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吧 关注:48贴子:648

《华阳国志》全文 之 【卷三 蜀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卷三 蜀志】


1楼2014-12-17 00:25回复
    (一)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狼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而分为九江。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氂、犀、象、毡、毦,丹、黄、空青之饶,滇、獠、賨、僰,僮仆六百之富。
      其卦值坤,故多班彩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也。其山林泽渔,园囿瓜果,百谷蕃庑,四节代熟。桑、漆、麻、紵靡不有焉。


    2楼2014-12-17 00:27
    回复

      (三)
        开明位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黄白黑帝也。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
        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王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蜀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
        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物故。蜀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后,王悲悼,更作《臾邪歌》、《陇归之曲》。其亲埋作冢者,皆立方石以志其墓。成都县内有一方折石,围可六尺,长三丈许。去城北六十里曰毗桥,亦有一折石,如之,长老传言:五丁士担土担也。公孙述时,武担石折。故治中从事任文公叹曰:「噫!西方智士死。吾其应之。」岁中卒。
        周显王三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曳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川平石上为望妇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4楼2014-12-17 00:33
      回复

        (五)
          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蜀郡,以张若为蜀守。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三年,分巴、蜀置汉中郡。六年,陈壮反,杀蜀侯通国。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七年,封〔公〕子恽为蜀侯。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
          〔赧王〕五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门置观楼,射兰。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内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闠,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惠王二十七年也。城北又有龙?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平阳山亦有池泽,蜀王渔畋之地也。
          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昭襄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十五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十七年,闻恽无罪冤枉死,使使迎丧入葬郭内。初则炎旱三月,后又霖雨七月,车溺不得行。丧车至城北门,忽陷入地中。因葬焉。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张若因取笮及楚江南地焉。


        6楼2014-12-17 00:39
        回复

          (六)
            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氐道。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髣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珪璧沉濆。汉兴,数使使者祭之。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捡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外作石兕五头以厌水精。穿石兕渠于南江,命曰犀牛里。后转为耕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时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会江南安;触山胁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患之。冰发卒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冰凿崖时,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斗。迄今蒙福。僰道有故蜀王兵阑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冰又作笮通汶井江,径临邛。与蒙溪水、白木江会,至武阳天社山下合江。此其渠皆可行舟。又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经什邡、雒,别江会新都大渡。
             又有绵水,出紫岩山,经绵竹入洛。合流过资中,会江阳。皆溉灌稻田,膏润稼穑。是以蜀人称郫、繁曰膏腴,绵、洛为浸沃也。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7楼2014-12-17 00:40
          回复

            (七)
              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南,给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虽王有巴蜀,南中不宾也。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高后六年,城僰道,开青衣。
              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翁穿湔江口,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承秦之后,学校陵夷,俗好文刻。翁乃立学,选吏子弟就学。遣隽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巴、汉亦立文学。孝景帝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孝武帝皆徵入叔等为博士。叔明天文灾异,始作《春秋章句》。官至侍中,扬州刺史。
              元光四年,置蜀西部都尉。元鼎二年,立成都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建元六年,分蜀、广汉置犍为郡。元封元年,分犍为置牂柯郡。二年,分牂柯置益州郡。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蜀南部邛为越嶲郡,北部冉、駹为汶山郡,西部笮为沉黎郡,合置二十馀县。天汉四年,罢沉黎,置两部都尉:一治旄牛,主外羌;一治青衣,主汉民。
              孝宣帝地节三年,罢汶山郡,置北部都尉。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


            8楼2014-12-17 00:42
            回复

              (九)
                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徒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襚兼加,賵赙过礼,此其所失。原其由来,染秦化故也。若卓王孙家僮千数,程、郑各八百人;而郄公从禽,巷无行人;箫、鼓歌吹,击钟肆悬;富侔公室,豪过田文;汉家食货,以为称首。盖亦地沃土丰,奢侈不期而至也。


