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剧佛法无边吧 关注:83贴子:7,223
  • 24回复贴,共1

【觉悟】用佛法看待一切问题,就能看到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12-30 13:23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反求诸己》
    有一次,佛陀在乌鲁瑞拉附近浓密的森林里禅坐,被一群村民无意中碰到了。这群人里有三十对夫妇,加上一位有钱的单身汉。
    在前一夜,当那个有钱的单身青年睡觉时,他宠爱的妓女发现他藏在床底下的钱,于是携款潜逃了。当年轻人发现钱被偷后,他的朋友与邻居全都出动帮忙追捕,因此在丛林里撞见了伟大的觉者。
    他们叙述了这件不幸的故事后,佛陀问他们:“与其毫无目的在这危险的丛林里找寻一个女人和金钱,何不好好地寻觅你们真实的自我?”
    佛陀宁静、安详、焕发的容光以及简单譬喻的洞察力,震撼了这些青年夫妇们,他们忘记了原先追赶小偷的事情,都成为佛陀的追随者。那位年轻的单身汉后来出家,并证了果位。


    4楼2014-12-30 13:35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放生》
      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俯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每次他城挚地开始祈祷,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驱体,将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的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因此,他的禅修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他的师兄弟们——一些虔诚的修行者,他们每天也都会到那片荒芜人烟的地区,在岩石峻谷和山洞内独自打坐,他们终于发现老喇嘛几乎不曾安静地坐着,事实上他禅坐的时间都花在把虫子从小池里捞出来。虽然救护一个无助的生命,不论其形体的大小,是理所当然的,但一些喇嘛有时会想:如果老喇嘛到别处静坐,远离这些令他分心的事,他的禅定功夫可能会更好些。有一天,他们终于向他表示他们的关怀。
      “到别的地方打坐,入甚深禅定,整日不受打扰,不是更能获益?这样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证悟?如此一来,就能救度所有的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有一位这么地问老喇嘛。
      “或许您还可以闭着眼在池边打坐。”另一位僧友建议。
      “如果您在打坐的时候不断地站起、坐下,反覆不下数百次,您如何能开展完全的宁静和甚深如金刚般的定力?”一位年轻的学僧比其他师兄更有勇气,更机智地质疑他。
      这位尊贵的老喇嘛很仔细地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却没说什么。当全部的人都说了他们要说的话后,他很感激地向大家敬礼,说道:“师兄弟们,诚如您们所说的,如果我整日坐着不动,我的禅定功夫一定会更有结果。但是老朽如我,我也曾一再地发愿要将此生此世(和所有的来世)服务救护他人,我又怎么能够闭上眼睛、硬起心肠来祈祷并吟诵大悲观世音利他无私的心咒,却任由无助的小生物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顾呢?”
      对这么一个简单又谦虚的问题,竟使那群喇嘛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回答。


      10楼2015-01-03 07:36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炖皮浆糊》
        在富饶的西藏南部,乡间的老百姓喜欢嘲笑有礼貌的拉萨市民。他们笑道拉萨人把坚硬带刺般的牦牛当作炖牛肉一样的上品;而幸运的后藏人,却是把柔软的羊皮煮透了当作浆糊用。
        有一天,一位拉萨来的裁缝师在西藏南方作客,他被召请去缝制精致的针线手工。他整日盘腿坐在一块手织的毛毯上,不停地飞针勤织。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无法不去注意从隔壁房间飘来炖羊肉的诱人香味。大概这人家正准备美味的炖羊肉来酬劳他的辛勤工作吧!
        整日,一个十来岁的少女提着羊皮进进出出,引起了那贪嘴裁缝的食欲。夜幕低垂了,但美味的炖羊肉却无踪影!
        他舔着舌头,暗中留意看少女将焖煮了整天的大炖锅存放到何处。
        这家主人很亲切地邀请他共度夜晚(在西藏,对客人的热诚招待是一种习俗),裁缝说他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离去,于是就安静地就寝了。等到半夜,当主人全家都睡熟了,关在房子下层的羊群也都安静了……那裁缝悄悄地潜入黑漆漆的储藏室,打开羊肉锅子,将温热、黏稠的羊肉塞进他那牢固牦牛皮的肩袋里。背起偷来的东西,悄悄地消失在夜色中。
        走了数里路后,不诚实的裁缝贪婪地把手探进袋子内找寻羊肉,却只捞到一大块又一大块凝固的胶脂。


