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0贴子:94,981
  • 31回复贴,共1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
我尝试阐述下自己在现阶段对于心学三法则的理解。
致良知
心接物而产生意,意之发有善有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就是良知。可以看出,良知如千愚先生所说,是一种能力,知善恶的能力。阳明先生说良知为照心,也是这个意思。知道意念的善恶之后,为善去恶,停止在良知的状态即为致。致者,止也。致良知是分辨意之动的善恶,而保持一种良知的状态。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知合于一,行合于一,一者天理也,知行合一的重点要放在天理上。如果对知和行感觉不深刻,可以套用现代人常说的思想和行为。中庸有言:“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知是知天理,行是行天理,所以说“知之,一也。行之,一也”,而“一”者天理更是同一也。中庸还有一段话,关于诚之者怎么做功夫: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阳明先生在《答顾东桥书》中解释完这段话,总结到: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可以看出“一”和“知、行”的关系:本体是天理,知行是功夫,知行合一便是本体和功夫的高度统一。如果有对论语和中庸比较熟悉的朋友,相信下面关于颜回的几章有助于理解知行合一: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12-18 16:44回复
    嘿嘿,写的不错~!
    另外,
    躺着也能中枪~!
    哈哈


    IP属地:北京3楼2014-12-18 21:32
    收起回复
      知行合一的“一”更确切讲应是本体,知行同一本体之意,至于天理那是一种演绎,本体之为本体,是天理之本体,知行合一之天理与万事万物之天理即同也不同,这就是从社会层面知和行不一致现象的根源。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2-19 09:41
      回复
        格物致知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2-20 03:45
        回复
          刚加入心学吧,发现很多心学大师,或者说国学大师均在其中,受益匪浅,虚心学习中。


          IP属地:北京6楼2015-04-21 22:24
          收起回复
            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IP属地:四川7楼2015-06-18 16:39
            收起回复
              传习录 第一章 心即是理 楼主的标题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心即理
              所谓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楼主为何倒叙解读是其一
              其二 解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为何缺了心即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6-26 03:02
              收起回复
                心即理
                我心既是天理,天理即是我心,阳明先生说“是与天为一者也”。夫子自言: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庸言: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个是圣人的境界。所以阳明先生教导学生: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知心则知道、知天。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6-26 05:48
                收起回复
                  道然自心,心自然道。
                  ——快点滚出来吧,水那么多还一级的渣,哥要买房!


                  IP属地:山东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0楼2015-07-14 10:37
                  回复
                    写得不错啊。。。


                    11楼2015-08-11 22:24
                    回复
                      心学三重境界:第一,致良知 第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第三,心外无物


                      IP属地:湖北12楼2015-10-28 14:48
                      收起回复
                        知已身 行天理 两者缺一可以


                        13楼2015-11-06 20:18
                        回复
                          一定要是走心的,从心的


                          16楼2017-12-06 11:38
                          回复
                            心也者知万事万物之本源


                            17楼2017-12-06 11:46
                            回复
                              知是先天 行是后天 ,先天后天合一,是为道法自然。 赤子之心。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1-01-15 0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