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正寅,文章原载于《文化纵横》
清起于边陲,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其自身的特点,然其入关代明,以“正统”自居,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继承了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理念。清朝又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处于由王朝中国到近代中国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经历了由“天下一家”的中央帝国融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历史进程,故其边疆概念、经营策略、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变。具体到对西北边疆的治理,前后经历了由传统的西域经营到新疆建省的两种不同治理模式的转变。
一、清朝统一西域
清朝肇兴于东北,在其入关前已统一漠南蒙古,而漠北蒙古喀尔喀诸部也向清进九白之贡,与西蒙古卫拉特诸部同为清的“朝贡之国”。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反复强调:“今天下一家,虽远方异域亦不殊视”,“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内而直隶各省臣民,外而蒙古极边诸部落,以及海澨山陬,梯航纳贡,异域遐方,莫不尊亲,奉以为主。”清朝继续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在稳定内地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边疆的统一。
(一)平定准噶尔
清朝前期的西域基本上处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准噶尔是西蒙古卫拉特诸部之一。卫拉特蒙古的先祖可上溯至蒙元时代的斡亦剌(斡亦剌惕、猥剌、外剌、外剌歹、歪剌歹),明代文献作瓦剌,清作卫拉特,皆蒙古语Oyirad之音译。明清之际,卫拉特有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辉特等部,并游牧于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区。其中准噶尔实力渐强,称雄卫拉特诸部。至噶尔丹长准噶尔,遂兼并天山及其以北地区的卫拉特诸部,“胁诸卫拉特奉其令”。此后噶尔丹吞并天山以南的叶尔羌汗国;又向西扩张,征服哈萨克、吉利吉思等部,势力远及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建立起称雄中亚的草原游牧帝国。
清起于边陲,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其自身的特点,然其入关代明,以“正统”自居,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继承了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理念。清朝又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处于由王朝中国到近代中国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经历了由“天下一家”的中央帝国融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历史进程,故其边疆概念、经营策略、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变。具体到对西北边疆的治理,前后经历了由传统的西域经营到新疆建省的两种不同治理模式的转变。
一、清朝统一西域
清朝肇兴于东北,在其入关前已统一漠南蒙古,而漠北蒙古喀尔喀诸部也向清进九白之贡,与西蒙古卫拉特诸部同为清的“朝贡之国”。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反复强调:“今天下一家,虽远方异域亦不殊视”,“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内而直隶各省臣民,外而蒙古极边诸部落,以及海澨山陬,梯航纳贡,异域遐方,莫不尊亲,奉以为主。”清朝继续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在稳定内地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边疆的统一。
(一)平定准噶尔
清朝前期的西域基本上处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准噶尔是西蒙古卫拉特诸部之一。卫拉特蒙古的先祖可上溯至蒙元时代的斡亦剌(斡亦剌惕、猥剌、外剌、外剌歹、歪剌歹),明代文献作瓦剌,清作卫拉特,皆蒙古语Oyirad之音译。明清之际,卫拉特有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辉特等部,并游牧于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区。其中准噶尔实力渐强,称雄卫拉特诸部。至噶尔丹长准噶尔,遂兼并天山及其以北地区的卫拉特诸部,“胁诸卫拉特奉其令”。此后噶尔丹吞并天山以南的叶尔羌汗国;又向西扩张,征服哈萨克、吉利吉思等部,势力远及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建立起称雄中亚的草原游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