        11楼2015-01-03 07:36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渡河到彼岸》
          空行母(Dakinis)是证悟的女性灵能,被拟人化的当做本尊(Deities)。她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化现,有时候又被称为“天空舞者(Sky Dancers)”,因为祂们象征着在明亮、如虚空般绵延无尽的空性中,跳着正觉、无拘束之舞。金刚瑜伽母(VajraYogini)是空行母之后。
          有一天,二位西藏的出家人,在朝圣的旅途中来到一条湍流不止的河边。有个老丑的麻疯病人就坐在岸边行乞。
          当他们走近时,老妇要求这两位僧人帮她渡过这条河。其中一位僧人,不自觉地感到厌恶,傲慢地撩起僧袍,自顾自地涉水而过。站到对岸后,他迟疑着不知是否该等那位慢吞吞的僧友,也不知他的朋友会弃麻疯老妇不顾呢?或是带她一起过河来?
          第二位僧人对这个无助的丑老太婆感到难过,心底很自然地升起悲悯。他把这患有麻疯病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背起来,奋力踏入漩涡激荡的河水中。
          在那当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河中央,看来是最困难危险的地方,泥泞的浊水在他双腿间冲荡着,他浸湿的毛料僧袍像帐篷一样翻腾着,这位善心的僧人突然惊觉到背后的重物消失。抬头一看,他瞧见智慧本尊——金刚瑜伽母在他顶上优雅地飞腾,并伸手将他拉到祂所统辖的空行净土。
          第一个僧人得到极大的教训——直接体验到慈悲和幻相的本质,只好独自继续他未竟的朝圣旅途。


          12楼2015-01-03 07:37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神奇的牙齿》
            信心就像一个戒指,或像一个套环;而佛陀的慈悲就像一个钩子,或像牧羊人的钩杖。这两者是可以衔接在一起的,而佛陀的加持,透过这个衔接无处不至,只要您对这恩赐敞开心胸。
            下面的故事就是在叙说一位老妇人,藉由一颗狗的牙齿而获致精神上的觉悟。虔敬的人通常对圣者的牙齿及骨头十分尊敬,视之为神圣舍利,这些遗物被视为充满了精神的力量。
            从前有个老妇,她的儿子是个商人,经常跟商队到遥远的印度去经商。有一天,她对儿子说:“印度的菩提迦耶是佛陀悟道的圣地,请替我从那儿带个珍贵的舍利子回来,我好将它当做我虔诚供养的对象。我要供在佛堂上,视为佛陀圣体来祈祷礼拜。”
            她重复这个要求很多次了,可是,每次儿子从印度圣地经商回来,才想到他又忘记母亲这个迫切的恳求。许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忘了替母亲带回她想要的东西。
            有一天,儿子又将启程前往印度,母亲对他说:“这趟旅程务必记住我的话。这次,你如果不从菩提迦耶带舍利子回来给我供做礼拜用,我就死在你面前。”他被母亲出乎意料的强硬所震惊,发誓一定会满足她的愿望,就上路了。
            几个月后,他生意结束启程返乡。再次地,他又忘记为他的慈母请购一颗佛陀的舍利。快走到他母亲的屋前,他才突然想起她的嘱咐。
            “糟了,我该怎么办才好?”他想,“我忘了带任何东西给母亲供在坛城上。如果我空手回家,她就会自杀的!”
            他惊慌失色地四处张望,瞥见了路旁一副干枯的狗头骨,他仓促地从它的上鄂拔下一颗牙齿,慎重地用丝绸包好。
            回到家里,他很虔敬地把包裹交给母亲。“这是佛陀的犬齿。”他说,“我从佛的故乡——印度请回来的,您可以用它做为祈请的支柱。”
            老妇人相信了。她对那颗牙齿有完全的信心,相信那真的是佛的牙齿。因此不断地礼拜、祈请,视之为诸佛的示现。经过这样的修行,她找到了长久以来她一直在寻求的不动摇的宁静。
            很神奇地,从狗牙生出无数半透明的小珍珠,而且放射出漩涡形的彩虹光。邻居们天天聚在老妇的佛堂里,大家都很欢喜能免费得到这些加持物。
            当老妇临终时,一片彩虹光罩住她,她干枯的脸庞上浮现快乐的笑容,每个人都感受到她已获得精神的升华。
            虽然狗牙本身并没有什么加持力,但是老妇坚定不移的信心使得佛的加持进入那颗牙齿。
            因此,即使仅是一颗狗牙,也变得与佛的真实舍利无二无别,许多人在心智上都得以提升。


