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话吧 关注:3,057贴子:40,760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朱 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级4班 重庆永川 402160)
提要 各地方言都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也不例外。本文把重庆地区方言从以前的四川话区分出来独立的进行古语词的考证。重庆地区所保留的古语词和四川、湖广地区有较多相同的情况,这也说明了迁徙活动对现代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 重庆地区;方言; 古语词; 本字


1楼2014-12-15 01:37回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在汉语现代方言中存在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客家方言就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人,如其名所示,在其住地很难找到一处肥田沃野。其祖先为了寻找好地方曾经大规模地迁移。尽管客家人在广东东北部比较集中,但其大半分散在六个方言群中。他们不论相距多远,都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宗族意识和语言上的一致性。客家人忠于自己的言语,有这样一种说法:“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就给保留古语词创造了条件。重庆地区的现代方言同样有这样的现象,并且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一直没有停止。有时为他乡优越条件所吸引;有时为统治者的政策所影响;但主要的还是迫于水旱兵饥之类的灾难。这是造成现代方言的动力。而造成重庆地区现代方言最重要的迁徙活动就应该是明清两代的“湖广填四川”。迁徙活动对方言的影响就如唐代张籍在《永嘉行》所咏“北人避胡皆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的状况。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西南官话四川方言川东片,而重庆话相对于成都话在代表各自所属方言片上更有代表性。实际上常常把乐山话作为川西片的代表。重庆直辖后从行政区域上包含了几乎整个原川东地区,虽然我们不能按照行政区域上来将四川方言一分为二,但把代表整个原川东地区的重庆现代方言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和川西片区分开来进行方言研究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所以本文所说的重庆地区就包含了重庆直辖市行政区划的四十多个区市县。
    从迁徙史看四川方言,“湖广填四川”对四川在方言上的影响是从东到西逐步进行的,又因为重庆地区在地域上接近湖广地区,后来受到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川西地区外来方言影响少接受慢变化慢。在语音上通常也认为川东地区是发展区,保留古音少,但我们也不能否定重庆现代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词汇也是同样的情况,不论是原方言保留下来的还是后来受到影响,重庆现代方言中保留大量古语词的现象是存在的。对于方言应当从实际语言出发,采用客观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而不是从所谓的规律去框已经存在的语言现象。
    对于古语词的界定,目前说法不一。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讲义》中的定义是


    3楼2014-12-15 01:39
    回复

      古语词(文言词)是古代语言里所使用的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或者很少用的,一般只在古典作品里看到的词。国内颇有影响的两部高校文科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认为古语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所以在本文中不讨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多少的情况,以在古代文献中是否使用为准。此外有一类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在现代方言中也出现,但不分地域都能理解的词(如重庆方言中以“落”为下:落雨;落雪。以“元”为一:元月。)没有必要去考释它们。
      以下分类例释
      一.名词
      【臊子】
      重庆方言:下面条放点臊子。「释」将肉剁碎后称臊子。
      《水浒传》:“自去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ta21]
      重庆方言:那个。「释」地方的意思。
      《集韵·盇韵》德盍切:“,地之区处。”
      民国27年《长寿县志·方言》:“,字书音塌,谓地之区处也。今俗某处曰某,即本此。”
      【】[aN214]
      重庆方言:买点血吃。「释」血凝结后称。
      《说文·血部》:“,血也。”徐注:“,血也。”
      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池波风肉陵屯,谽呀钜壑颇黎盆。”朱熹集校引韩谆全解:“血也。亡元切。如云子。”
      【豚】[tu21]
      重庆方言:屁股豚豚/瓶子豚豚「释」原意为肛门,引申为底部。
      《广韵·屋韵》丁木切:“豚,尾下窍也。”
      《集韵·屋韵》都木切:“豚,《博雅》:‘臀也’。或作,俗作启,非是。”
      清·黄生《义府》卷下:“《季汉书·周群传》:‘昭烈戏作谑语,嘲张裕多须,云:诸毛


