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雯吧 关注:12贴子:323
  • 9回复贴,共1

秘笈——北大奇人怪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秘籍!!!!!
妈蛋原帖居然被删了,来骗回复!!
找得我好辛苦(摸一把辛酸泪)


IP属地:云南1楼2014-12-14 17:09回复
    《秘笈—北大奇人怪招》
    作者:吴业涛
    此《秘笈》可分为三篇。
    ·
      第一部分是热身运动篇,主要讲述我认识的“老大”和“九命猫”等北大奇人,我在介绍他们的传奇经历之时,会提及他们的优秀习惯与独特学习方法,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启发和激励。
    ·
      第二部分是内功心法篇,包含“皮蛋必胜法” “命运罐2.0” “充电式休闲”等关于努力和自控的方法,讲述具体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样的细节,才能更容易培养执行力和良好习惯。
    ·
      第三部分是外功招式篇,包含“放火烧数学”“用计算机思维学语文”“用偏旁部首学英语”等各学科的学习技巧。


    IP属地:云南2楼2014-12-14 17:10
    回复
      内功心法第一招:皮蛋必胜法
      ·
        世界上最恶心的食物是什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011年选出全球最恶心的几种食物,其中有“生吃树虫”和“油炸大蜘蛛”。但这些都不是第一名,冠军被中国人喜欢吃的皮蛋夺得。
      ·
        西方人觉得皮蛋外形怪异,像是魔鬼生的蛋,味道也很吓人。把皮蛋推选为“最恶心食物”的美国人霍瓦达表示:“太恐怖了,吃起来就像一颗变坏了的蛋。”据悉,皮蛋在美国许多超市都有出售,但敢尝试的只有亚洲人。

        中国人看到这则新闻,难免要嘲笑老外不识货。为什么西方人不爱吃皮蛋呢?关键在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西方人很少接触皮蛋,一看皮蛋就觉得像是变质的蛋,认为会很难吃,自然不愿意吃。即使硬着头皮吃一口,也不会觉得好吃。因为他们在吃之前已经有严重的排斥心理,再好吃的东西也会觉得很别扭。中国人经常看见周围的人喜欢吃皮蛋,自然就不会歧视皮蛋。
       人们很容易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且这些误解绝不仅仅存在于对食物的看法。一些学生对学习存在很严重的偏见和排斥。如果一想到要学习就觉得厌烦,后续的学习过程必然会成为一种折磨,这样怎么可能学得好。绝大多数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都喜欢说一句话:“先苦后甜。”本意是好的,但在我看来,这其实会暗示孩子,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不但不能促进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更加厌学。
      ·
        学习又何尝不是一个皮蛋,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只要你不先入为主地带着强烈的偏见,也能体会到其独特的魅力。实际上每一个学校总会有一些人能够爱上学习,乐在其中。
      ·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学习产生偏见,还没学习就感觉厌烦呢?这要从一个反应人性的哲理小故事说起。
      ·
        一群小孩每天聚集在一个老头家的院子外面,朝老头家的墙上扔石头。老头每次气冲冲地出来撵他们,他们都笑着跑了,这群熊孩子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这老头怎么威胁咒骂都没用。
      ·
        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有一天他没生气,而是慢慢走出去,小孩一看很奇怪,就没跑。老头说:“我来和你们商量件事,我现在很喜欢你们朝我家的墙上扔石头。这样吧,以后你们每天来扔,我每天付你们1块钱。”熊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每天来扔,然后拿钱走人。
      ·
        过了几天,老头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手头紧,每次5毛吧。”小孩们有些不情愿,但想想还是答应了。
      ·
        又过了几天,老头说:“对不起,以后我只能付得起1毛了,你们扔1天我付1毛。”小孩们面面相觑,最后小孩中的老大很不满地说:“只给1毛钱我们才懒得扔。”
      ·
        然后这群熊孩子再也没来扔过石头......
      ·
        一开始不赚钱都很愿意做的事情,收了钱后反而觉得是个负担,钱少就不愿意做。这是人性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
        人们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有所得必有所失。既然赚到钱令人高兴,那赚钱的过程一定是难受的。既然取得好成绩是快乐的,那学习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同样的道理,既然旅游和打游戏并没有带给我们报酬,大家就本能地觉得这是享受的事情,还没开始做已经感觉到 很强的愉悦感。其实旅游和打游戏往往并没有我们事前设想的那么有趣。
      ·
        实际上,有所得未必有所失。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前对学习没有偏见,我们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学得很好,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取得好成绩的愉悦。反之,如果在学习之前有了消极的想法,那么我们的学习过程一定比预想的还要煎熬,成绩也不会好。这与其说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不如说是胜者全得,败者全失。


