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属同翅目,蚜科,是棉田主要害虫之一,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畸形生长,植株的生理代谢受到破坏,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常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品质降低,产量下降。棉蚜在棉田为害分为苗蚜和伏蚜两个阶段。苗蚜发生在出苗至现蕾以前,适宜偏低的气温,气温超过27℃时繁殖受到抑制,虫口迅速下降。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适宜偏高的温度,在27~28℃下大量繁殖,当平均气温高于30℃时,虫口才迅速减退。我县棉蚜每年发生20~30代。目前,正处于苗蚜繁殖、为害阶段。
从静海镇义渡口棉田定点调查看,5月19日始见蚜,比去年晚3天,比历年晚7天,5月28日百株蚜量415头,有蚜株率33%; 5月28日大面积普查,棉蚜一般200~420头/百株,蚜株率30%~40%,严重的500~1000头/百株,蚜株率50%~75%,卷叶率7%~13%。目前气象条件对棉苗蚜繁殖无不利影响,各乡镇要密切关注棉蚜发生动态,因地制宜,做好棉蚜防治工作。
科学防治指标:苗蚜在三叶期是20%卷叶率,在四叶期30%卷叶率,伏蚜是平均单株上、中、下三叶蚜量150~200头。
综防措施:
1、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有翅棉蚜。
2、药剂防治:可用10%吡虫啉20g/亩,对水30kg喷雾或3%啶虫咪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另外注意查治棉花立枯病、猝倒病。
从静海镇义渡口棉田定点调查看,5月19日始见蚜,比去年晚3天,比历年晚7天,5月28日百株蚜量415头,有蚜株率33%; 5月28日大面积普查,棉蚜一般200~420头/百株,蚜株率30%~40%,严重的500~1000头/百株,蚜株率50%~75%,卷叶率7%~13%。目前气象条件对棉苗蚜繁殖无不利影响,各乡镇要密切关注棉蚜发生动态,因地制宜,做好棉蚜防治工作。
科学防治指标:苗蚜在三叶期是20%卷叶率,在四叶期30%卷叶率,伏蚜是平均单株上、中、下三叶蚜量150~200头。
综防措施:
1、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有翅棉蚜。
2、药剂防治:可用10%吡虫啉20g/亩,对水30kg喷雾或3%啶虫咪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另外注意查治棉花立枯病、猝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