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吧 关注:1,341贴子:24,762
  • 9回复贴,共1

細談鄧艾早期仕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想強調一下鄧艾是正常升遷


IP属地:重庆1楼2014-12-28 15:16回复
    三国志(裴注)邓艾传記載: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世语曰: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十二三。谒者阳翟郭玄信,武帝监军郭诞元奕之子。建安中,少府吉本起兵许都,玄信坐被刑在家,从典农司马求人御,以艾、苞与御,行十馀里,与语,悦之,谓二人皆当远至为佐相。艾后为典农功曹,奉使诣宣王,由此见知,遂被拔擢。】迁尚书郎。
    ……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
    鄧艾早期年表:
    197 東漢建安二年,生于南陽郡棘陽縣。
    208 建安十三年,12岁。
    曹操南征,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同年随母至颍川郡境內,在郾縣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后来在颍川郡襄城县的襄城典农系統为吏
    218 建安二十三年,22岁。
    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郭玄信连坐受刑在家,请典农司马求人为其御车,司马派邓艾、石苞与他,行走十余里,郭玄信与他们交谈后高兴的说此二人皆当远至为佐相。
    先后为都尉学士,为稻田守丛草吏,为典农功曹,上计吏。
    238 景初二年延熙元年 赤乌元年(八月改元)
    42岁
    进京汇报工作,受太尉司马懿赏识,辟为太尉府掾,后任尚书郎
    241 正始二年 延熙四年 赤乌四年
    45岁
    行陈、项已东至寿春做屯田考察,著济河论
    243 正始四年 延熙六年 赤乌六年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上司征西将军为这一年上任的夏侯玄


    IP属地:重庆2楼2014-12-28 15:16
    回复
      2025-05-19 23:29:43
      广告
      下面來談細節問題:
      1、籍貫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三国志成书于晋初,当时是义阳棘阳。义阳是从南阳郡分出去的,邓艾出生于东汉建安初,当时是南阳郡棘阳县。
      2、出生年以及裴注引世语中年十二三的错误
      可以推测邓艾年龄的记录有三处
      其一、
      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
      武帝纪
      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曹操南征是208年,邓艾十二岁前的事情。
      所以邓艾不可能生於196年,至早生於197年
      其二、
      世语曰: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十二三。谒者阳翟郭玄信,武帝监军郭诞元奕之子。建安中,少府吉本起兵许都,玄信坐被刑在家,从典农司马求人御,以艾、苞与御,行十馀里,与语,悦之,谓二人皆当远至为佐相。
      晋书石苞传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故时人为之语曰:“石仲容,姣无双。”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十余里,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
      武帝纪
      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吉本起兵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
      按世语和石苞传来看,邓艾和石苞当时应该是在襄城县典农司马手下做吏。不可能是什麽年十二三,估计是二十二三之误。以二十二三来算,邓艾生於196年或197年
      虽然此处为推测,不过应该能对邓艾生於197年这一观点有所补益
      其三、
      段灼上疏中有: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
      邓艾死於264年正月,伐蜀以及之后上书言事,被诬告被囚都是263年的事情,倘若说他的年纪,说263年时应该更为合适。按197年来算,263年是67岁。按七十岁来算,生於194年。
      段灼上疏中有说到邓艾已是七十老公,那邓艾的年纪肯定是接近七十岁的,所以应该取最接近的一种可能,也就是最早的一种可能,生於197年。
      而从这些大概年龄证据反推,“世语曰: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十二三。”实际上应该是年二十二三之误。
      3、裴注引世语这一段话的分析
      【世语曰: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十二三。谒者阳翟郭玄信,武帝监军郭诞元奕之子。建安中,少府吉本起兵许都,玄信坐被刑在家,从典农司马求人御,以艾、苞与御,行十馀里,与语,悦之,谓二人皆当远至为佐相。艾后为典农功曹,奉使诣宣王,由此见知,遂被拔擢。】
      前述已分析,“年十二三”当是“年二十二三”之误。
      前述已引用晋书石苞传相关段落,两相印证,整个故事存在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细节上来看,部民二字肯定不对,邓艾应该是吏,而不是民。而石苞传很清楚记载石苞在此事件之前已经是吏了。
      从逻辑上讲。这个事件是典农司马派人【御】【坐被刑在家】的官员。个人认为吏的可能性更大。
      更为关键的是,【与语,悦之,谓二人皆当远至为佐相】如果是民,何出此言?真心过了。
      如果是吏,二十二三岁的吏,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去入仕的第一步,确实是可以有大好前途可言的。
      事实上,邓艾之后在四十一岁前就做到典农功曹,而石苞很有可能做官更早,确实是两个厉害的青年人物。
      三国志中的记载: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
      很明确,邓艾是做了吏的
      不排除“邓艾在此之前先成为襄城典农部民然后被提拔成吏”的可能,但是这处记载“世语曰: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二十二三。谒者阳翟郭玄信,……”肯定为误,应改(民)为(吏)
      4、襄城典农的情况
      基本上明确,邓艾在二十二岁之前已在襄城典农为吏,不晚于41岁做到典农功曹继而出任上计吏。
      在整个三国志(含裴注外),除了邓艾传此处提到了襄城典农外,只有一处提到襄城典农,魏书二十三裴注引魏略:
      黄朗字文达,沛郡人也。为人弘通有性实。父为本县卒,朗感其如此,抗志游学,由是为方国及其郡士大夫所礼异。特与东平右姓王惠阳为硕交,惠阳亲拜朗母於床下。朗始仕黄初中,为长吏,迁长安令,会丧母不赴,复为魏令,迁襄城典农中郎将、涿郡太守。以明帝时疾病卒。
      分析其仕官时间,黄朗任襄城典农中郎将一职的时间估计在明帝太和年间(227-232)。而其履历也明显可以看出襄城典农中郎将一职的级别地位,长安令、魏令已经是县令一级一流的位置了,襄城典农中郎将一职无疑是郡太守一级。
      邓艾传中说: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这里的都尉,应当是襄城典农都尉。典农都尉等级低于典农中郎将,辖区范围是一个县的规模,而典农中郎将辖区可达数县。
      个人认为,襄城典农早期为典农都尉,后来升格为典农中郎将。要知道邓艾那会是建安末,曹魏王朝尚未建立,到黄朗任职已经过去约十年。而襄城本身只是个县城,最初设立为典农都尉实属正常。
      郡级机构吏员为太守、都尉、丞、卒史、属、书佐、啬夫。丞以上为长吏,卒史以下为少吏。其中卒史与属为秩百石。书佐、啬夫不及百石。(《汉代内郡的吏员构成与乡、亭、里关系——东海郡尹湾汉简研究》)
      卒史也就是太守府各曹的长官,比如说功曹。卒史的秩次最高,为百石吏,其升迁亦最易。属即为各曹的副官。邓艾传中所谓“干佐”可能即为书佐,书佐主办文书事务,正符合“学士”之称。而邓艾因口吃而被任命的“稻田守丛草吏”可能属于吏的最低一级啬夫,是底层的办事员。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12-28 15:18
      回复
        讀馬值杰《三國史》,欣喜有不少收穫。馬值杰對鄧艾傳內容是有不少鑽研的,可以對我觀點有所補益。
        http://tieba.baidu.com/p/3870336171?fr=frs
        1,鄧艾成為尚書郎的時間。馬估計,司馬懿征遼東回來以後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是這時候的事。而我已經分析了當時的尚書臺長官,認為之前辟掾之後直接轉任也是可以做到的。從時間上來講,鄧艾成為太尉府掾時間為景初二年正月,司馬懿離京時間為二、三月。有這麼幾種可能:
        ①自景初元年六月上任的尚書令薛悌此時在職,此時尚書僕射司馬孚。把鄧艾調到尚書檯也有可能,不過沒那麼方便。只能等裴潛繼任尚書令或者司馬懿回京(又或者裴潛繼任尚書令還要晚於司馬懿輔政,話說如果是這種情形,那麼司馬懿剛輔政時勢力很大牢牢把控尚書檯)(由於薛悌史書無傳,記載不多,我估計他在任時間極短,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IP属地:重庆9楼2015-07-04 14:24
        回复
          ②此時裴潛已任尚書令,那就很方便了。
          總的來說,鄧艾任尚書郎時間在司馬懿離京前、離京后、輔政后都是有可能的


