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吧 关注:404,409贴子:1,765,143

回复:运动与营养十万个为什么【每日更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1,健美训练会导致高血压吗?
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健美训练会导致高血压,对健康不利。但对不少优秀健美运动员的研究发现,他们安静时的血压并不比普通人高,有些甚至会稍低于普通人。
健美运动员血压低于普通人,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1,较好的体脂控制。体脂含量较低,或者至少不会保持持续较高的体脂比例,对降低血压可能有好处。
2,体内盐含量较少。限盐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
3,交感神经的适应性改变。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血压升高。但经常进行力量训练,可能会让人的交感神经“反应迟钝”,在同样的训练负荷下表现出比较低的兴奋度,甚至降低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程度。
也有些零星的报道说,某些健美运动员有高血压问题。但这些高血压运动员很多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有一部分健美运动员的高血压很可能是使用代谢类固醇的结果。
健美训练不会造成高血压,这是个好消息。但要注意,这很可能是低脂饮食和对体重的良好控制的结果。所以,并不是说,勤练肌肉血压就一定不会高。关键还看你怎么吃,吃多少。


155楼2014-12-31 17:36
回复
    42,新年特别专题:怎样鉴别各种运动与营养流言的真伪?(上)
    好多人训练饮食遇到问题,喜欢百度,或者找个“明白人”问问。但面对一大堆五花八门,甚至相互矛盾的答案,该信谁不该信谁?大家往往犯难。我在这里教大家几个窍门。不用专业知识,也能大致判断一种运动、营养或者健康观点是否正确。
    方法1,说话太绝对,往往不对。
    拿营养学来说,从人类发现第一种维生素到现在,也不过100多年。好多营养物质,发现距今只有几十年甚至十几年。营养学是好东西,可惜我们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运动营养学,起步更晚。很多观点,还都处在争议阶段。运动与营养,我们敢于下定论的东西,其实很少。
    再加上,人体太复杂,运动也太复杂。复杂的人体,遇到复杂多样的运动,会出现无数种不同的问题组合。想一把钥匙开一万把锁,根本不可能。
    所以,大家如果去翻翻书,书翻得越多,越容易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严谨的学术著作,里面说话越谨慎。整本书也很难找到几个“绝对”“一定”之类的字眼。绝大多数观点,一般都是“可能”“估计”。
    不是说“可能”“估计”就代表心里没根,而是面对复杂多样的人体,和复杂多样的运动,不得不这么说,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科学严谨的回答营养学问题什么样?我举个例子。
    比如有人问,食物胆固醇能不能多吃?简单的回答能或者不能,都不对。因为有的人每天吃几个蛋黄也没事,有的人吃两个就受不了。这跟基因多态性、个人健康状况、基础膳食情况、运动情况都有关。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严谨权威的营养学家,回答肯定是“不一定”,根本不敢下结论。他会告诉你怎么区分具体情况。最后,给你一个比较稳妥的建议:还是应该少吃。这个建议针对个别人,可能是错的,因为有些人代谢食物胆固醇能力很强。但谁也不知道在这方面自己属于什么基因型。所以,少吃可能是目前最好最稳妥的办法。
    而诸如“没问题,随便吃”这类的回答,都是不负责任的。
    总结一下,答案太绝对,太简单,太邪乎的,多半不可信。


