另一个音只是与惯用音的声调有异,意思又有不同,此音称为“破读”或“读破”。
        【四声演变】
        四声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分阴阳,全浊上变去,入声消失。
        在普通话中,古代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古代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古代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古代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古代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古代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少数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14 08:45
        回复
          诗词入门知识(二)四声
          【定义】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古代四声】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现代四声】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四个声调符号分别是: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
          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
          第三声:(上声,或上音,“ˇ”);
          第四声:(去声,或去音,“ˋ”);
          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另外,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四声别义】
          汉语利用四声(平、上、去、入)区别一个中文字义,通常用来区别词性。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多音字有多于一个读音,每一个读音代表的字义又不同,而声母相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这就是四声别义。
          顾名思义,多义多音字有多于一个读音,其中必有一个为“惯用音”;如果另一个音只是与惯用音的声调有异,意思又有不同,此音称为“破读”或“读破”。
          【四声演变】
          四声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分阴阳,全浊上变去,入声消失。
          在普通话中,古代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古代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古代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古代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古代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古代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少数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14 0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