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是指将“常温水”制成冰块的过程,根据冰型的不同,分为“块冰”、“片冰”、“方冰”、“管冰”、“板冰”等。
一、“成冰”过程
1.总所周知,水的“凝点”或者说“结冰温度”是0 ℃,所以要将常温水制成冰首先要将常温水的温度降到 0 ℃,降温过程要消耗冷量Q1;
2.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将这部分热量吸收需要消耗冷量Q2;
3.“成冰”要搬运、储藏,所以“成冰”要低于℃,冰的降温也要消耗冷量Q3;
4.融冰损耗:科勒尔的制冰机除“片冰”外,都要融冰,融冰也要消耗冷量Q4;
5.其它损耗:在制冰过程中,盛冰装置要降温(比如冰模),还有制冰设备和外 环境之间的热传导也要消耗冷量Q5;
所以一台制冰机就是通过制冷系统将上述5部分热量带走,从而将“常温水”制成需要的“成冰”过程,所以制取不同“制冰量”的制冰机所需要配置相“匹配”的制冷系统:Q总= Q1+Q2+Q3+Q4+Q5;
* 科勒尔的风冷制冰机是通过风扇将Q总+压缩机功的热量一起散到大气中;
** 科勒尔的水冷制冰机是通过水泵和冷却塔将Q总+压缩机功的热量一起散到大气中。
二、影响“制冰量”的因素
1.“常温水”的温度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不同地区的供水条件所变化的,据上述,制成冰说需要消耗的Q1是变化的,一些国标和行标制冰机的“名义工况”的补水温度是16℃,简单说就是补水温度低于16℃,“制冰量”就大于额定产量,补水温度高于16℃,“制冰量”就小于额定产量,理论上大致影响程度为:每相差16℃,产量相差1%;
2.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盛冰装置要降温(比如冰模)耗冷加大,还有制冰设备和外环境之间的热传导消耗冷量也要加大,环境温度越高,Q5就越大,同时制冰量就越小。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可以了解科勒尔产品的“成冰”过程,以及制冰机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测试的“制冰量”一定是不同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d63eaab04082838680ddc1c8898a964/1dd0a1b5c9ea15cefccfa1bdb5003af33b87b249.jpg)
一、“成冰”过程
1.总所周知,水的“凝点”或者说“结冰温度”是0 ℃,所以要将常温水制成冰首先要将常温水的温度降到 0 ℃,降温过程要消耗冷量Q1;
2.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将这部分热量吸收需要消耗冷量Q2;
3.“成冰”要搬运、储藏,所以“成冰”要低于℃,冰的降温也要消耗冷量Q3;
4.融冰损耗:科勒尔的制冰机除“片冰”外,都要融冰,融冰也要消耗冷量Q4;
5.其它损耗:在制冰过程中,盛冰装置要降温(比如冰模),还有制冰设备和外 环境之间的热传导也要消耗冷量Q5;
所以一台制冰机就是通过制冷系统将上述5部分热量带走,从而将“常温水”制成需要的“成冰”过程,所以制取不同“制冰量”的制冰机所需要配置相“匹配”的制冷系统:Q总= Q1+Q2+Q3+Q4+Q5;
* 科勒尔的风冷制冰机是通过风扇将Q总+压缩机功的热量一起散到大气中;
** 科勒尔的水冷制冰机是通过水泵和冷却塔将Q总+压缩机功的热量一起散到大气中。
二、影响“制冰量”的因素
1.“常温水”的温度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不同地区的供水条件所变化的,据上述,制成冰说需要消耗的Q1是变化的,一些国标和行标制冰机的“名义工况”的补水温度是16℃,简单说就是补水温度低于16℃,“制冰量”就大于额定产量,补水温度高于16℃,“制冰量”就小于额定产量,理论上大致影响程度为:每相差16℃,产量相差1%;
2.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盛冰装置要降温(比如冰模)耗冷加大,还有制冰设备和外环境之间的热传导消耗冷量也要加大,环境温度越高,Q5就越大,同时制冰量就越小。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可以了解科勒尔产品的“成冰”过程,以及制冰机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测试的“制冰量”一定是不同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d63eaab04082838680ddc1c8898a964/1dd0a1b5c9ea15cefccfa1bdb5003af33b87b2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