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必胜法之先易
·
我曾经作为院队中锋参加过北大篮球甲级联赛。当时我们队中的三分射手是李斌,李斌的身高只有1米75,又缺乏突破能力,所以无法在三分线内得到较好的投篮机会。好在他练出了一手投三分球的绝活,所以成为了我们队的主要得分手之一。
·
我们经常一起练球。我发现他练习投篮的时候很有意思。作为一个三分射手,李斌并不是直接在三分线练习投三分。而是直接从离篮筐最近的地方开始练投篮,一点点慢慢由近到远,最后再到三分线进行大量练习。
我当时觉得挺纳闷的,李斌这样做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根据战术安排,他在进攻时一直都是站在三分线外等着接我们的传球,他根本没有进行近距离投篮的机会。而且他可是一个神投手,还用得着从离篮筐最近的地方开始练起吗?那个地方连我这种投篮很一般的人都懒得练。
·
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李斌,他说这是因为要“找感觉”。站在离篮筐越近的地方越容易把球投进。一开始就练习最难投的三分,如果投不进,容易影响心情。先练习容易的投篮方式,让自己享受百发百中的乐趣。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到了投三分球的时候,就会充满信心,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
听了他的这番解释。我想起了我以前练习三分球的经历。我看《灌篮高手》漫画时,很喜欢湘北队的三分手三井寿,也曾因此练过一段时间的三分球。不过总是坚持不下来。三分球是很难练的,一开始练习时经常十投一中。屡投不中的感觉很糟糕,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难以坚持。如果是像李斌这样,先易后难,让自己先体会到一次次把球投入篮筐中的乐趣,会更容易练好三分球。
·
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其他科目都多次拿过班级第一的成绩,但是一直到高三上学期时,数学成绩还很糟糕,只有110左右。为了提高数学成绩,我曾经有一阵专门做一本《题典》。
·
这本习题册名副其实,跟词典一样厚,而且都是各种很难的题目。我做这本习题册时总是受挫,越做越没有信心,越做越不喜欢数学。而且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题,数学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出现了下滑!为什么总是学不好数学?是不是因为自己太笨?都说勤能补拙,怎么我现在越补越拙?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先做容易的题。于是我把数学课本的所有例题和练习题都认真做完了,越做越有自信,享受到解题的乐趣。我还没有开始做更难的题时,数学成绩就已经明显上升了。再加上之后采用的绝招“放火烧数学”,我总算是能考出135分以上的分数了。
·
在学习我擅长的科目物理时,我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老师发的习题册比较难。在预习物理课时,如果看完书后直接做老师发的习题册,经常会遇到很多题不懂,让我受打击。
·
做题应该让自己觉得爽。比较难的习题册,适合达到精通的程度以后再做,一开始时应该做些更简单的。于是我去书店买了4种物理习题书,但并没有全都做,而只是经过尝试后找到其中最简单的一本。这样我每次预习完物理后,都会做这本最简单的习题书,我就能体会到作为物理高手的乐趣。
·
【网友鲶鱼怪: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
·
不仅是做题,在制订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先从容易的目标做起。比如设置高效利用时间的目标时,不要设置每一天都要实现时间利用效率在80%以上。如此设置目标,太难实现。但凡有状态起伏,这个目标就破产了,会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不利于后续的学习。可以设置更容易实现的均值目标,即每月平均时间利用效率在80%以上。如果这个月有几天状态不佳,可以通过其他时间的优秀表现弥补这几天的失误,不至于完不成目标。
·
均值目标因为可以被补救,所以更容易实现。例如每天平均写一篇日记比每天写一篇日记容易得多。我曾经多次想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虽然知道这是很好的习惯,但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因为学习很忙,很容易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某天没有写日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会感觉到养成这个习惯的努力失败了,很快就放弃了。
·
我后来定了一个规矩,某一天或者几天没写日记没关系,只要补上就好,这样我的日记本里每一天的记录都是完整的,我感觉到了成就感,很容易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最近4年来一直都在写日记,每天平均花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