            14楼2015-01-03 07:40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忍辱波罗蜜》
              并非所有的佛法修持者都是出家众,都在寺庙里。有个相当大的传承,就是西藏瑜伽士,他们过着如隐士般的生活,独自打坐和祈祷。还有一些行者,四处自由流浪,不执著停留于任何地方;他们也没有任何财产或社会地位做为寄托,看起来更像是乞丐或流浪汉,但事实上他们更贴近于远古那种神圣狂热又神秘的印度大成就者。
              华智仁波切以其朴质的生活方式著名,他破除偶像的作风,以及不矫揉造作的外表,与其博学多闻和精神上的伟大成就齐名。他深刻地期许修行者,将重点放在精神与心灵的本质上面,而不要放在外表的形式上,因此,对于消除傲慢或虚伪矫饰,他也从不犹豫。
              一世纪前,证悟的流浪汉——华智仁波切,匿名为行脚僧,四处流浪。他听说有个著名的隐士,长久来都过着隐居生活,华智就去拜望那位隐士。当他走进那位苦行僧昏暗的洞穴时,闭不出声,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一丝讽刺的笑,并窥视洞内。
              “你是谁?”隐士问道,“你从何处来?你将往何处去?”
              “我从我背后的方向来,将往我面对的方向去。”华智回答。
              隐士困惑地说:“你在哪儿出生?”
              “人世间。”华智答道。
              此时,隐士有些激动。“你叫什么名字?”他诘问。
              “无作瑜伽士。”这位不速之客答道。
              接着华智仁波切天真地询问隐士为何住在这偏远的地方。这正是隐士带着些许骄傲准备好要回答的问题。
              “我已在此住二十年了,我正在修至高无上的忍辱波罗蜜。”
              “非常好!”匿名的访客说道。然后,倾身向前仿佛要向他透露什么般,华智对他耳语:“像我们这几位老骗子,实在无法驾驭那种事的!”
              隐士愤怒地从座位上暴跳起来,“你想你是什么东西,胆敢这样扰乱我的闭关修行?谁支使你来?为什么你不让像我这谦卑的修行人安安静静地禅修?”他怒气大发地说。
              “好啦!朋友!”华智平静地说:“现在,你的忍辱波罗蜜到哪儿去了呢?”


              19楼2015-01-09 12:36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洞察秋毫的悲心
                有一年,华智仁波切决定做十万次大礼拜来供养他的上师——敏珠南凯多杰,这位佐钦寺伟大的上师,却是位让人完全无法捉摸的师父。
                当华智对上师做礼拜时,他伟大的上师就站起来回拜华智。每次只要华智向上师礼拜时,都是如此。最后华智躲在寺内,在南凯多杰的法座后面不为人见之处,小心谨慎地向他的上师行大礼拜。
                南凯多杰同时也以无碍的洞察力而闻名。有一次,华智仁波切在离开他的上师时显出似乎在寻找某件东西,当他在房间门槛边穿上鞋子时,南凯多杰说:“你是不是丢了鞋带?它就在河边的草原上。”这弟子果真在上师所说的地方找到了他正在寻找的东西。
                又有一次,小偷闯入佐钦寺,并偷走了巍峨佛像颈上的珠宝。每个人都很困惑,因为寺院是锁着的,而且珠宝高挂在佛像上,根本拿不到。
                当南凯多杰获悉珠宝失窃,他很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个小偷。他从一楼进来,沿着寺庙内的栏杆走,探身出去用长竿勾走佛像颈上的珠宝。”
                喇嘛们去搜查,找到小偷行踪的痕迹及丢在栏杆上的长竿。然而南凯多杰拒绝透露小偷的身分,因为如果小偷被逮到,就会受严厉的处罚。
                “他需要我们的祈祷,而不是我们的惩罚。”这位慈悲的老喇嘛说:“愿佛的珠宝带给他永久满足的宝藏与内心的宁静。”