    157楼2015-01-01 11:40
    回复
      46,喝酒对增肌有影响吗?(上)
      答案是:可能有很坏的间接影响,但也要看喝多少。
      酒精代谢主要靠肝脏,酒精通过两步反应被代谢掉,首先酒精变成乙醛,乙醛再变成乙酸被当作能量使用。肝脏代谢酒精的过程本身就会引起一系列机体功能异常反应,比如乳酸增加、低血糖症、脂肪酸合成增加、高尿酸血症等。
      酒精对肌肉增长基本没有直接影响。有个别可能的直接影响,比如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抑制蛋白质合成,不过乙醛会不会直接影响肌肉增长还不清楚。
      酒精对肌肉增长间接的影响却有不少,主要表现在:
      1,酒精促进睾酮降解,降低睾酮水平。酒精降低睾酮水平是否会影响肌肉增长,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确证,但理论上说可能会有影响。
      酒精还可能引发酒精性内分泌病变,表现为男子乳腺发育、睾丸萎缩以及体毛脱落。这些内分泌问题也可能都会影响到肌肉的增长。
      2,酒精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这主要是两方面影响,一个是,酒精本身热量很大,它有可能取代一部分饮食。比如有些人喝酒后食量会减少,造成原发性营养不良。
      另外,酒精可能导致胃肠道和肝脏代谢性并发症,造成对营养素的吸收不良,这属于继发性营养不良。酒精性肝功能异常,还可能造成血液转运营养素能力,和身体储存营养素能力降低。
      以上这些变化都会造成营养不良的问题。蛋白质营养不良,直接影响肌肉合成。某些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训练恢复水平,和蛋白质合成。酒精几乎会影响所有微量营养素的水平,其中很多营养素跟训练和肌肉生长修复有直接关系,比如维生素C、B、E、锌、镁、铁、硒等。
      3,酒精是一种替代性能量,我之前在其它帖子里也讲过,这种能量替代可能会导致肥胖。并且,酒精会促进腹部脂肪堆积,进而可能加重肌肉减少性肥胖,脂肪分泌的细胞因子反过来可能进一步促进肌肉降解。


      163楼2015-01-02 12:50
      收起回复
        47,喝酒对增肌有影响吗?(下)
        喝酒对肌肉增长的确有负面影响,但也要看喝多少,少量饮酒似乎问题不大。每日中度以上饮酒,可能对增肌会有不利影响。
        喝酒,多少算多?多少算少?不同的地方标准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每日摄入低于10-15克酒精,算少量饮酒,15克左右算中度饮酒,超过20克就算大量饮酒了。注意,这里说的是酒精量,不是酒量。
        健康人代谢酒精的能力,一般是5-7克/小时。但酒精代谢能力,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这可能就是平时说的“酒量”大小。酒精代谢能力跟基因有关,不同基因型影响2种重要的酒精代谢酶水平。酒精代谢酶活性强,酒精清除就快,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也就小。
        当然,酒精也不是没有好处。酒精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以前人们觉得红酒才有这种作用,有效成分是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实际上,只要是酒精,对心血管都有保护作用,跟什么酒没关系。
        酒精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主要跟酒精诱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关。其实,喝酒时和酒后情绪放松,引起的焦虑和应激程度减少,可能也是一个起作用的原因。


        164楼2015-01-03 09:29
        回复
          48,健美爱好者怎么补充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大多跟能量代谢有关,所以,运动人群可能有必要补充B族维生素。但B族维生素有很多种,即便对运动人群来说,也不是每一种都需要补充的。
          另外首先强调一点,维生素,最好还是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补剂再好,多数也比不上食物。只有食物摄入不足的时候,比如饮食不合理,节食减脂期间,或者外出饮食不规律时,可以考虑吃点维生素补充剂。
          B族维生素里面,泛酸(维生素B5)和生物素,在绝大多数食物中都存在,只要每天吃饱饭,基本不可能缺乏,所以这两种B族维生素可以不用考虑额外补充。
          B12和叶酸,跟力量运动关系不太大,尤其是B12。B12每日需要量极小,健康人不摄入B12,体内储存的也够用好几年。叶酸这种维生素比较特殊,食物来源的叶酸吸收率比较低,补充剂形式的就好得多。所以,如果平时深绿色叶菜或豆类吃的比较少,可以买点叶酸补充剂来吃。
          剩下的几种B族维生素,我一个一个说。
          硫胺素(维生素B1):硫胺素主要跟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跟支链氨基酸代谢也有点关系,还跟脂肪氧化有关。所以,运动和大量进食,都会增加硫胺素的需要量。运动越多,消耗能量(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越多,硫胺素需要也越多。
          过去美国的硫胺素推荐量就是根据进食量算的,每1000千卡食物需要0.5毫克硫胺素。1998年新的推荐量改成了成年男性1.2毫克/天,女性1.1毫克/天。大运动量和大量进食的人群,需要量可能增加至这个推荐量的1-2倍。
          需要强调,随着进食量增加,硫胺素摄入可能也会增加,所以一般不必额外补充。不过这也要看吃什么,含硫胺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有猪肉、火腿、大部分动物内脏、全麦食物、杂粮、豌豆、芦笋、芹菜、酵母。这类食物吃的比较少,并且运动量还大的话,可以考虑吃点硫胺素补充剂。关于使用哪种补充剂,我们最后总结时会提到。
          硫胺素一般没有毒性,短期口服补充剂中毒可能性很小。注射超过100倍推荐量的硫胺素,可能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这也不是说这种维生素补充剂可以随便吃,即便没有副作用,多吃也是浪费。运动人群最多摄入推荐量的2倍就足够了。