              10楼2014-12-17 00:44
              回复

                (十)
                  蜀郡,州治。属县六。户,汉廿七万,晋六万五千。去洛三千一百二十里。东接广汉。北接汶山。西接汉嘉。南接犍为。
                  州治大城。郡治少城。西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上曰冲里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其下,石犀所潜渊也。大城南门曰江桥。南渡流江曰万里桥。西上曰夷里桥。上曰笮桥。又从冲里桥西北折曰长升桥。郫江上,西有永平桥。长老传言: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故世祖谓吴汉曰:「安军宜在七星桥间。」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于是江众多作桥,故蜀立里多以桥为名。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曰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涉头津,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改曰东州头;五曰江南津。入犍为有汉安桥,玉津,东沮津。
                  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在城南。永初后,堂遇火。太守陈留高瞬更修立,又增造二石室。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西又有车官城。其城东、西、南、北,皆有军营垒城。其郡四出大道,道实二十里有衢。今言十八里者,昔蜀王女未嫁,年二十亡,王哀悼,不忍言二十,故言十八也。王女墓在城北,今王女陌是也。


                11楼2014-12-17 00:44
                回复

                  (十一)
                    其太守着德垂绩者,前汉莫闻。建武以来,有第五伦,廉范叔度,特垂惠爱。百姓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来时我单衣,去时有五袴。」其后,汉中赵瑶,自扶风太守来之郡,司空张温谓曰:「第五伯鱼从蜀郡为司空。今扫吾第以待足下。」瑶换广汉。陈留高?亦播文教。太尉赵公,初为九卿,适子甯还蜀,命为文学,撰《乡俗记》。其能屈士如此。广汉王商,犍为杨洪,皆见咏怀。及晋建西夷府,太守多迁为西夷校尉。亦迁益州刺史。


                  12楼2014-12-17 00:44
                  回复

                    (十二)
                      成都县  郡治。有十二乡,五部尉。汉户七万,晋三万七千。名难治。顺帝时,广汉冯颢为令。太守京兆刘宣不奉法。颢奏免之。立文学,学徒八百人。实户口万八千。开稻田百顷。治绩尤异。后有广汉刘庞为令,大姓恣纵,诸赵倚公,故多犯法,濮阳太守赵子真,父子强横,庞治其罪,莫不震肃。郫民杨伯侯奢侈,大起冢营。因庞为郫令,伯侯遂徙占成都。庞复为成都,召伯侯教而宥之,豪右敬服。有蜀侯祠。大姓有柳、杜、张、赵、郭、杨氏。富,先有罗裒、郄公,后有郭子平。奢豪,杨伯侯兄弟。
                      郫县  郡西北六十里。冠冕大姓何、罗、郭氏。
                      繁县  郡北九十里。有泉水,稻田。三张为甲族。
                      江原县  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去郡一百二十里。有青城山,称江祠。安汉,上、下朱邑出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盛。小亭,有好稻田。东方,常氏为大姓。文井江上有常堤三十里,上有天马祠。
                      临邛县  郡西南二百里。本有邛民。秦始皇徙上郡民实之。有布濮水,从布濮来合火井江。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光,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气然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汉文帝时,以铁、铜山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累巨万亿,邓通钱亦布天下。王孙女文君,能鼓琴。时有司马长卿者,临邛令王吉与之游王孙家,文君因奔长卿。汉世,县民陈立,历巴郡、牂柯、天水太守,有异政。陈氏、郑氏为大姓冠盖也。
                      广都县  郡西三十里。元朔二年置。有盐井、渔田之饶。大豪冯氏,有鱼池、盐井。江有鱼漕梁。山有铁矿。江西有安稻田,穿山崖过水二十里。汉时,县人朱辰,字元燕,为巴郡太守,甚着德惠。辰卒官,郡獽民北送及墓。獽蜑鼓刀辟踊,感动路人。于是葬所草木顷许皆仿之曲折。迄今蜀人,莫不叹辰之德灵,为之感应。今朱氏为首族也。
                      成都市官,本有长,建武十八年省。
                      蜀郡,太康末属王国,改号曰成都内史。王改封,乃复旧。