                20楼2015-02-10 12:31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老狗
                  华智仁波切以谈吐直率著称,并鄙视繁文缛节、伪善矫饰。华智仁波切是晋美林巴的法嗣——晋美嘉威纽固的大弟子。华智也拜在悟者疯瑜伽士多钦哲"益西多杰门下,与他私习教法。在这些大师的调教下,华智成为一切大圆满心要传承殊胜密传教法的法嗣。
                  多钦哲仁波切住在荒野中,带着一支猎枪,不断用来喝醒别人。他深富机智,第一世的钦哲大师——蒋扬钦哲旺波称他是至友。当多钦哲圆寂时,具超能力的第一世钦哲大师感觉出远方发生的事。他恭敬地说:“现在那个老流浪汉已经融入我的身了。”
                  嘉威纽固已经为华智仁波切开启了自心佛性。有一天,多钦哲用刺激的言语向他搭话,藉此教导实相。
                  “喂!佛法的英雄,为何对我客气地保持距离?如果有胆,来啊!你!”
                  当华智靠近时,多钦哲冷不防地揪住他的辫子,将他摔倒在地,并踢了他一身子灰。
                  华智闻到上师的气息有酒味,便下结论认定上师是喝醉了,因此,决定不跟他计较这些粗鲁的举动。多钦哲读出了他的心念,便大声痛骂他。
                  “你这个臭知识分子!”他大叫,“你怎能让如此鄙俗的念头进到你那个小小的心?一切都是清净圆满的!你这条老狗!”
                  他揍了华智一拳,然后鄙恶地踹了他一脚。
                  刹时,一切对华智来说,都变得像水晶一样清楚了。
                  他的自心与非二元对立的佛性(内在明觉的无限光明)当下合一,同时,头顶太阳在一片湛蓝的天空中照耀着。
                  华智体验到一种无以言喻的宁静。他本能地坐下,就定于他暴躁的上师为他启开究竟自性的那点上。
                  后来,华智仁波切说:“感谢多钦哲无与伦比的慈悲,现在我大圆满的名字就叫作老狗。我无任何需求,只想到处自由流浪。”


                  21楼2015-02-10 12:33
                  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格西班行窃
                    格西班是噶当派一位学识渊博的成就僧侣,他生在十一世纪。他以持戒严谨并致力于菩萨(大乘开悟的修行者)的利他事业而闻名。
                    一天,年轻的比丘——班,出外托钵,被一对虔诚的夫妇邀请到家中。当主人走出房间去准备食物来供养这位贫穷的年轻托钵僧人时,年轻的班突然警觉——仿佛从一场梦幻中惊醒——他发现自己正将手伸进饼罐内,想从角落的袋子中夹出一些令人喜欢的茶。班被自己一丝不苟的良知逮个正着。
                    班大喊:“贼啊!贼啊!”他引起如此大的一场骚动,施主阖家握着权充武器的工具连跑带撞地冲进来。然而众人却讶异并松了口气,他们看到年轻的班控诉自己偷窃并威胁要立刻砍掉犯过的手臂,如果下次它再做出如此可耻的行为。
                    如此,这初犯唤醒了他内在的上师,那完整无缺的俱生智慧本体,他从此不曾再与其分离。


                    24楼2015-02-12 18:58
                    收起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之西藏最好的供养
                      格西班曾经在一山洞内闭关。历代的隐居瑜伽士在此放置一扇粗糙的木门,一座石制的坛城以及一个壁炉,然而,这山洞仍然保持得十分单纯,正适合出家人独自修行。
                      在一长时间与外界完全隔离之后,格西班接到讯息,他的功德主第二天将来到,他们会带些补给品来做供养并将领受他的加持。格西班开始清扫,拂去灰尘,把洞内每样东西都擦拭得发亮,并在坛城上摆设着美丽的供品,准备迎接他的访客。然后他后退很满意地审视他的一切。
                      “唉呀!”班突然警觉地叫起来,环顾自己所做的事物。“是什么邪恶的力量跑进这虚伪者的领域?”伸手到一黑暗的角落,他抓起一大把尘土洒在干净无瑕的坛城上。
                      “就让他们看看这山洞和住这儿的隐士原来的面貌吧!”他狂叫道:“宁可不供养,也比只注重外在的供养要好得多。”
                      在那刹那,格西班领悟到他在那刷洗干净的小屋中精心布置的一切,并非为了供养开悟的佛陀,乃是出于他自己的私心,只是为取悦功德主而做的。
                      “让他们现在就来参观吧。”他满意地想。
                      许多年后,当帕当巴桑结,来自当热的佛,从印度入藏,听到这个故事时,他宣称:“那一把尘土是西藏有史来最好的供养。”


                      25楼2015-02-12 18:59
                      收起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最好的精神修持
                        精神修持(或曰心灵修持)的形式有很多——身体的与心理的,外在的与内在的——但对于不同修持法有不同的意见,也多如修持之法。
                        曾经有一个僧侣在帕钦寺绕行,格西顿巴——一位有名的老上师碰见了他,就对他说:“在圣地绕行是很好,但是修至高无上的佛法更重要。”
                        这位僧人谦恭地听从老上师的建议,就开始学习、背诵佛教经典。有一天,当他正在认真修学时,格西顿巴看到了,这位年老的住持告诉他:“学习经论和持守戒律是很值得的,但修行正法远胜于此。”
                        经过慎重的思考,那位僧人觉得精进禅修对他应是最好的,便开始热诚地修行禅定。无可避免地,格西顿巴看到他专注一意地在一个角落打坐。“修定是好的”,博学多闻的住持评论着:“但是真实佛法的修行更胜一筹。”
                        此时,那位僧人全然困惑了,没有一样法门他没试过,但尊贵的上师依然不赞同他的努力。“最尊贵的上师,我应该怎么做呢?”他恳求道。
                        “只要放下对此生的所有执着。”格西顿巴回答,然后静肃地继续往前走。