          183楼2015-01-05 10:54
          回复
            50,训练后服用抗氧化剂能加速恢复过程吗?(上)
            答案是可能有好处,因为有实验发现训练后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轻皮质醇增加的幅度,这就有减少肌肉消耗的意义。还有报道称补充维生素C可以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但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抗氧化物质能加速力量训练的恢复过程。
            不过有件事可以肯定,如果缺乏抗氧化剂,绝对会影响训练和恢复。所以对待这些东西的原则就是,缺乏绝对不可以,多多也未必益善。
            问题就在于,我们很难确切知道自己的饮食中是否缺乏某种抗氧化物,准确评价人体微量营养素状况很难。大量运动也可能加速营养素的丢失,提高营养素的需要量。所以,运动人群适当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可能还是有好处。
            补充多少叫“适当”,下面我们分别说说维生素C、E和贝塔-胡萝卜素(客户端希腊字母不好输入,以下简称类胡萝卜素)应该怎么补。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绝大多数生物可以合成,但人没有这个能力。维生素C最好还是“药补”,为什么?因为食物中含量其实比较少,而且不稳定。维生素C在蔬菜水果储存加工的过程中很可能被大量破坏,谁也拿不准自己到底吃够没吃够,除非你能每天吃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
            具体补充方法:训练日,训练前2小时左右可以补充100毫克维生素C,训练后再补充500毫克。非训练日,每天额外补充100毫克。
            大量补充维生素C有没有副作用?过去认为会出现反弹性坏血病,这种说法其实缺乏明确证据。维生素C过量主要可能有2个问题,一个是理论上有可能轻微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另一个是可能造成铁过载。
            已有肾结石问题的人,或有地中海贫血这类铁过量疾病的人,最好谨慎使用维生素补充剂。健康人按照上面说的剂量服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有人喜欢几克几克的吃维生素C,但摄入维生素C100-200毫克,组织和血浆浓度就能达到饱和,所以过多补充可能效果也一般,还有可能出现副作用。维生素C的最大耐受量是每天2克,我们使用补充剂,最好不要超过每天1克。


            192楼2015-01-06 11:13
            回复
              51,训练后服用抗氧化剂能加速恢复过程吗?(下)
              倒是有不少研究都认为,补充维生素E能明显改善肌肉损伤,但也有结论相反的研究。所以对维生素E缓解肌肉损伤的能力,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但我个人认为适当补充可能还是会有些好处。
              维生素E最好还是“食补”,一个原因是维生素E其实是一大类抗氧化物质,食物来源的维生素E有8种不同的分子,补充剂形式的基本就只是阿法-生育酚这最重要的一种,其它形式的生育酚是否有尚未发现的有益作用还很难说。再者,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大量储存,补充剂维生素E剂量比较大,一旦过量容易产生毒性。
              但“食补”维生素E有个难点,维生素E有8种,一般认为人体需要的是阿法-生育酚。但食物中的维生素E大多是伽马-生育酚。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可能没有吃够足够的维生素E。
              阿法-生育酚含量比较高的东西主要是小麦胚芽油、红花籽油、菜籽油、杏仁、葵花籽。拿菜籽油来说,一汤匙里大概有6毫克2R-阿法-生育酚,每天2小勺就能满足一日所需。但大豆油、玉米油里阿法-生育酚含量就比较少。
              如果要吃补充剂维生素E,注意3点:
              1,选择d-α-生育酚,别选dl-α-生育酚。前者有效活性要高得多。
              2,别过量。平均每日不要超过1000毫克。
              3,维生素E补充剂最好跟脂肪一起摄入。
              类胡萝卜素也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物。补充剂形式的大剂量类胡萝卜素(大于等于12毫克/每天)安全性还有争议,所以最好不用。食物中类胡萝卜素很容易摄入,胡萝卜、红薯、南瓜等橙红色和水果蔬菜,和深绿色蔬菜,比如西兰花里都含量很高,不用吃很多即可大量摄取。