          IP属地:重庆10楼2015-07-04 14:31
          回复
            2,馬:
            《晋书》卷1 《宣帝纪》言懿于正始元年(240 年)“节用务农”,此与《三国志》卷28 《邓艾传》所言“时欲
            广田畜谷,为灭贼资”的记述正相符合。故邓艾可能即于是年奉命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视察
            我之前沒有注意到這個“节用务农”,認為鄧艾視察行為是正始二年五月吳將全琮寇芍陂戰事已起之後的事情。這個時間存在一個問題,此項工程極為浩大,所涉地域甚廣。而完結時間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正始四年,從視察開始,最多只有約兩年的時間,太短。
            而以馬的觀點時間上就寬裕多了。“邓艾是于正始元年(240 年)往淮南北视察,并提出了在淮南北大搞军屯的建议,正始二年乃开始修广漕渠。大致经过两年时间,至正始四年邓艾在淮颍二水修建的水利工程基本完成”
            不過僅“节用务农”幾個字,與“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實在是缺乏直接聯繫,從“務農”二字,到屯田和水利設施興建工作,再到具體的淮河流域。
            這個觀點也無法完全肯定,只能說可能性較正始二年大些


            IP属地:重庆11楼2015-07-04 14:57
            回复
              前面兩點總的來說。鄧艾在景初二年(238年)到正始二年(241年)開始任尚書郎,正始元年到二年開始東南之行。其中前者以景初二年的正月、二月和正始元年的早些時候兩個時間點可能性較大,後者以正始元年可能性較大


              IP属地:重庆12楼2015-07-04 15:03
              回复
                又,
                《三国志》卷4 《高贵乡公传》注引《世语》言魏明帝“青龙中,石苞鬻铁于长安”;《晋书》卷33 《石苞传》
                又言石苞曾“贩铁于邺市”,就是典农官令部下贩物治生的证据。
                石苞的事情一直讓我很疑惑,這個說法解釋了他販鐵的事情。不過渤海南皮人石苞作為縣吏,是怎麼跑到襄城典農去的


                IP属地:重庆13楼2015-07-04 15:35
                回复
                  2025-05-19 23:23:43
                  广告
                  新發現
                  晉書宣帝紀:
                  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月忍>,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皆言,明年麦熟,亮必为寇,陇右无谷,宜及冬豫运。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督軍薛悌是大將軍司馬懿的重要下屬。他也可能是司馬懿的人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6-07-10 1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