                        28楼2015-02-12 19:04
                        收起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小偷改邪归正
                          华智仁波切,在聂塘地方教授《入菩萨行论》时,有一位老人供养他一块铸成马蹄形的银子。老人没有什么财产,但因为对华智仁波切生起极大信心,他知道供养是有大功德的。
                          一星期的教学之后,华智离开那一带。一个小偷曾看见华智收受那银块,就跟着他想伺机偷窃。
                          华智独自走着,只想在星光下度过几个宁静的晚上。就在那一夜,当华智入睡后,小偷趁着黑暗潜近身来,华智身旁放着一个小布肩袋,和一把陶制茶壶。小偷小心翼翼地开始搜查他的肩袋。
                          他手摸索的声音惊醒了喇嘛,后者叫道:“喂!喂!你在做什么?在我的衣服里找什么?”
                          小偷迅速地回说:“有人给你一块银子,快拿出来给我!”
                          “唉!”这位上师叫着:“看你把自己的生命搞得一团糟,像个疯子般地东奔西跑!你跑这么远来,就只为了那银块,可怜的傻瓜!听着:现在赶快去,天亮时你就可到达我坐的那块草地……银子就在那附近。我拿它当石头来垫我的茶壶。在营火灰烬中找吧!”
                          小偷很怀疑,但看银子又不在华智的行囊中;但银子被抛弃在营火里,对他来说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无论如何,他还是回去找。当他来到上师教学的地点,在火圈的石堆中找到了银块。
                          小偷大为惊异,感叹地说:“天啊!这个华智是一位真正的喇嘛,丝毫没有世俗物质的执著,而我蓄意向他偷东西,得到的也只是造恶业,现在我肯定我一定会下地狱。”他非常懊悔地再度去找华智。当他终于找到华智时,上师向他招呼说:“你又来了,真是疯狂!我已经告诉你到哪里去找你要的东西,现在你又来要什么?”
                          小偷非常激动,呜咽地解释:“不是这样的!我找到了银子,但是我不能认出您这么一位大成就者,我已犯了罪!我那时原是要鞭打您,并抢走您所有的东西!现在我向您忏悔,并乞请您的原谅。”
                          华智劝慰他说:“不需要向我忏悔或要求原谅,只要以善心常向三宝(佛、法、僧)祈请就行了。”
                          后来,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捉住那小偷,并鞭打他。华智仁波切大声责备他们:“如果你们伤害了我的弟子,那就好像你们伤害了我一样,放开他吧!”


                          33楼2015-02-14 21:14
                          收起回复
                            【雪狮的蓝绿色鬃毛】松紧要合宜
                            有一次,印度僧人亿耳努力地学禅坐,很精进地,日复一日,却似乎毫无进步。
                            在困扰之下,亿耳觉得他试着放松的努力徒然增加自己的紧张,而且他愈努力要专注、控制散乱的念头,念头就愈多。他就去请教佛陀——最卓越的禅坐大师——这问题,表明他的挫折感。
                            “你还记得你年轻未出家前是怎么弹琵琶的吗?”佛陀问他。如同每一个伟大的导师,佛陀非常清楚每个弟子的过往,眼前这位比丘的确来自乐匠阶级。
                            “什么时候的音乐最美妙,是弦紧绷呢?或是弦松弛的时候?”佛陀平静地询问。
                            “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尊贵的佛,中道与平衡永远是最理想的。”
                            “修禅定正是如此,年青的比丘,”佛陀宣说,“同样的,你必须调整心的松和紧,慢慢地找出最适合你的情况。不要过分担心进步的问题,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密诀。练习,练习,还是练习!”
                            关于禅定的修行,西藏施身法祖师,玛吉拉准唱道:
                            只要安住于自然状态中,
                            为何尝试在空中打结呢?
                            先松松地上紧,
                            再松松地放宽——不执守于一切。
                            当它走时,就让它走。
                            宽坦安住在你当下之中。


                            36楼2015-02-17 13: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