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以前的回复,是对死亡的理解,再从死亡理解生存,希望能给楼主带来点启示。
死亡对大自然,对宇宙而言只不过是一个事物转变成其他事物的一个变化。
对于生物进化,死亡是一种筛选手段,通过死亡筛选能够适应环境尽量活得更久的生物,而拥有对死亡恐惧的生物,在死亡筛选中比起没有死亡恐惧的同类生物更具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于是对死亡恐惧的功能被慢慢固化下来,直到进化出人类,人类继承了这个功能
但人类并不被死亡筛选的手段束缚,人类发展出语言、文字,于是人类对科技的发展取代了之前的进化。但在人类认识不断增加的同时,质疑也随之产生,“为什么要恐惧死亡”,“有的痛苦不是比死亡更加恐惧”,于是开始反抗本能,反抗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开始出现“自杀”,而对于这类人,死亡的筛选手段还在起着作用,将“自杀”的人筛选走
人类并不屈服死亡,因为个体的死亡不仅仅死了那么简单,还包括各种损失,对个人成长所付出的,精神所付出的,爱所付出的,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付出、贡献。人们是极力制止死亡,在古代拥有权力之人基本都是寻求永生之道,而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社会也是尽其力量延迟他的死亡。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温饱慢慢满足,这种追求开始遍及普通百姓。
直到科学找到了生命老死的主要原因,慢慢衰老死亡变得越来越容易克服了。但即使肉体长生不老,肉体仍然是脆弱无比,人类还要克服其他无数的死亡威胁,人类的追求永生之道可谓慢慢长路,甚至是永无止境。
以下是基于上面对生存和死亡关系的理解上得出生存意义的意义。
人因各种原因(例如逃避责任)否定自身存在,这种否定自身存在的认识也是一种可能引起认识持有者死亡的原因,也就是否定自身存在的认识是一个死亡威胁。
活着就是不死,继续活下去就是不断克服死亡威胁,当否定自身存在成为一种死亡威胁,就必须找一个肯定自身存在的意义去克服这个死亡威胁,这就是寻找生存意义的意义。
活着就是为了继续活下去,寻找生存意义也同样是为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