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吧 关注:15,595贴子:745,724

湘西古丈苗族~属于什么苗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苗族会说一口乡话,但不是苗话,和凤凰等地区的苗话不一样。如“你”乡话就是“尼” “我”乡话就是“吾” “他”乡话就是“热” “筷子”乡话就是“丢” “碗”乡话就是“恩” “锅子”乡话就是“冲” 求解?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24 14:20回复
    红苗


    2楼2014-12-24 14:36
    收起回复
      没有交流,久了语言就变;了。


      3楼2014-12-24 14:37
      收起回复
        和我一样唉~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24 14:41
        收起回复
          你是瓦乡人?
          有没有你们那民族服饰的照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24 16:00
          收起回复
            古丈的苗族都是东部苗族,当然还有瓦乡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24 16:01
            收起回复
              没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2-25 12:20
              回复
                楼主求解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2-25 12:20
                回复
                  厉害,宋将军的老乡


                  10楼2014-12-25 15:19
                  收起回复
                    这是某位瓦乡人讲的:
                    可以的,我试着弄一些上来
                    现在汉语 乡话(里面有拼音用括号,国际音标用大括号,汉字就直接打汉定)
                    天 胎 (读音如字)
                    山 筛 (读音如字)
                    湖 吾(WU,读拼音时三声)
                    海 (Ha,读拼音时二声)
                    沙 说(So,读拼音时一场)
                    砖 (Zuai,拼音时一声)
                    瓦 瓦(Wa,读拼音时四场)
                    泥 涅 (nie,拼音时一声)
                    金 揭 (Jie,拼音时一声)
                    银 涅 (nie,拼音时一声)
                    铁 塔(Ta,拼音时三声和四声之间)
                    锡 锡 (Xi,拼音时读二声)
                    煤 煤 (mei,拼音时读一声)
                    油 (Ra,拼音时读第一声)
                    灰 黑
                    碳 同(tong,拼音如字)
                    街 郭(Guo,拼音如字)
                    溪,沟 卡(Ka,拼音时读一声)
                    门 麦(Mai,拼音时读一声)
                    村 踹(cuai,拼音时读一声)
                    路 邵(shao,拼音如字)
                    春(天) 踹(cuai,拼音时读一声)
                    秧(苗) 拥(Yong,拼音如字)
                    田 莱(Lai,拼音时读三声)
                    谷子 谷(Gu,重读三声)
                    麦子 某(mou,二声重读)
                    车 搓(Cuo,读音如字)
                    犁 列 (Lie, 拼音时读一声)
                    耙 波(Bo, 拼音时读三声)
                    磨 (Mou拼音时读一声)
                    筛 (Suo,拼音时读一声)


                    11楼2014-12-25 15:22
                    收起回复
                      二、瓦乡人与苗族比较
                      从瓦乡人的基本概貌和材料与苗族的基本概貌和材料相比较看来,不难看出瓦乡人与苗族几乎完全相同或相似。这是由于二者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同一民族共同体。
                      (一)瓦乡人与苗族(湘西苗族)有共同的族称
                      在上述有关瓦乡人和苗族的基本概貌和材料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两者无论自称、他称、史称都完全一致。我们知道,族称(包括自称、他称、史称)是一个民族有别于他族的最稳定的要素之一,它是构成民族的重要标记。无论本民族语的自称或是他称、史称,都是该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稳定共同体的产物;尤其本民族语的自称,是该民族在民族之林中使自己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长久鲜明的旗帜,而他称与史称,则是异族与社会历史对该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的承认。瓦乡人和苗族都自称为仡雄,他称为苗、苗民、苗子、苗人、红苗,史称为三苗、苗蛮、蛮、苗獠、蛮夷、南夷、苗民、苗胞。历代统治者出于分而治之的政策,有时又把瓦乡人和苗族分别称为“熟苗”和“生苗”。熟苗与生苗,是历代一种分而治之的称谓。《中国民族志》一书说:苗族“在以往,常以其‘归受编管’曰‘熟苗’,而‘不服王化’的曰‘生苗’等类的别称。”汉族学者陈国均认为:“生苗者,乃深居在崇山峻岭之中,不同汉人交通……熟苗者,居近山之旁,略能通汉话,已同汉人交通贸易……” 又如民国《湘西苗疆之设治及其现状》一书指出:“泸溪苗胞与乾、凤、古、就之苗族同族,多系熟苗。” 可见生苗、熟苗纯属一种分性的他称,事实上两者都是苗族。至于辰州红苗,则是由于辰州盛产朱砂,苗族常用于染饰布料丝绸,境内的苗人和瓦乡人,爱用红绸作腰带束腰或作红裙,即以服饰尚红而得辰州红苗之称。