              195楼2015-01-06 12:51
              回复
                52,补充剂含量,国际单位(IU)和毫克怎么转换?
                好多补充剂,营养素的单位是IU,IU就是“国际单位”,过去爱用,这是沿袭旧制。
                国际单位和我们比较习惯的公制单位怎么换算?不同的维生素都不一样。
                维生素A:维生素A比较复杂,因为维生素A有“2种”,一种就是实实在在的维生素A,学术的叫法是预先形成的维生素A。还有一类叫“维生素A原”,就是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的东西,这类东西主要是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的公制单位是微克。正经维生素A,1国际单位=0.3微克。比如,1000IU维生素A,就是300微克。这个转换关系,人卫出版社的第九版《现代营养学》正好写反了,可能是排版过程中的问题。
                维生素A原怎么转换成维生素A,就复杂了。以前老说是1:6,其实没这么简单。这里没有足够的篇幅讲其中的转换关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单独提问。
                维生素D:公制单位也是微克。1IU维生素D=0.025微克维生素D。当然,这个维生素D一般都是指维生素D3了。
                维生素E:公制单位是毫克。1IU维生素E=0.67毫克维生素E。但这里要注意,这个0.67的转换关系,指的是d-α-生育酚,如果是dl-α-生育酚,那转换关系就是0.45。


                196楼2015-01-07 15:32
                回复
                  53,有只练力量不长肌肉的方法吗?
                  这对很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是个梦想,比如拳击、举重。这类项目是体重越轻力量越大越好。
                  之所以叫梦想,就是因为很难实现。力量增长,根本上还是要靠增大肌肉面积。但确实有些力量训练方法,偏重增加力量,而不那么容易增大肌肉。
                  有人说,这跟健美是背道而行,也不能这么说。偶尔练练纯力量,对健美运动者来说也不是全无好处。有时候,我们力量有所提高,可能更利于下一步的训练效果上的突破。
                  主流的增大力量训练,基本的原则是:超大重量,超低次数,略快速度,超长组间休息时间。
                  超大重量:不是8-12rm,而是3-6rm。一组完成3-6个。
                  略快速度:抗阻过程1-2秒完成,放松过程也是1-2秒。
                  超长组间休息时间:组间休息可以达到2-4分钟,目的是完全恢复力量,来完成下一组训练。另外,纯力量训练还可以做短暂的“次间休息”,也就是在每一组中的每一次动作之间,也可以休息个5-10秒,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能完成一定的训练强度。
                  纯力量训练的训练组数要求,跟健美训练的差不多。纯力量训练还更推崇“金字塔训练法”。


                  198楼2015-01-07 16:03
                  回复
                    54,为什么有时候中小重量训练肌肉更容易有“泵感”?
                    有些朋友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上超大重量时,几组下来,肌肉泵感不太强。小重量,重复12-15次时,肌肉泵感反而特别强。
                    有些人想,是不是小重量更适合增长肌肉?其实不一定。至少,从泵感强弱的角度来判断增肌效果,恐怕很不准确。
                    为什么小重量多次数训练更容易有泵感?跟肌肉供能方式有关。
                    超大重量训练,比如6-8rm,因为负荷强度大,肌肉供能主要靠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储备。因为重量大,组间休息时间也往往较长,有利于磷酸肌酸的恢复。一般运动后1分钟,磷酸肌酸就能恢复50%,5分钟可以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所以,超大重量,组间休息时间长的训练,肌肉主要靠磷酸肌酸提供能量,较少的依靠无氧糖酵解。这就使肌肉中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减少,肌肉泵感就不那么强。
                    这也间接证明了,肌肉泵感主要来自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跟充血没关系。
                    12-15rm强度的训练,强度较低,对供能压力不大。机体不需要依靠磷酸肌酸,有无氧糖酵解就够应付。所以这种训练强度,肌肉内产生大量乳酸堆积,泵感也最强。
                    强度再低,比如20rm以下,有氧代谢就可以支持能量供应了,无氧糖酵解就又回到了次要地位。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也就不会有泵感了。