                    13楼2014-12-17 00:45
                    回复

                      (十四)
                        雒县  郡治。泛乡有孝子姜诗田宅,姓族。大姓有镡、李、郭、翟氏。
                        绵竹县  刘焉初所治。绵与雒,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汉时,任定祖以儒学教,号侔洙泗。有多士,秦、杜为首族也。
                        什邡县  山出好茶。杨氏为大姓。美田。有盐井。
                        新都县  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有金堂峡。水通于巴。汉时五仓,名万安仓。有枣,鱼梁。多名士,有杨序、董扶。又有四姓马、史、汝、郑者也。
                        五城县  郡东南。有水通于巴。汉时置五仓,发五县民,尉部主之。后因以为县。玄武山,一名三隅山,在县东二里。其山六屈六起。山出龙骨。云龙升其山,值天门闭,不达,堕死于此。后没地中。故掘取得龙骨。
                        郪县  有山原田,富国盐井,濮出好枣。宜君山出麋,尾特好,入贡。大姓,王、李氏。又有高、马家,世掌部曲。蜀时,高胜、马秦皆叛,伏诛。
                        广汉县  有山原田。蜀时,彭羕有俊才。晋世段容号令德;故二姓为甲族也。
                        德阳县  有青石祠。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士女贞孝。望山乐水,土地易为生事。车骑将军邓芝雅有终焉之思,后遂葬其山。太守夏侯慕时,古濮为功曹。康、古、袁氏为四姓,大族之甲者也。
                        刘氏延熙中,分广汉四县置东广汉郡。咸熙初省。泰始末,又分置新都郡。太康省。末年,又置新都王国蜀郡常骞为内史。永嘉末省。


                      15楼2014-12-17 00:47
                      回复

                        (十五)
                          犍为郡,孝武建元六年置。时治鄨。其后县十二,户十万。鄨,故犍为地也。鄨有犍山,见《保乾图》。武帝初,欲开南中,令蜀通僰、青衣道。建元中,僰道令通之,费功无成,百姓愁怨。帝使司马相如讽谕之。使者唐蒙将南入,以道不通,执令,将斩之。令叹曰:「忝官益土,恨不见成都市。」蒙即令送成都市而杀之。蒙乃斩石通阁道。故世为谚曰「思都邮,斩令头」云。后蒙为都尉,治南夷道。元光五年,郡移治南广。太初四年,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阳。孝昭元年,郡治僰道,后遂徙武阳。至晋,属县五,户二万。去洛三千二百七十里。东接江阳。南接朱提。北接蜀郡。西接汉嘉。王乔升其北山。彭祖家其彭蒙。白虎仁于广德。宝鼎见于江溉。绥和元年,又上宝磬十六。刘向以为美化所降,用立辟雍。士多仁孝,女性贞专。王莽改曰西顺,郡人不会。更始都南阳,远奉贡职。及公孙述有蜀,郡拒守。述伐之。郡功曹朱遵逆战,众寡不敌。遵绊马战死。遂为述所并。而任君业闭户,费贻素隐。光武帝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
                          郡去成都百五十里,渡大江。昔人作大桥,曰汉安桥。长一里半。每秋夏水盛,断绝。岁岁修理,百姓苦之。建安二十一年,太守南阳李严,乃凿天社山,寻江通车道,省桥,渡三津,吏民悦之。严因更造起府寺,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蜀以〔为〕刘氏瑞应。其太守,汉兴以来,鲜有显者。


                        16楼2014-12-17 00:47
                        回复

                          (十七)
                            江阳郡,本犍为枝江都尉,建安八年置郡。汉安程徵、石谦白州牧刘璋求立郡。璋听之,以都尉、广汉成存为太守。属县四。户五千。去洛四千八十里。东接巴郡。南接牂柯。西接犍为。北接广汉。有荔芰、巴菽、桃枝、蒟、给橙。俗好文刻,少儒学,多朴野,盖天性也。
                            江阳县  郡治。治江、雒会。有方山兰祠。江中有大阙、小阙。季春,黄龙堆没,阙即平。昔云,世祖微时,过江阳,有一子。望气者曰:「江阳有贵儿气。」王莽求之,县人杀之。后世祖为子立祠,谪江阳民不使冠带者数世。有富世盐井。又郡下百二十里者,有伯涂鱼梁,云伯氏女为涂氏妇,造此梁。四姓,王、孙、程、郑。八族,又有魏、赵、先、周也。
                            汉安县  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沃。四姓,程、姚、郭、石。八族张、季、李、赵辈。而程、石杰立,郡常秉议论选之。
                            符县  郡东二百里。元鼎二年置。治安乐水会。东接巴乐城。南通平夷、鄨县。永建元年十二月,县长赵祉遣吏先尼和拜檄巴郡守,过成湍滩,死。子贤求丧,不得。女络年二十五,有二子并数岁。迺分金珠,作二锦囊系儿头下。至二年二月十五日,女络乃乘小船,至父没所,哀哭自沉。见梦告贤曰:「至二十一日与父尸俱出。」至日,父子浮出。县言郡,太守萧登高之,上尚书,遣户曹掾为之立碑。人为语曰:「符有先络。僰道张帛,求其夫,天下无有其偶者矣。」
                            新乐县  郡西二百八十里。元康五年置。西接僰道。有盐井。大姓魏、吕氏。


