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商人有钱啊,钱是万恶之源,逐恶之人利字当头,不讲谦让,不修德行,往往因为钱财而破人门户,其中多有小人伎俩,完全与古代道德君子的处事作风背道而驰
而古代早就对人性本恶做了论述,这就像在一头驴子眼前放一只萝卜,少有能禁受得住诱惑的,一人逐利而引得万人跟随,万人膜拜,这一点也不夸张,但,并非拜的是商人,而是金钱!
商人何错?同样是凭本事挣身家在这万丈红粉之中
其实纯粹的商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巨富又有大权的商人,可以想象,出现一个两个甚至百万个这样的逐恶之人,国家将变成什么样子,怎能不加以控制,比如把吕不韦放在宋朝,就算领回个君主,但以后也没他什么事了,还想奇货可居,想当国相,做梦去吧,不弄死你就不错了!
商人逐利,小人嘴脸,满身铜臭,甚至遭到了严重的歧视和唾弃,比如书中的沈家,难道商人真的如此不堪么,当然不是的,比如范蠡,沈万三,胡雪岩,吕不韦,还有千千万万叫不上名字的芸芸众生,他们必定是小人嘴脸?必定满身铜臭?
小人不一定经商,经商不一定就是小人,两者是没划等号的
为什么要被鄙视呢?不是鄙视,应该说是控制,为了控制所以先鄙视,引导古代社会的舆论唾弃商人,不给他们社会地位,将商道打上卑贱的烙印,因只有卑贱才能更好的控制,才能服首帖耳,为某些人服务啊,比如姚家!
古代的贵族,每日风花雪月,饮酒弹唱,竹林雅叙,泛舟湖上,他们怎么维持这样的生活?
古代的仕人君子想入朝为官单单凭着一纸文章就能鱼跃龙门,不需要钱财铺路?
靠农靠工不如靠商,控制了商就是控制了钱,前提是商不能有思想,要甘心要低头,这钱不是找你要的,是你犯贱,还要感恩带德的犯贱,姚老头不就是这样看待沈家么,拿你的钱是看得起你,该跪舔才对!
当了XX就要立牌坊,这是配套的,而可笑的是牌坊立久了,真的相信就是烈女了,一应待遇都不能少,少了就翻出恶心的嘴脸,比之骂声不断的商人,哪个更应该被践踏!
说的有点多,但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喜欢看到喜欢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