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吧 关注:31,947贴子:1,120,233
  • 3回复贴,共1

【分享】葛吉夫——第四道论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体系介绍:
第四道立基于关于自我本性的知识,个人的印证,以及转化痛苦,是一个注重实修的体系。第四道教义围绕着三个主题:控制世俗的低等自我;修行;唤醒并实现神圣的当下--这些主题是所有密意传统的根基。
核心观点:
人是在一种沉睡的状态中生活的。
人可以通过记得自己从沉睡中醒来。
一个精明的人不像瑜伽修行者花一整天在练习上,像僧侣花一个星期在祈祷上,或像苦行僧折磨自己一个月。他只准备一粒小药丸,其中含有一起他想要的物质,以这种方式,他不用花上时间就达成他所要的结果。
“狡猾的人的药丸“是记得自己的一个象征。
人没有统一性。人有的不是单个的我,而是成千上万的分开的小我,它们互相不知彼此的存在。
表达人没有统一性的另外一个方式是将人比作房子。人可以比作是一个大房子,房子里住着一群仆人,没有主人,也没有管家。人可以先准备好房子,等待管家的到来,而后,管家会准备好一切,等待主人的到来。
第四道把人比作马车,骏马和御者。人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由四个互相连结,或互不连结,或连结得很糟的部份组成。车和马,由车辕连结起来;马和驾驶,由缰绳连结起来;御者和主人,由主人的声音连结起来。但驾驶必须听见并了解主人的声音。他必须知道如何驾驭,而马儿必须被训练到能服从缰绳。
想象是记得自己的的障碍。阻止记得自己的是永不停歇的想法的交替。停止这样的交替转变,你会深有体会。
人需要外在帮助才能觉醒。你需要教导;你需要被指明道路。你不能靠自己找到这条路,没人可以。这 是人的一个状态,他需要被指引,他不能靠自己找到。
————————分割线——————————
学习理论不是修行,在生活中去尝试和体验这些理论才是实修。要“找到自己的真相”,不要盲目听信任何理论,要亲自去验证。
要怀疑一切,包括看到的这些话。


IP属地:重庆1楼2014-12-16 22:34回复
    低等自我
    为清醒而奋斗,首先要意识到人的低等自我,并控制低等自我。低等自我世界的特征,是想像的状态(不受控制的心智活动),虚假的痛苦,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过分关注。低等自我不是存在于我们内部的单个个体,它更像是在我们里面的很多观念,许多梦,以及机械性的习惯和动物本性的集合体。
    低等自我对唤醒人的高等自我不感兴趣。事实上,低等自我反对到达神圣的当下,当我们作出积极的努力要处在当下,或者维持在当下的状态的时候,低等自我会持续地尝试引诱我们放弃努力。努力处在当下,需要对‘低等自我’的一万种表现形式,以及源源不断而又不受控制的想像,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所有的机械的习惯,品味,弱点都与对抗有意识的记得自己。


    IP属地:重庆2楼2014-12-16 22:36
    回复
      2025-07-17 08:55:04
      广告
      低等自我:想像
      想像是处在当下的最大障碍。处在当下,是意识到自己的同时,也意识到周遭的环境。想像的状态,是迷恋于内在无休止转动的念头和情感。在塔罗牌命运之轮和荷兰绘画中,每一只动物都代表一个念头,一种情感,或者是一个感觉。它们每一个都误把自己当作‘我’。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念头,情感和感觉的发生像天气的变化一样。无休止的内在谈话是一种不受控制的心智活动。
      低等自我:一万
      低等自我是人内在很多观念,许多梦,以及机械性的习惯和动物本性的集合体。没有永恒不变的‘我’存在。或者说,一个人很多的念头,各种情感和感觉是他的“群我”,“群我”在传统上,用数字"一万"来表示。一万个‘我’杂乱无章,争相上前,每一个都误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我’。而且经常妨碍处在当下的努力。基督耶稣说过,“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
      人是不统一的,人的名字是群。
      低等自我: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是阻止我们到达神圣当下的主要障碍。执迷于愤怒,恼火,批评,自怜等,将会让我们与现实隔绝。而且,负面情绪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我’的身份错觉,那样的‘我’会隐藏低等自我的本性。当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而迁怒他人或责怪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不可能看到负面情绪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人自己内在的错误观念。然而改变我们的观念是有可能的,一个积极的观念,可以让我们驾驭并转化蕴藏于负面情绪背后的强大能量。
      负面情绪的表达永远都是机械性的,所以表达它没啥么用。 但是阻断它就成为有意识。只有那些能多少控制负面情绪的人可以工作记自己并得到好的下场。
      低等自我:动物本性
      低等自我有着动物一样的本性。它自私,只关心舒适安全,吃喝,钱财,以及性欲。这动物本性负责维持人的生命,当人生病时,它会积极地行动起来,让人恢复健康。然而,它对清醒不感兴趣,甚至他反对清醒,因为对于对它来说,清醒意味着把对人的控制权让给高等中心。
      从外在观点来看,人是动物。 但他是一种有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动物。
      我们会依照良心去行事,以避免让我们的造物主受苦,避免产生那种可怕的和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这时,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带来的后果,我们会去做任何事情,包括成长,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不去责备他人,不让他人因我的麻木、不安和幼稚受苦。这时我就不再只是一只哺乳动物,而成为了真正的人。


      IP属地:重庆3楼2014-12-16 22:42
      回复
        重视当下
        当下不是一种观点。它不是思想也不是情绪。它既非一种可触摸的能量,也不是一个'我'。它是一种隐而不现、独立自主、纯粹意识的无言状态。这种状态是如此单纯和谦逊,以至我们一开始就可能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我们可能甚至无法看到它,因为当下通常只会出现一两秒,然后在被想象赶走之前消失无踪。我们是如此习惯安于想象--四个低等中心源源不绝的诸我--因此,无言的当下显得很陌生。我们必须被教导如何体认这种状态,如何允许它出现,更重要的,如何保持它。若和诸我相比,当下看似无影无踪,它似乎一无所有,并不存在。然而事实刚好相反。无言的当下是最真实的事物,而且可以恒久不变;反之,诸我则是肤浅单薄,瞬息万变。诸我在想象的重复循环里此起彼落,互相消长;当下则在分开注意力的状态中寂然不动。透过有意识的觉知,它观察我们的诸我和周遭环境,不带分析、评判或结论。当下的弱点在于它随时可能被想象之流迷住而被卷入其中。除非我们知道这一点,而且除非我们事先以工作的'我'做好防备,否则当下可以淹没在想象中一连几小时、几天、几周或甚至几个月,直到我们几乎一辈子都处在第二种意识状态中。想象的魔力和牵引是如此强大而可信。为了一再挣脱想象,建立无言的当下,我们需要极大的诚意和决心。最重要的,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种单纯的状态是地球生命的隐藏的意义和目的,诚如客观学校一贯的教诲。


        IP属地:重庆4楼2014-12-16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