                          18楼2014-12-17 00:49
                          回复

                            (十八)
                              汶山郡,本蜀郡北部冉、駹都尉,孝武元封四年置。旧属县五。户二十五万。去洛三千四百六十三里。东接广汉。南接蜀郡汉嘉。西接凉州生羌。北接阴平。有六、夷、羌、胡、赀虏、白兰、蚌峒九种之戎。牛、马、旄、毡、班罽、青顿、毞毲、羊、羧之属。特多杂药,名香。土地刚卤,不宜五谷,唯种稞麦。多冰寒,盛夏凝冻不释。夷人冬则避寒入蜀,庸赁自食,夏则避暑反落,岁以为常,故蜀人谓之作氐百石子也。
                              宣帝地节三年,武都白马羌反。使者骆武平之。因慰劳汶山郡。吏及百姓诣武自讼:「一岁再役,更赋至重。边人贫苦,无以供给。求省郡。」郡建以来四十五年矣。武以状上,遂省郡,复置北部都尉。孝安延光三年,复立之以为郡。已仍为蜀郡北部都尉。灵帝时再为郡。寻复为都尉。先主定蜀,陈震为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后主延熙十年,平康夷反。卫将军姜维讨平之。维资此郡,屡出兵狄道。晋平蜀,郡人不附。泰始七年,诸屯兵杀其督将以叛。十年,白马胡叛。刺史皇甫晏讨之,至都安,军叛被杀。后刺史王浚讨平之。于时属县八,户一万六千。元康八年,西夷校尉麴炳讨兴乐乱羌,大为羌胡所破。群羌皆叛,太守但保都安。永宁元年,刺史罗尚遣牙门将王敦讨之。为羌所杀。李雄入成都,汶山太守兰维随尚东走。雄弃其地,以都安属蜀郡。


                            19楼2014-12-17 00:49
                            回复

                              (十九)
                                〔汶山县  郡治。〕〔本汶江道,〕〔蜀改。〕〔汶山在西,有玉轮坂。〕〔濊水、駹水出焉。〕〔故冉駹界邑也。〕〔其王侯颇知文书。而法严重。贵妇人,党母族。死,则烧其尸。〕〔山岩间多石室,深者十馀丈。〕〔有盐溪。山出咸石,煎之得盐。〕
                                〔都安县  本湔氐道。〕〔李冰作堰处。〕〔蜀曰湔县。有观坂,后主登之,看汶水之流。〕〔县东南皆沃野,〕〔有大芋如蹲鸱也。〕
                                〔广阳县  郡北一百里。〕〔本绵虒道。〕〔北部都尉治。太康初更名。〕〔有玉垒山,出璧玉,湔水所出。〕〔连岭九峰,通曰岷山。夏含霜雪,昆仑之仲也。〕〔一曰沃焦。安乡山,直上六里,岷岭之最高者。遇大雪开泮,望见成都。〕〔山出青珠。〕
                                〔广柔县  郡西百里。〕〔有石纽乡,禹所生也。〕〔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过,逃其中,不敢追,〕〔云畏禹神;能藏三年,为人所得,则共原之,云禹神灵佑之。〕
                                〔蚕陵县  郡北二百二十里。〕〔本蚕丛邑也。汉武帝元鼎中开为县。〕〔莽曰步昌。〕〔有蚕陵山。〕
                                〔升迁县  在广阳西百里。〕〔蜀汉立。〕
                                〔平康县  在郡北三百里。〕〔有岷阜,江水所出之处也。〕〔江初出,未可滥觞。至北部,始百许步。又西百二十馀里至汶山,乃广二百馀步矣。〕
                                〔兴乐县  在郡东北五百里。〕〔蜀开,为白马县。晋平蜀,更名。〕


                              20楼2014-12-17 0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