      4楼2014-12-15 01:39
      回复

        绕居乎?’当时语呼为督,又俗传臀之入声为督,此盖以下体谑之也。”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土语》“足(豚)”字条下:“身之下体曰足(豚)。俗语移为凡立物之下体亦曰足(豚),重言之曰足足(豚豚)又曰落足(豚),即落脚也。而音移若‘独’,遂不得其字。”
        【脶】[luo21]
        重庆方言:你手上有几个脶脶儿。「释」指纹花纹的一种。
        《广韵》:平声戈韵落戈切:“脶,手指文也。”
        【坪】
        重庆方言:陈家坪/杨家坪「释」地名,地平的地方。
        《说文》:“段注:‘旧小钞徐本作广韵地名今义也。’”
        【坱尘】
        重庆方言:在年前把坱尘扫了。「释」天花板上的灰尘。
        《说文》:“段注:‘坱者尘埃广大之儿也,王逸楚辞注曰坱雾昧儿。’”
        《博物志》:“吴人谓尘为坺坱。”
        【垣】
        作名词
        重庆方言:这段垣墙还有点高。「释」围墙的意思。
        《说文》:“此云垣者墙也浑言之墙下曰垣蔽也析言之垣蔽者墙又为垣之蔽也。”
        《书·梓材》:“既勤垣墉。马注:‘卑曰垣,高曰墉。’”
        《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尽毁其馆之垣。”
        《汉书·萧何传》:“为家不治垣产。”
        作动词
        重庆方言:把这个地方垣起来。「释」用东西围起来的意思。
        《三国演义》:“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二.形容词
        【墩笃】
        重庆方言:这个人长得墩笃。「释」块头大,壮的意思。


        5楼2014-12-15 01:40
        回复

          墩:《集韵》:“墩,平地有堆者。”
          笃:《尔雅·释诂》:“笃,厚也。”
          《诗·唐风·椒聊》:“硕大且笃。”
          【】[xou21]
          重庆方言:你真的是心得很。「释」贪多的意思。
          《广韵·侯韵》:胡遘切:“,,贪财之貌。”
          《集韵·侯韵》:下遘切:“,《博雅》:‘,本也’。一曰贝,贪财貌。”
          《字汇·贝部》:“,贪财貌。”
          杨树达《长沙方言考·》:“今长沙人谓多以物入己曰。又曰。”
          王熠《蜀语》:“蜀语谓贪得为,贪欲为心。”
          【睩】
          重庆方言:眼睛一睩起,没得法得。「释」形容无奈的眼神。
          《说文·目部》:“睩,目睐谨也。”段注:“言注视而又谨畏也。”
          《玉篇·目部》:“睩,视貌。”
          《广韵·屋韵》:卢谷切:“睩,视貌。”
          《集韵·烛韵》:龙玉切:“睩,谨视貌。”
          《楚辞·宋玉〈招魂〉》::“娥眉曼睩,目腾光些。”
          王逸《九思·悯上》::“哀世兮睩睩,浅浅兮嗌喔。”洪兴祖补注:“睩,目睐谨也。”
          明汤显祖《柴钗记·冻卖朱钗》:“愁凝睩,秦云黯待成飞絮,谁说与玉肌生粟?”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土语》:“贪得甚切,卒然失望,曰猫的眼睛—绿(睩)了。”
          【黢】[t y55]
          重庆方言:黢黑/黑黢黢的「释」形容黑的意思。
          《集韵》促律切:“黢,黑也。”
          《字汇》:“黢,黑也。”
          【摦】[kua43]
          重庆方言:这件衣服穿起来大摦摦的。「释」形容宽大的意思。
          《广韵》:胡化切:“摦,宽也;大也。”
          《说文新附·手部》:“摦,横大也。”
          【飖】[iau43]