                      13楼2014-12-25 15:30
                      回复
                        (二)瓦乡人语言中有相当多的苗语词汇,与苗语词汇有对应关系;瓦乡话与苗语均有小舌音,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著名的民族学家熊锡元先生指出:“古今中外学者、政治家对民族所作的定义,一般都列举了语言、地域、经济、文化和精神素质等要素。”
                        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四个要素,也是把语言列在首位。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为了正确地研究民族成份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语言。”并认为:“语言本身是一定共同体的产物,正象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而且是它的不言而喻的存在一样。” 显然,语言是构成民族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来看看瓦乡话与苗语是怎样的关系。
                        瓦乡话、苗语、汉语同属汉藏语系的语言,这就决定三者会有不少的同源词。据考,苗语与汉语的同源词达一千八百多个。由于汉族经济文化发达,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处于中心和统治地位,所以湘西苗语和瓦乡话,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这类情况,在壮、侗、傣、布依、瑶等族语言也同样存在着。瓦乡话除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词是自己的有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词汇。但近些年有一两篇研究瓦乡话的文章,却只研究瓦乡话的几十个汉语借词,对一千多个发于瓦乡话本身的词(非汉语借词),却一概避而不谈。按理说,研究瓦乡话的词汇,应该把瓦乡话与汉语的同源词、瓦乡话的汉语借词和瓦乡话本身固有的词汇一起研究,这才是客观的探讨。为什么只研究瓦乡话的汉语借词并以此来概括全貌来替代瓦乡话全部词汇的研究呢?这种以偏概全是不科学的。
                        上面谈过瓦乡话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的同时,瓦乡话还有数以千计的词是瓦乡话自己的并保留其语言民族属性的词汇。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瓦乡话的语言调查材料中得到答案。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语言学家石如金副教授,应湖南有关方面的邀请,对瓦乡话的十三个点,作了为期数月的调查。调查材料表明,虽然瓦乡话有很多汉语借词,但在瓦乡话的1424个非汉语借词中(即瓦乡话本身固有的词汇),与湘西花垣吉卫、贵州凯里两地苗语比较,其中与吉卫苗语相同、相似及有对应关系的词占26%,与凯里苗语相同、相似的词占9%。如果与吉首丹青苗语比较,相同、相似的词所占的百分比将更高。若与湘西南部分苗语比较,两者则基本相同,甚至可以通话。再从语音上说,汉语没有小舌音,瓦乡话和苗语一样有小舌音。
                        下面再举一些瓦乡话与花垣县吉卫苗语完全相同的特殊专有名词和常用名词,供人们观察瓦乡话的民族属性及其与苗语关系的奥秘。
                        有语言的民族,历史上都有自己的民族语族和民族语姓氏称谓,瓦乡人和苗族以及其他民族亦如此。特举例如下:
                        湘西苗族自称“仡雄”[qo35 boη35],瓦乡人也自称“仡雄”[qo35 boη35],两者均用仡雄为自己的族称,系特有名词。
                        泸溪县瓦乡人中的“侯”姓,瓦乡话叫“阿[a33]”,苗语姓氏谱古歌中,称苗族的熊、侯等姓为“仡阿[qo31 a44]”,仡为词头,中心词素是“阿”,与瓦乡话侯姓的“阿”,相同。所以,泸溪县上堡乡的侯家村,瓦乡话称该地叫“阿里达[a33 ko44 te44]”、阿果达[a33 ko44 ta31]”,意即侯家的地方、侯家村。