      IP属地:云南3楼2014-12-14 17:11
      回复
        学习是我的爱好
        ·
          我曾对学习的快乐深有体会,学习对于我完全不是负担,而是爱好。
        ·
          在高一寒假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来我们学校拍足球题材的青春偶像剧《绿茵小子》。我想在体验生活之余顺便挣点零花钱,就报名当了群众演员,扮演主角的同学和队友。
        ·
          这是一段挺好玩的经历,可以尝试到拍戏的感觉,还可以与明星合影和要签名。当然也有辛苦的时候,导演十分认真,许多片段要拍很多遍,我们就要在球场上反复跑来跑去。有个镜头是要集体嘲笑主角,但是我们这些跑龙套的人都没学过表演,演技太生硬,拍了无数次,大家笑到脸都快抽筋了才总算搞定。

          好在拍摄是有间隙的,同学们都累坏了,就赶紧趁机打扑克放松一下。他们也叫我打,我却从包里拿出了一本单词书,开始背单词。同学们看我居然在这个时候还能背单词,都惊呆了,纷纷“谴责”我:“吴业涛,你还有人性吗?这个时候还能背单词。”“学习仔,放我们这些凡人一条生路吧。”“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应该放松一下嘛。在寒假里背单词是犯法的你知道不。”
        ·
          其实我一点都不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他们打扑克是为了放松,我背单词也是为了放松。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求知欲,多学点东西应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
          我平时不熬夜,学习时间不比别人多,但是我会抓紧寒暑假和黄金周的时间学习,高中三年我没有一天是完全不学习的,即使是在生病的时候,我无法集中精力做新的题,也会复习自己做错的题。
        ·
          我考上北大以后,总有亲朋好友会问我:“你考上北大,高中的时候一定学得很辛苦吧。”这时我会跟他们说:“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认为学习苦,就很难考好。”高考结束后,我又是旅游又是玩游戏,狂玩了一个月,刚开始觉得有意思,后面就觉得少了点什么,还没以前学习的时候开心,甚至在做梦的时候都会以为高中还没结束,我还要很紧张兴奋地学习和考试。梦醒后发现高考已经结束,我呆坐在床边,心中会产生一些不舍和失落。我就开始自学大学英语,边学边玩,生活又变得充实愉快起来。
        ·
          我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才能想出许多学习方法,并且乐于尝试。因为有爱,所以用心。别人的学习习惯,我经常只要看一眼,就能模仿。这也是我学习方法的重要来源。
          但凡爱学习,认为学习过程很快乐的人,我还没见过成绩不好的。在我见过的众多高手中,学霸“三万”是最热爱学习的人之一。


        IP属地:云南4楼2014-12-14 17:13
        回复
          我智商普通,自制力又差,之所以考上北大,是因为学习方法得当。而在我看来,学习方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要帮助人爱上学习。爱上学习的人,必然会取得好成绩。我又将学习比作好吃不好看的皮蛋,所以这个让人爱上学习的方法就称为“皮蛋必胜法”。
          ·
            “皮蛋必胜法”分为学习时和非学习时两个部分。在学习时,可以选择采用的“皮蛋必胜法”的策略有三种:量化、先易、表现。
          量化
          ·
            游戏是怎么使人上瘾的呢?我初二时沉迷游戏,曾经玩过一款叫《金庸群侠传》的武侠类游戏,前期等级太低,经常无法过关。我发现一个叫欧阳克的人可以被反复打,给的经验很多,升级很快。于是我就反复打这个人。花了两个多小时打了他100多次,让我升了很多级。后来回想起来,这100多次重复毫无技术含量,极端无聊,但是我却能坚持下来,主动像着了魔一样干这件枯燥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
            【网友兵长最高:打了100多次?】【网友王小锤:他一定欠了你很多钱】【网友若风巫师:杀父之仇不过如此】
          ·
            关键在于数字的激励。我每一次打完欧阳克,游戏中都立刻会出现一串数字,告诉我增加了多少经验值,这就是对玩家的奖赏。而这种本来毫无意义的虚拟奖赏,却能让人觉得自己在做事,而且有了积累和收获,让人很快乐。
          ·
             数字的激励
          ·
            仔细想一想,难道存在任何一款游戏,没有用数字激励玩家吗?从《植物大战僵尸》到《神庙逃亡》,从《魔兽世界》到《英雄联盟》,所有游戏都是这样的,这正是游戏让人欲罢不能的关键所在。而且游戏为了让人上瘾,它的激励特别快。比如很多游戏里,玩家每打倒一个小兵,屏幕都会冒出数字提示你赚了多少钱。很多游戏让玩家一边奔跑,一边可以大量收集着金币,看着分数在不断地上升,感觉非常好。