          6楼2014-12-15 01:41
          收起回复

            重庆方言:匐到地下。「释」伏的意思。
            《广韵》:入声屋韵:“匐,伏地貌。房六切。”
            《玉篇》:“匐,伏也。”
            【裮】
            重庆方言:把衣服裮起凉快些。「释」不把衣服扣起来的意思。
            《广雅·释训》:“裮被,不带也。”王念孙疏证:“今人犹谓荷衣不带曰被衣。”《玉篇·衣部》:“裮,披衣不带。”
            《广韵·阳韵》:尺良切:“裮,披衣不带。”
            《燕说》:卷三:“披衣不带曰裮,音昌。”
            【灒】[tsan214]
            重庆方言:灒了我一身的水。「释」溅的意思。
            《广韵》:去声翰韵:“灒,水溅。则旱切。”
            《说文》:“灒,污洒也。”段注:“谓用污水挥洒也。释玄应曰:‘江南言灒,子旦反。山东言湔,子见反。’”
            【揙】
            重庆方言:揙你一顿。「释」打的意思。
            《说文·手部》:“揙,抚也。”
            王筠《说文句读》卷二十三:“今本皆作搏也。”
            《广韵·仙韵》卑连切:“揙,击也。”
            《韵》卑缅切:“揙,搏也。”
            《燕说》卷二:“以夏楚扑人曰揙。揙音扁,又音辫,又音鞭。《唐韵》:‘击也’。按:北音于此字平上为多。”
            【】
            重庆方言:把锅头一下。「释」搅动的意思。
            把箱子底脚的衣服出来。「释」翻找的意思。
            《广韵·号韵》在到切:“,搅也。”
            明·李实《蜀语》:“搅动曰音潮去声。”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南五·种人》:“食无著,以手,曹去声,《集韵》:‘手搅也。’”


            8楼2014-12-15 01:43
            回复

              【跶】
              重庆方言:把脚跶断哒。「释」跌,摔的意思。
              《广韵·曷韵》他达切:“跶,足跌。”
              《玉篇·足部》:“跶,足跌也。”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引《子书》:“及地曰跶。”
              《水浒全传》第六十回:“(项充、李衮)一齐跶了双脚,翻筋斗颠下陷马坑里去。”
              杨树达《长沙方言续考》:“今长沙言扑地为跶。”
              【和】[xo55]
              重庆方言:你那一套莫来和我。「释」哄骗的意思。
              《说文·口部》:“(和),相应也。”
              《广韵·过韵》胡卧切:“和,声相应。”
              《集韵·过韵》胡卧切:“和,应也。”
              《南史·梁本纪上》:“先是,俗语谓密相欺变者为‘和欺’,于是虫儿、法珍等曰:‘今日败于桓和,可谓和欺矣。’”
              《降魔变文》:“美语甜言和断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黑阁落甜话儿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王季思注:“‘和’,哄骗也。”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四十三:“足知绝津四句之说,牙行赚官语,皮下有血人不受他和哄。”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八章:“那些呵(和)人逛人的面子话,你怕愚下说不来么?”
              【摎】[t iou43]
              重庆方言:把帕子摎干。「释」拧的意思。
              《玉篇》:“摎,绞也。居由切”
              《说文》:“摎,缚杀也。”段注:“凡以绳帛等物杀人者曰缚杀,亦曰摎,亦曰绞。引申之凡绳帛等物二股互交皆得曰摎,亦曰绞,亦曰纠。”
              【綄】
              重庆方言:把毛线綄起。「释」将线缠绕的意思。
              《集韵》去声谏韵,乌患切。
              《广雅·释诂》:“綄,缠也。”


              9楼2014-12-15 01:44
              回复

                【】[t yn21]
                重庆方言:鸡毛。「释」拔的意思。
                《集韵》平声盐韵:“,摘也。徐廉切。”
                《方言》卷一:“,取也。”
                黄侃《蕲春语》:“吾乡谓杀禽兽已,纳之沸汤去毛,曰毛。或书作。”
                【】[nia55]
                重庆方言:小娃儿放。/把纸在墙上。「释」原意为粘,引申为撒娇。
                《集韵·麻韵》女家切:“,粘着。”
                《集韵·马韵》女下切:“,粘也。”
                【敥】[yn 214]
                重庆方言:敥点辣子面。「释」把粉末状的物体撒散的意思。
                《集韵·艳韵》以瞻切:“敥,以手散物。”
                《蜀语》:“散物曰掞(敥)。”
                【凿】
                重庆方言:木头被虫凿了几个眼眼。「释」虫蛀或人为钻的意思。
                《说文·金部》:“凿,穿木也。”
                《广雅·释诂二》:“凿,穿也。”
                《集韵·号韵》在到切:“凿,穿孔也。”
                《类篇·金部》:“凿,穿空也。”
                《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淮南子·汜论》:“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高诱注:“凿,穿。”
                唐·李白《丁都护歌》:“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清·黄景任《游四明山放歌》:“依稀母乃鬼斧凿,窈冥若有神丁锤。”
                【缴】
                重庆方言:绳子把我的脚缴起了。「释」纠缠、缠绕的意思。
                《汉书·司马相如传》:“名家苛察缴绕。”注:“犹缠绕也。”
                白居易《早梳头诗》:“年事渐蹉跎,世缘方缴绕。”
                元曲《紫云庭》三〔醉春风〕:“我想世上这一点情缘,百般缠缴,有几人识破。”
                【】[min55]