                        14楼2014-12-25 15:32
                        回复
                          瓦乡人中的汉字姓“田姓”,瓦乡话叫“莱[le35],苗语称苗族田姓也叫“莱[le22]”,表明二者是九黎九夷——茉夷之后。而汉族田姓的发源地是在今离西安六十多公里的蓝田县地。瓦乡人中的“吴姓”,瓦乡话叫“削[ o54]”,苗语称苗族吴姓也叫“削[ o54]”。瓦乡人中的“龙姓”,泸溪瓦乡话叫“岭[log35]”,苗语称苗族龙姓之一也叫“岭[liog22]”,苗族龙姓远祖有十二个兄弟,后演变为十二个苗语姓,“岭[liog22]”是其中的一姓。
                          汉语方位词“下面”,瓦乡话叫“达哈[ta44 ha44]”,苗语也叫“达哈[ta22 ha22]”。汉语词“家里”,瓦乡话叫“吉达[t i44 ta31]”,苗语叫“吉德[t i44 te35]”。汉语词“地方”,瓦乡话叫“果德[ko44 te44]”,苗语也叫“果德[ko23 te35]”。汉族词语“跳舞”,瓦乡人称跳(跳香舞)舞叫“督雄[ntiu22 og44]”,意即跳苗舞。
                          诸如此类的词还不少,如瓦乡话称“祖父”“阿普”,祖母曰阿娘,母亲曰阿么,称哭曰捏(读第三声),称吸烟曰货烟,称盆曰北,粉米曰败,涌曰包,奶曰咪,荫凉曰乘,热曰洁,伞曰宋,窄曰禾,狗曰跨,田曰勒等等,均与苗语完全相同。从这一部分专有的特殊名词和常用名词的存在,加上瓦乡话1400多个非汉语借词中,与花垣、凯里两地苗语相同、相似和有对应关系的词加起来占35%。而二者特殊专用的共同的族称词、母语姓氏词和上述一些不需外借的常用词汇的一致性,说明瓦乡话与苗语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并源于共同的母语——苗语。很难想象,几千年来处于统治地位的、经济文化发达、人口众多与政治军事强大的汉民族,会向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与弱小的苗族借用称词、姓氏词与一些常用词汇,这正是瓦乡话与苗语关系之奥秘所在,亦即二者有着同一共同体内方言关系的客观存在。虽然瓦乡话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但这种大量的汉语借词,在南方各民族亦同样存在着,那是非母语词汇,是几千年来汉族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渗透的结果。最终,瓦乡人与苗族将完全消失母语并全面使用现代汉语,正如回满土家等族完全使用汉语的情况那样。然而,不能因借用汉语而否定瓦乡人实体的存在。从上述语言状况,足以说明瓦乡话的母语是苗语的一部分。
                          (三)瓦乡人与苗族有共同的地域,历史文献认为瓦乡人及其居住区,是苗族与苗区的一部分。
                          下面是历代史志文献对瓦乡人的分布区及其族属的有关记载: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23年……12月,武陵蛮叛,寇掠郡县。遣刘尚讨之,战于沅水,尚军败没。建武24年……秋7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蛮,不克。于是伏波将军马援率军讨之。”
                          《麻阳县志》卷一:“建武23年武陵苗反。”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辰,蛮夷所居也,其人皆盘瓠子孙。”
                          宋•罗沁《路史•国名记(甲)》:“蛮人,尤苗之裔……辰、澧、沅、湘之间尤盛。”
                          宋《溪蛮丛笑•序》云:“五溪蛮皆盘瓠种也……沅其故壤。”
                          《大明一统志》:“辰之沅陵,壤错苗僚,祖皆尊盘瓠。”
                          《明•王夫之〈楚辞通释〉》:“屈原《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南夷”即“武陵西南蛮夷,今辰沅之苗种也”。
                          《明•万历〈辰州府志〉》:“明嘉靖42年甲寅,署府印同知刘应卜,因苗顽频次出劫沅陵之深溪、浦口,复劫至春夷溪,离郡城仅三里许,乃于奇坪岩设拱辰营,以卫郡城。”
                          清陆次云《峒溪纤志》:“苗人,盘瓠之种也。帝喾高辛氏以盘瓠歼敌有功,封其地,妻以女,生六男六女而为诸苗种……以十月朔为大节。”
                          康熙44年《沅陵县志•序》:“辰之沅陵……壤错苗獠”;“红苗中错辰沅,外连蜀黔。”《沅陵县志•边防附》:“辰沅亦苗之巢穴也”;《沅陵县志•杂记》:“苗之所在,即沅陵之害也。” 同上书《府旧志跋》:“今之辰,大非昔之辰……苗獠日益横。”
                          乾隆《辰州府志•平苗考》:“明未苗种日繁……辰、沅、泸、麻边地几无宁岁。”
                          乾隆3年《乾州志•种类》:“自康熙43年就抚曰熟苗。”
                          乾隆《辰州府志•边哨疆域考》:“生苗悍而贪,熟苗狡而险。”
                          乾隆《辰州府志》:“宋绍熙三年壬事,辰蛮侵邵州。”
                          乾隆《辰州府志》:“明正统十四年……十一月,以毛福寿为副总兵,讨辰州叛苗。”
                          乾隆《辰州府志•艺文•平苗考》:“红苗以其衣带皆尚红也。”同上书《重修李公祠碑记》:“辰州重岗复岭,控扼溪峒,间杂苗獠,素称难治。”


                          15楼2014-12-25 15:36
                          收起回复
                            古丈龙鼻的路过。,楼主那个乡的?平坝,河蓬山枣的还是野竹岩头寨的?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12-26 14: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