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思考着自己的思想,是一种会让人分心,一种减弱人的行为能力的行为,对于社会交流,这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在同一时刻同一个人,思想之外不可能还有别的思想,即不可能发生“思想中的思想”这种事。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思考自己思想”这种状态,就会导致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软弱胆小的性格。这就是“分心”。他不安得试图思考分析着一切,包括自己的思想,甚至还更加深入,达到第三层。第三层也就是疑问“为什么要去思考自己的思想?”
试想一下,在和别人交流时如果你总是思考着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想,以及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等等东西。如果这种“怀疑”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就是十分可怕的事,它会让你静不下心来,会让你焦躁不安。同时你的不安也会反射到你交谈的人的身上,最后彼此反馈,越来越不安、尴尬、糟糕。这就是为什么孤独敏感的人缺少安全感的原因。我认为“解救”的方法是:能有一个喜欢自己的人,一个理解而且包容自己的人去渐渐解除这种“心墙”。
直觉是我们的第一层,而且是行为能力最高、精神力最饱满的时候。直觉是我们思想的孩童期,那是个纯真无邪的孩子。孩子是多么直接,多么勇敢。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思考自己思想”这种状态,就会导致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软弱胆小的性格。这就是“分心”。他不安得试图思考分析着一切,包括自己的思想,甚至还更加深入,达到第三层。第三层也就是疑问“为什么要去思考自己的思想?”
试想一下,在和别人交流时如果你总是思考着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想,以及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等等东西。如果这种“怀疑”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就是十分可怕的事,它会让你静不下心来,会让你焦躁不安。同时你的不安也会反射到你交谈的人的身上,最后彼此反馈,越来越不安、尴尬、糟糕。这就是为什么孤独敏感的人缺少安全感的原因。我认为“解救”的方法是:能有一个喜欢自己的人,一个理解而且包容自己的人去渐渐解除这种“心墙”。
直觉是我们的第一层,而且是行为能力最高、精神力最饱满的时候。直觉是我们思想的孩童期,那是个纯真无邪的孩子。孩子是多么直接,多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