                    199楼2015-01-08 10:31
                    回复
                      55,夏天适合增肌,还是冬天?
                      答案可能是冬天。排除掉人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天热容易精神疲倦,降低训练热情等。单纯从气候的因素来讲,夏天仍然不适合增肌。
                      有人说,春秋天行不行?可能也不错,但冬天的好处是室内微冷,即便运动起来也不会觉得太热。春秋天不运动的话还行,一运动起来可能还是受不了。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只要运动时感觉温度舒适,就是适合增肌的环境。
                      原因是什么?研究发现,热环境下运动,身体趋向于增加糖的消耗,而减少脂肪的消耗。也就是说,会优先增加糖氧化来提供能量。这样,可能会增加体内某些分解代谢激素的浓度。而且研究发现,热环境下运动,身体蛋白质分解会增加(也有个别实验不支持这个观点)。
                      一般认为,较高强度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后,肌肉就会感觉疲劳。但研究发现,热环境下,即使肌肉中还有足够的肌糖原储备,肌肉也会过早疲劳。这也可能会降低训练水平,进而影响增肌效果。
                      所以,夏天特别热的时候运动,一定要注意补糖。为了保证胃排空和肠吸收速度,仍然是浓度不超过10%的糖溶液最好。热环境下运动时机体的免疫抑制效果会更明显,补充足够的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免疫功能的维持。


                      200楼2015-01-08 15:19
                      收起回复
                        57,泵感、训练负荷、训练频次和肌肉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下)
                        再说下泵感,这篇帖子提到泵感问题的,是第4讲和第54讲,忘了的朋友可以返回去看一下。泵感主要来自无氧代谢产物在肌肉中的迅速堆积。第54讲说了,泵感强往往出现在负荷相对小的时候,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泵感太强有可能不太利于肌肉增长。当然,前提还是大重量带来大肌肉的假说成立。
                        我个人主张,至少不要刻意追求泵感,而脱离了大重量这个中心。当然,泵感也有它好的地方,它可以燃烧训练热情,可能会提高训练效果,也可以为新手提示发力位置。
                        再说说训练频次,也就是一周每部分肌肉循环几次的问题。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几乎没有,我们健美圈子里的主流观点是2-3次。为什么?也没有实验支持,这可能是基于主流健美训练下的肌肉恢复能力而定的。
                        日本的石井直方认为,在肌肉完全恢复的前提下,训练频次越多越好。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合成代谢某某醇为什么能增大肌肉?一个原因也是它加速了肌肉恢复,这样使用者就可以增加训练频次,更多增长肌肉。
                        我个人感觉,肌肉增大是对负荷刺激的生理适应,那是不是有可能越频繁的刺激越好?老刺激肌肉,可能肌肉也琢磨,看来不变粗是不行了。
                        但一般来说训练频次受恢复能力的制约,不可能特别高。但如果降低单次训练强度,来缩短肌肉恢复时间,提高训练频次,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大的肌肉增长效果。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
                        我个人主张,单次训练强度不要太大,保证训练频次可能更重要。但前提是,保证基本的训练强度,和足够的负荷重量。比如,以前三头一次训练课20组,疼好几天,一周只能练1次。那或许可以减少到16组,一周能保证2次循环,效果可能更好。