                10楼2014-12-15 01:44
                回复

                  重庆方言:一点尝一下。「释」小口的喝。
                  《广韵》上声低韵绵婢切:“《说文》:‘,饮也。’”
                  【湓】
                  重庆方言:把水龙头关了,水湓出来哒。「释」水满溢出来的意思。
                  《郭璞赋》:“湓流雷煦而电激。”
                  《汉书·沟洫志》:“河水湓溢。”
                  《广雅释诂》:“湓,渍也。”
                  【】[va51]
                  重庆方言:点猪油起来。「释」用手或瓢、勺等舀的意思。
                  《集韵》:入声韵乌八切:“,斗取物也。”
                  【】
                  重庆方言:水从管管儿出来了。「释」水涌出来的意思。
                  他在冷汗,肯定生病了。「释」出汗的意思。
                  《集韵》:“,水涨也。”
                  【奓】[tsa55]
                  重庆方言:把嘴奓开点。「释」张开的意思。
                  《广韵》:陟加切:“奓,张也。”
                  《玉篇》:“奓,下大也。”
                  《集韵》:“奓,开也。”
                  【滗】[pi21]
                  重庆方言:把中药滗出来喝。「释」将容器中的液体和固体滤开。
                  《广韵》入声质韵鄙密切:“滗,去滓。”
                  【】[pi55]
                  重庆方言:把校徽起。「释」用针或类似物将物体固定、附着。
                  《集韵》入声屑韵蒲结切:“,也”
                  【】
                  重庆方言:我的脚被铁丝到了。「释」挂,挡的意思。
                  《集韵》:“,捉也。”
                  【】[tsu21]


                  11楼2014-12-15 01:45
                  回复

                    重庆方言:用棍子拄他一下。「释」戳、刺的意思。
                    《礼记丧服大记》:“即葬拄楣「疏」谓在墓拄楣稍举以纳日光。”
                    《国策·齐策六》:“修剑拄颐。”
                    《傅灯录》:“便当心一拄。”
                    《汉书朱云传》:“连拄五鹿君。”
                    【拈】
                    重庆方言:用筷子拈菜。「释」用指或长条状物夹取的意思。
                    《广雅释诂》:“拈,持也。”
                    《说文》〔桂注〕〔玉篇〕:“拈指取也,列子汤问篇汝何蚩而三招予注云招一本作拈指取物也。”
                    《释名释姿容》:“粘也两指之粘着不放也。”
                    《列子·汤问》:“女何蚩而三招子。”注:“拈,指取物也。”
                    《三国演义》:“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拊】
                    重庆方言:把桌子上的东西拊开。「释」动作,用手将物抹开。
                    拊他一巴掌。「释」打的意思。
                    《说文》:“拊,揗也。”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
                    《汉书·外戚传上》:“主拊其背曰:‘行矣!’”
                    《史记秦始皇纪》:“执捶拊以鞭笞天下。”
                    【抻】
                    重庆方言:抻个懒腰。「释」从弯、紧的状态到直、展的状态。
                    《集韵》:“展也,抻物长也。”
                    【揩】
                    重庆方言:把汗揩一下。「释」擦的意思。
                    《广雅释诂》:“揩,磨也。”
                    《玉篇》:“揩,摩拭也。”
                    《字汇》:“揩,檫也。”
                    《字林》:“揩,摩也。”


