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和某某到齐老师家小坐,谈话中间,偶然聊起了孩子管教的事情。我向齐老师兜出了自己的烦恼。我的儿子今年八岁,正是淘气、不听管教的时候,最让我生气的是,他总是因为着急出去玩,把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然后在我的打骂、呵斥下擦掉重写。每每这样折腾下来,我心力交瘁,孩子也满腹委屈,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听话的儿子乖起来,我也好少生气上火,保养好自己的身体。
齐老师听过我的诉说后,笑着说,“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又犯了。”我一时没摸着头脑,这和“自我中心”有什么联系?
齐老师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疑团,说:“你没有从一个八岁儿童的心理出发,想想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他的喜好是什么,然后用引导而不是打骂和训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心里只有你自己的感受和价值观,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而孩子由于尚年幼,无法摆脱你的“魔掌”,所以,只能屈服于你的“淫威”之下。”
听了这番话,我的脸红了。是的,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妈妈,打着爱的旗号,残害着孩子的童心和快乐,还在埋怨和诉苦。真的惭愧啊!
齐老师又开导我说:“管理学中不是有个权变理论,讲的是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吗?你连管教自己的儿子都束手无策,这管理是怎么学的?”
我怎么没有想到过,原来从我的孩子身上也可以反省自己的毛病,也可以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看起来琐碎的小事的看法也折射着深遂的哲理和智慧啊!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在体会着老师的教导,感谢老师的批评、点拨和提醒,我一定会去努力学习和实践,理解管理的哲学,懂得做人的真谛,求取心灵的光明。愿与所有的齐门弟子们一路同行。
齐老师听过我的诉说后,笑着说,“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又犯了。”我一时没摸着头脑,这和“自我中心”有什么联系?
齐老师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疑团,说:“你没有从一个八岁儿童的心理出发,想想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他的喜好是什么,然后用引导而不是打骂和训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心里只有你自己的感受和价值观,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而孩子由于尚年幼,无法摆脱你的“魔掌”,所以,只能屈服于你的“淫威”之下。”
听了这番话,我的脸红了。是的,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妈妈,打着爱的旗号,残害着孩子的童心和快乐,还在埋怨和诉苦。真的惭愧啊!
齐老师又开导我说:“管理学中不是有个权变理论,讲的是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吗?你连管教自己的儿子都束手无策,这管理是怎么学的?”
我怎么没有想到过,原来从我的孩子身上也可以反省自己的毛病,也可以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看起来琐碎的小事的看法也折射着深遂的哲理和智慧啊!这些日子来,我一直在体会着老师的教导,感谢老师的批评、点拨和提醒,我一定会去努力学习和实践,理解管理的哲学,懂得做人的真谛,求取心灵的光明。愿与所有的齐门弟子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