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吧 关注:2,701贴子:37,455
  • 14回复贴,共1

大家有没有看过歌剧版的司马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两天陕西演艺集团歌剧院来我们学校演出歌剧《大汉苏武》,才知道他们十年前排过歌剧《司马迁》,(二十年前还演过《张骞》),有人看过么?
我在优酷上找到视频了,但是由于学校网速原因还没下下来。
说实话,我挺怕雷人剧情什么的……
貌似歌剧为了戏剧冲突什么的可能不完全遵循历史的,《大汉苏武》关于苏武出使的原因和关于李陵的那一段编得就不少。不过整体效果真的没得说,人物表现得特别有张力。虽然因为学校条件限制舞蹈什么的都怎么没有呈现,舞台效果也木有那么好,但是真的很精彩……
陕西歌剧院的“大汉三部曲”历经了二十多年终于都登上了舞台,也是不容易啊,三部歌剧男主角都是同一个演员,米东风老师从35岁演张骞,到45岁演司马迁,现在55了演苏武,前两部我还没看,但是苏武真的是塑造得很到位,最后苏武归汉那一段,整个学生中心礼堂里的观众机几乎都哭了,打动人心啊……
应该今天就能把歌剧《司马迁》下载下来了,总的来说还是很期待,只求剧情不太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25 01:45回复
    看过,还行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2-25 11:03
    回复
      没看过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12-26 15:32
      回复
        这个没看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26 16:04
        回复
          今天看了,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把子长塑造得太高大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26 23:31
          回复
            还没看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28 12:39
            回复
              还是睡不着,想起那天跟国学社的几个同学看完歌剧苏武,讨论苏武为何先是坚决求死,后来没死成就不死了……感觉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那些“以死来。。。”的人,舍生取义,杀生成仁似乎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当时李陵的投降是不被人理解的,子长的抉择更是让他承受了世人的冷眼,而苏武的心境甚至到了今天我们还不能理解,仔细想想,那些能为了完成某个事情而艰难的活下来的人在中华的历史上确实是少数……
              (其实李陵不算是吧,哪怕之前投降真的是为了寻找机会,当全家被杀以后真的是就算生无可恋但是求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只能是一直背着叛徒的名活下去了……)
              一死有多难?于太史公而言,怎么都比活下来容易吧,可是,眼睁睁看着至少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看着孔子之后数百年史书真空,与宫刑比起来哪个会更加的遗憾?
              孟子讲“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多少人是把它理解为的宁为玉碎,宁死不屈的精神,可是仔细想来,太史公忍辱负重又何尝不是舍生之举?为的是对得起史家的责任和信仰!
              一直觉得子长是很骄傲的,报任安书里那一句“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总让我感受到这种骄傲来自于灵魂,不是李陵之祸后极度的自卑而产生的骄傲,而是反过来的-------这种骄傲和信念一起支持着他“就极刑而无愠色”。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当年独读到这句的时候,除了痛惜还感动一丝欣慰,好在历史没有辜负他,好在千百年后人们我们还能去试着理解他,不求做穿越时空的知己(也不太可能),但有一颗真心,足矣!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03 03:27
              收起回复
                我也看过那部剧,同样不太能够接受里面子长的形象,感觉都快拍成央视反腐教育正剧男一号了,太脸谱化,而且太老了……说实话,与其看着他背负各种后世冠以的各种名号,我倒更愿意看见一个历史深处走来的子长,原原本本,自在率真,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不是教科书里那种愤世嫉俗的,而是一个纵马漫游,洒脱自信的倜傥人物,事实上,无论他后来的境况如何,我们在读他的书时,仍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形象扑面而来,这不是那些只盯着他的遭遇就想当然认为他的书会是什么样子的人所能理解的……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01-03 20:29
                回复
                  子长若是看到我们现在教科书上的他的画像,想必会失望长叹吧,说教意味太浓,难怪会被涂鸦……我看过一台湾漫画家笔下的子长,身无片甲,背后却站着千军万马,这样有新意又能启发人思考的作品如果搬到教材上,想必会令学生眼前一亮吧,我想这样子长也会感激我们的。毕竟,读其书而知其人,才是他最想让我们做的。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5-01-03 20:41
                  回复
                    希望将来的学生在提到子长时的反应不再是“哦,就是那个*****了的人啊”,而是“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物!”不知道这算不算奢望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5-01-03 20:59
                    回复
                      看过柯文辉的小说《司马迁》原著,虽然仍不满意,但感觉还是比电视剧好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剧中一些原本还不错的描写被改的乱七八糟,虽然电视剧表现的又比歌剧更立体,唉。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5-01-03 21:05
                      收起回复
                        将人世间那些美好全部加诸到一个人身上塑造得高大全,这样离我们太远难以引起共鸣让人难以接受,而且也是对这些伟人苛刻的要求,没有人是真的高大全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03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