                    13楼2014-12-15 01:46
                    回复

                      张衡《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
                      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我方坐垢难磨揩。”
                      【】[tau214]
                      重庆方言:把剩菜了。「释」丢弃的意思。
                      《说文》:“弃也,从土帚。”
                      《诗墙有茨》:“不可也。”
                      《张衡赋》:“项军垓下。”
                      《汉书布传》:“大王宜淮南之众。”
                      【】
                      重庆方言:他在路边起的。「释」蹲的意思。
                      《集韵》:“,蹲也。”
                      【】
                      重庆方言:我踢球的时候被了一脚。「释」踩的意思。
                      《玉篇》:“,踏也。”
                      《集韵》:“,歧道也。”
                      【诓】
                      重庆方言:你莫来诓我。「释」骗的意思。
                      《玉篇》:“诓,狂言也。”
                      《集韵》:“诓,诳也。”
                      《广韵》:“诓,谬言。”
                      《史记·郑世家》:“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
                      《雍熙乐府·一枝花》:“你常是赖了人钱,诓了人钞,苦了人物。”
                      【褡】
                      重庆方言:吹风了,把衣服褡起。「释」把衣服放在身上而不穿好。
                      《玉篇》:“褡,衣敝也。”
                      《集韵》:“褡,衣敝也。”
                      《广韵》:“褡,横褡,小被。”
                      重庆方言


                      14楼2014-12-15 01:47
                      回复

                        集韵》:“,干燥也。”
                        【寡】
                        重庆方言:你啷个寡吃饭不吃菜耶?「释」只的意思。
                        《广雅释诂》:“寡,独也。”
                        《说文》〔段注〕:“少也从颁颁分也分故为少。”
                        在现代方言中要考证某词是否是古语词,首先要找到只有音而无字的方言词的本字。然而由于词汇演变的各种原因有大量的方言词和它的本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要证明这种词是不是古语词就要探寻词汇的演变过程。还有一个情况,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保留的古语词并不一定是只有重庆地区才保留下来的,其它地区也有可能保留了同样的古语词。往往只有某一地区保留下来的情况是比较少的,事实上重庆地区保留的古语词和四川湖广地区相同的情况相当多,这也反过来证明了迁徙活动对现代方言的影响。


                        16楼2014-12-15 01:48
                        回复

                          参考文献:
                          [1] 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次
                          [2] 许嘉璐.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第2次
                          [3] 何耿镛.汉语方言研究小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1次
                          [4] 刘君惠.杨雄方言研究[M].巴蜀书社,1992年10月1版1次
                          [5] 翟时雨.汉语方言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次
                          [6] 中华大字典[M].中华书局,1978年10月第1版第1次
                          [7] 黄尚军.四川话部分词语本字考[J].川东学刊,1994年7月第4卷第3期72页-76页
                          [8] 王士元.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断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57页-61页
                          [9] 戴伟,周文德.巴蜀方言重庆话的语音特点[J].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3月第18卷第1期98页-102页
                          [10]翟时雨.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月第25卷第2期 13页-15页
                          [11]李永.方言本字研究和历史语法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9卷第1期108页-110页
                          [12]林涛.中卫方言本字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第47期75页-83页
                          [13]曹文安.宜昌方言字考古[J].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25卷第1期31页-35页
                          [14]左林霞.孝感方言本字考[J].孝感师专学报,1998年5月第18卷第2期80页-83页
                          [15]王雷.陕北方言本字续再考[J].延安大学学报 2003年4月第25卷第2期118页-120页


                          17楼2014-12-15 01:48
                          回复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吴立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他对本论文的构思、框架和理论运用给予了许多深入的指导,使得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写作期间,吴老师的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我学习的楷模。此外,学校和系上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写论文期间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理论功底有限,文中有些观点尚不成熟,望各位老师与同学批评指正。
                            朱 义
                            2005年5月于重庆文理学院


                            18楼2014-12-15 01:49
                            回复
                              部分文字缺失,请见此贴。
                              http://tieba.baidu.com/p/3468127857


                              19楼2014-12-15 01: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