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吧 关注:3,440贴子:8,814

[浅析]谈谈欧亨利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及描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这是篇非官方非技术性的帖子,写出来纯凭兴趣,所以帖子里不会有太多关于社会人文背景的讨论(当然吧友们可以在楼里讨论的~),我只是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浅析他的描写(也可以说是罗列)。。
因为我觉得,要让一样东西被大多数人接受并喜爱首先就是要让它平民化(不是俗化啊!)。。
话不多说,开更~!
(but,but。。第一篇帖子要过一会儿才能发上来,因为我。。要先刷作业。。高二狗对这个世界不爱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29 19:38回复
    路过围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2-29 19:54
    收起回复
      更新了可以@我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2-29 22:12
      收起回复
        姓名:玛丽安
        篇目:华服之憾
        描写:她漂亮而又娴雅;灵秀的眼睛透露出善良。她穿着一身便宜、朴素的黑连衣裙,像是女店员的打扮。亮泽的栗色卷发从一顶廉价的黑色草帽底下飘出来,而草帽上的装饰物只有一条丝绒帽带,末端打成了一个蝴蝶结。她本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优秀职业妇女中的典范。
        析:玛丽安是欧亨利的作品中女性人物之一,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这一段描写比较简洁,但是在简洁的叙述中注意到了层次(详略有当),使一个女店员的形象跃然纸上(后文说明是假扮的)。欧亨利没有仔细描写人物的外貌,这一点和大多数东方作家不同。对于玛丽安的形象,他仅仅是贴上了“漂亮”、“娴雅”的标签(西方作家惯于贴标签),而这并不表示作家的草率。相反,欧亨利选择了人物的眼睛略写一二,这是很聪明的做法。要知道在人物的五官中最能吸引他人的,恐怕就是能传情达意的眼睛。欧亨利的选择再一次证明了他语言的精炼和对人物外貌的敏感。同时,他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人物的打扮上。一个“黑”字足以体现人物的朴素,那么作者就不必赘叙裙子的样式和花纹了,但还是要贴上“便宜”的标签以表强调。不过对于草帽的描写,却不能马虎。草帽的眼色和样式与人物的身份相呼应,“飘”字暗示了人物性格中的活泼,“蝴蝶结”在黑色营造出的庄重里添上少女般的灵动,给人轻盈又不多余的感觉。总体来说,通过这样一段话所描写出的角色是十分成功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闻名于世,不是仅局限于结尾所带给人的震撼,很多细节都是他的作品取胜的关键。


        4楼2014-12-31 21:51
        收起回复
          另外想表明一个观点,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外国风格的小说的(国内原创的翻译腔也接受)。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觉得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人物情节环境的完美结合。它要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即视感,才会让人爱看、想看。要是一部小说只注重语言描写,可以说它是失败的。写出这样小说的作者在散文诗歌领域大概会有一定的造诣,可是在小说界,那是行不通的。东方小说的语言很美,但有时却是美过了头。作家都忘了自己要表达什么,只一味描写、描写。我承认西方小说贴标签式的写法使小说缺失了一些浑然天成的美感,也丧失了读者部分的想象空间,但人家已经用生动的情节弥补了语言方面的不足。而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若把那些优美的语言都拿开,剩下的“干活”大概是很少的了。
          《红楼梦》,避开它的现实意义不谈,就说它的语言描写。关于里面人物的描写,记得有一段是写王熙凤的衣着,印象极深的是“豆绿色宫绦”和“比目玫瑰佩”。当时读到那一大段话,着实被惊艳了一番。可也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罢了。因为在读完之后,我一直想,豆绿色是什么颜色,想清楚了,又想什么是宫绦,这些都想好了,却也没什么兴致了。
          所以,如果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那也不会打动到我,即使是名著。
          个人意见,不喜轻喷。


