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尧舜禅让传说的聚落考古学分析
传说资料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所幸考古学特别是包括史前城址在内的聚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亦可为认识尧舜禅让故事提供非常有力的帮助。
据聚落考古资料分析,在约当五帝时期的龙山时代,史前城址已开始步入普及化阶段,中原地区也不例外。目前已经发现确认的中原龙山文化城址包括河南安阳后冈、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和山西襄汾陶寺等7处,今后可能还会不断有所发现。上述城址基本上都分布在传说中尧舜禹诸集团的活动区域。从文化内涵和居民结构等方面分析,后冈以外的其他龙山文化城址似乎都超越了一般聚落的范畴,多属中心或次中心级别的聚落,开始具有早期城市性质。这种现象恰与传说中五帝时代普遍筑城建国、王国林立的历史发展特点相吻合(注: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华夏考古》1997年第1期。)。而且,在考察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城址时我们还发现,中原地区以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大多呈扇形结构分布,同时在王城岗、平粮台、郝家台、孟庄、古城寨聚落群中往往存在着与这些龙山城址相若或规模较大的聚落遗址现象(注:钱耀鹏:《中原龙山城址的聚落考古学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1期。)。这似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聚落群分布形式,隐含着包括军事防御在内的社会结构特点和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聚落群作为一级社会政治组织,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在空间分布上不仅便于内部管理,而且还具有相对稳定和均衡防御之特点。在圆形或椭圆形聚落群中,中心聚落一般分布在聚落群的大致中心部位,从而形成以中心聚落为核心的环形网络式分布格局,有利于内部的组织管理,秩序化倾向比较明显。所谓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中心聚落与其他中小型聚落的空间分布关系方面。在内部关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更主要的是聚落群所处的外部环境通常也比较稳定。这虽不是说与周围聚落群所代表的社会集团就没有亲善往来或暴力冲突,但却不存在大起大落的对外关系。这种相对稳定的内外部关系,就导致了中心聚落位置及聚落群分布格局也相对比较稳定。所谓聚落群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针对中心聚落及聚落群分布格局而言的,非指其他。而所谓均衡防御特点,又与聚落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即由于聚落群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使得聚落群中心部位就成为最安全、最便于应付种种局势变化的理想空间,所以常常也是中心聚落的所在地。这不仅是出于聚落群决策人物的安全需要,同时也是保障聚落群整体利益的需要。因为在战争或集团间的暴力冲突中,擒贼擒王始终是一条令对方迅速陷于混乱、进而取胜的重要法则。因此从防御角度看,以中心聚落为核心的圆形或椭圆形聚落群就明显具有均衡防御的特点。
显然,中原地区以城址为核心的扇形聚落群结构就具有不同一般的社会意义及防御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尽管圆形或椭圆形结构是聚落群最理想的布局形态,但也不能排除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出现其他聚落群形态的可能性。比较而言,扇形聚落群结构除在空间分布方面不利于内部的组织管理外,还应具有不稳定和对抗性极强的特点。扇形聚落群结构虽也是以中心聚落为核心的,但中心聚落并不是聚落群的中心部位,而是偏于一侧,接近或处于扇心位置。就中心聚落位置和以中心聚落为核心的聚落群结构来说,明显具有不稳定性。因为中心聚落所在,既可以说是聚落群最安全的地带,也可以说是聚落群最危险的地点之一。安全或危险与否,完全取决于受攻击的方向。一旦攻击来自于扇心方向,则中心聚落所在就成为最危险的地点。事实上,扇形聚落群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中心聚落位置及其所构成的聚落群整体布局结构方面。与此同时,扇形聚落群的对抗性特点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聚落群结构的不稳定性相辅相成、寓于一体的,换言之,我们还不能以不稳定性来断定扇形聚落群的决策人物都是些昏庸无能之辈或十足的冒险家。他们之所以如此规划设计聚落群布局结构,当是以较大的风险和不便来换取某种更为需要的实际效果。扇形聚落群的不稳定性的另一面就是具有极强的对抗性,即对聚落群整体来讲,扇形所向可能就是危险长期所在以及防御的关键,而中心聚落一侧的危险相对较小或居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聚落群的全部力量就可能被规划于中心聚落的一侧,集中对抗较长时期来自同一方向的侵犯。否则,扇形聚落群存在的理由便很难解释。所以说,极强的对抗性也是扇形聚落群结构的特点之一。
在聚落群能够直接揭示的社会组织结构或社会关系方面,如果说圆形聚落群结构不易确认其与周围聚落群的社会关系,那么,扇形聚落群结构则较为清楚地表明聚落群之间的联系。扇形聚落群结构当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在这些条件均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扇形聚落群结构同样也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否则,扇形聚落群结构便很难成立。在扇形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中心聚落所在无疑应是聚落群中最为安全的地带。尽管我们还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安全保证中的自然地形因素,但也不能低估人类自身的能动性。许多历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自然地形是很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的。所以,扇形聚落群中心聚落的安全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还是来自与周围聚落群的社会关系,即聚落同盟组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