                        202楼2015-01-09 11:30
                        回复
                          58,健美会练出“死肌肉”吗?
                          “死肌肉”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甚至很荒唐。整天说“死肌肉”的人,很可能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什么是死肌肉。
                          我猜,死肌肉可能是指僵硬不灵活的肌肉吧。如果这么说,那健美是不会练出所谓“死肌肉”的。这个话题可以参考本帖第36讲。健美训练增大的主要是快肌纤维,也就是说,理论上说会让肌肉越练越快越灵活。
                          还有人说,固定机械会练出死肌肉,杠铃哑铃练出“活肌肉”,这也毫无依据的说法。不管怎么练,训练负荷一定,次数组数一定,练出的基本就都是一种东西。
                          我还听到过一种说法,认为“死肌肉”是指耐力较差的肌肉,全身“死肌肉”的人,跑不了几步就没力气了。如果“死肌肉”是这个意思,那可能还有一点道理。
                          健美训练的运动适应特点是会降低有氧运动能力。主要是因为:1,健美训练会降低肌肉毛细血管密度(至少不提高)和线粒体密度;2,健美训练增大了肌肉体积,但不增强肌肉内有氧氧化酶的浓度;3,健美者通常体重较重,运动时能量消耗较大。
                          虽然也有研究发现,健美训练会让快肌纤维2B型转化成2A型,这跟耐力训练适应类似。但总的来说,健美训练还是会降低训练者的有氧耐力运动能力。除非健美训练者同时进行大量有氧训练,但这样又不可避免会影响增肌效果。


                          205楼2015-01-12 11:57
                          回复
                            59,固定器械好,还是自由重量好?
                            固定器械最早可能是给运动损伤的患者用的,它的好处是可以固定力的轨迹,训练肌肉有很精确的针对性。用到健美训练上,固定器械能更好的孤立目标肌肉,帮助稳定关节,减小拮抗肌肉的对抗力矩。而且,固定器械最大的好处是安全,很适合初学者。
                            当然,固定器械也有缺点。过于精确,过于固定的的运动轨迹,容易让训练者很快适应训练动作。比如,同一个人做哑铃卧推,可能每次身体姿势、手腕、手肘角度、哑铃放下的高度等等都不一样。这样的好处是,动作的细微差别,可能使的每次哑铃卧推募集肌纤维数量都不一样,更不容易产生训练适应。
                            固定器械稳定性强,对人体一些起稳定姿势作用的深层肌肉刺激不大,所以可能不利于这类肌肉的锻炼。
                            除此之外,固定器械其实没有太明显的缺点。练肌肉,自由重量和固定器械,哪个都不能少。我们不必过分强调自由重量,鄙夷固定器械。
                            另外,使用固定器械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固定器械是机械传动,放下重量的时候,因为机械摩擦必然会消耗一部分阻力。也就是说,举起重量是60公斤,放下时重量可能只相当于56公斤了。所以,使用固定器械时,放下重量时要适当减慢速度,强化离心收缩的效果。


                            206楼2015-01-12 12:16
                            回复
                              60,为什么很多动作重量放到底的时候最好停一下再举起?
                              以卧推为例,很多人喜欢杠铃放下到最低处时,不做任何停顿猛然发力上举。这个习惯可能不好,更好的做法是杠铃放到最底处时停顿一小下,然后再上举。
                              我们都有经验,停顿一下再上举,比不停顿就上举要困难一些,肌肉承受的负荷要大一些。
                              不停顿为什么更容易举起杠铃?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弹性,抵消了一部分杠铃的重量。
                              肌肉不但靠收缩提供拉力,还能提供一定的弹性力。肌肉弹性成分主要是串联弹性成分(SEC),这种成分主要存在肌肉的腱组织中。这涉及到肌肉解剖,我们不细说。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肌肉想象成无数条细橡皮筋。
                              肌肉拉长,等于拉长了这些橡皮筋,逐渐蓄积了一定的弹性势能。如果把这种势能快速释放(杠铃放下后借助反弹力猛然上举),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功率就大,举重物就省力。停顿一下再上举,弹性势能释放慢,助力作用就小一些。
                              很多推的动作,比如深蹲,推举,都具有这种特点。


                              207楼2015-01-13 1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