          6楼2015-01-04 14:25
          收起回复
            留名等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04 18:28
            回复
              就完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05 13:40
              收起回复
                确实如此,国内文学对人物的描写就像是从样板上生搬硬套过来的,缺乏了代入感和即视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06 13:22
                收起回复
                  加油↖(^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06 13:22
                  回复
                    姓名:玛茜
                    篇目:寒酸的情人
                    描写:玛茜长得很漂亮,白皙的皮肤,蓝色的眼睛,头发被染成黄色。她镇静的姿态像一位在窗前做黄油饼的夫人。她站在比格斯特商店的柜台后面;当你的手去取卷尺量手套的尺寸时,她使你想起青春女神;当你再看时,你感到惊奇,她怎么会长了一双智慧女神的眼睛呢。
                    析:东方作家很少在描写人物外貌时直截了当地说“她长得很漂亮”,这样开门见山的奉承实在是很不合东方含蓄的审美标准。不信可看沈从文(挺喜欢的国内作家,文风不浮华)在《边城》里的一段人物描写——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这算是一段极为成功的人物描写,娓娓道来一位山间少女的乖顺形象。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欧亨利和沈从文这二位作家的写法,便可略知异同。沈从文写翠翠,是把人放在环境里写,文字从始自终贯穿着山水村船的意象,显得自然流畅又清新委婉。欧亨利不同,他写女售货员,却不把背景局限在商场里,而是用了一个不那么常规的比喻——“窗前做黄油饼的夫人”。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想了好久,大概能领会到其中的一点深意,那就是文字的“亲民化”。让我们闭上眼想象一位夫人煎黄油饼的样子,或者,就想自己的母亲做菜时的样子,难道不是从容不迫、得心应手的神色吗?这样一来,前文中的“镇静”就不是空穴来风了。这种非常态却又恰如其分的比喻不仅贴合实际,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不得不承认欧亨利是享誉世界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真的很厉害。
                    看到人家的长处才能进步。写作,要融合各家优点,细腻与白描、经典和怪诞,都可以和谐统一,达到最佳的效果。


                    11楼2015-01-09 22:38
                    收起回复
                      天哪,膜拜了!楼主,我可以把你的见解当成作业嘛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01-10 01:57
                      收起回复
                        姓名:不详(原文称“灰衣姑娘”)
                        篇目:等着的轿车
                        描写: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
                        析:这一篇(最喜欢的一篇!)对于女性人物的外貌描写不算太出众,选出来只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来看一段别人对于这位姑娘的评价(其实是阅读答案):一个长相“秀气”的饭店出纳员。她无心看书,却装扮高雅,故作姿态,捧书于公园,以期富家子的爱慕。她来自劳动阶层,却爱慕虚荣,虚伪势利,向往上流社会贵族小姐优裕的生活。
                        其实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觉得她是一个故作姿态的小人物。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秀气”打上引号,这本是一个客观事实。
                        如果真的虚伪势利,干脆攒一笔钱,买套好一点的衣服,参加一场交际舞会,那样机会岂不是大点?何必坐在公园里傻等。难道她知道富家子弟喜欢没事到黄昏的公园里闲逛?
                        算了我就不吐槽了==
                        但是难道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好了言归正传,欧亨利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总给我一种安宁脱俗感,即使是这个不被人看好的灰衣姑娘,我也很喜欢她的形象。不为别的,就是感觉很真实。小人物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总比那些大人物更为细腻。大喜大悲反而不会引起读者的笑与泪,小人物的可恨可哀才真正叫人心酸。
                        (这一篇有点像个水贴==大家不要介意啦)


                        13楼2015-01-16 14:21
                        收起回复
                          楼楼快更快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17 18:35
                          收起回复
                            姓名:梅达
                            篇目:紫裙
                            描写:梅达是个有一双棕色大眼睛,一头棕色头发的女孩。
                            析:很喜欢欧亨利的一点是,对于与文章主旨无关的东西,他绝不赘叙。比如这一篇,对于梅达的外貌他就没有使用过多的笔墨。因为重头戏在后面,他要反映的是一种品格——
                            “拥有无数金钱和漂亮衣裙的女士们怎能明白带着对美好事物的永久渴望而生活的感觉?忍饥挨饿八个月,为的就是能在节日里拥有一件紫裙。就算是下雨,刮风,下雪,下冰雹,刮旋风,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似夸张的描写,实则生动反映了人物的内心。的确,欧亨利没有在文中详细描写梅达的长相,但通过这段文字,你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身穿紫裙的姑娘,因为“忍饥挨饿”而面色苍白,形容瘦削,然而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你是不是可以想见瓢泼大雨里一个女孩子抱紧胳膊,因为冷而瑟瑟发抖,可是脸上露出毫不在意的神情,因为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条裙子。
                            你看,根本不需要描写外貌,梅达的形象早已呼之欲出。
                            就算是白描,也要学会选取角度。雨、裙,都是细腻到骨子里的东西。无论何时何地,一个裙摆摇曳的女孩子出现在细雨绵绵中,总该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这样的写法,不是比直接描写外貌更多了几分韵味吗?
                            再回到那句轻描淡写的叙述,“棕色眼睛”,“棕色头发”。其实,再简洁的叙述,也是暗藏心机的。试想看见一个绿眼睛蓝头发的女孩子穿一身紫裙,那也是微醺。


                            15楼2015-01-23 21:24
                            收起回复
                              几个平凡的圆圈,在有想象力的人的眼里,就是整个宇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1-23 22: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