            沉迷游戏的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把努力用于追逐游戏中的数字激励了。实际上,数字的激励可以被用在许多积极向上的事情中。
          ·
            例如可以用于运动。我一开始练习投篮时,容易觉得没意思,练了一会儿就不想练了。于是后来我每次练习投篮时,都要数一数今天自己一共投进了多少球,这个数字的不断上升能让我体会到练投篮的乐趣。跑步也是一样的道理,统计自己跑了多远会提高我们跑步的热情。
          ·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正在兴起一场“量化自身”运动。比如说利用智能手机和电子运动手环,可以测量一个人花了多长时间跑了多长的路,消耗了多少热量,在网上分享这个运动成绩还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个地区的排名。耐克公司推出了内部含有芯片的篮球鞋Hyperdunk+,会记录你在打球时的每个动作,并同步上传到手机,让你准确掌握自己跳跃多高、反应多迅速。你可以与自己过去的表现进行对比,也可以上传到网上与朋友们比较。
          ·
            通过量化自身,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数字化,游戏化,从而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收获和进步,更容易获得乐趣。
          ·
            我们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使学习变得更快乐。初三或高中,许多同学都会比以前努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增大了考试的频率。每次考试都会有分数,有时还有排名。这样的话,努力的同学,能够比较快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感到快乐,这样又会更努力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感受到更大的快乐,形成一个通往成功的良性循环。这种快乐比起玩游戏上瘾的快乐只强不弱。因为玩游戏只是一时爽,之后要面对学业的压力,感觉到内疚和痛苦。但是学习的快乐却是充实和持久的。
          ·
            不过游戏通常是几分钟就能给我们一个数字奖励。从复习准备考试到最后知道考试的分数,至少需要好几天。我们的学习过程,要是也能像游戏一样可以快速量化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每付出一点努力,每获得一点收获,自己都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IP属地:云南6楼2014-12-14 17:24
          回复
            “星号法”
            ·
              “星号法”是我根据量化激励的原则想出的方法,我在中学时成功采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快速量化和激励。
            ·
              “星号法”特别简单,就是每看一次题目或书以后,在旁边画个五角星符号作为标记。具体符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我的一些学生喜好画三角形符号“△”。
            ·
              做错的题需要复习,课本需要复习,背的单词需要复习,大家都知道复习的好处。但是很多人比起复习旧知识,更喜欢学习新知识。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新知识容易让人感觉有收获,复习旧知识不容易让人感受到成就感。如果采用“星号法”,每进行一次复习,就多标一个星号,就能起到类似于游戏中数字和升级的激励作用,让自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而且多次复习,并非像有些人所以为的那样,是个无趣的过程。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什么时候我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呢?当我们觉得有收获和成就感的时候,学习是快乐的;当我们觉得简单轻松时,学习是快乐的。反之,如果我们觉得太困难,没有收获,那就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复习旧知识比学习新知识轻松。特别是多次复习时,原来很难的题目,自己不会做或是勉强做对的题目,现在也变得很简单;很多原来不是很清楚的知识点,多次复习后得以融会贯通,会让人产生很强的自信与愉悦。
            ·
              这是我初三时,3个月从班上第47名进步到第6名的关键。我之前将题目做错以后,看一下答案,弄懂就算了。后续不怎么复习错题。这样是非常低效的做法,问题很大。同样的题目,过一阵有可能又错,简直白学了,非常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
              我在初三的时候,并没有做大量的题目,而是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全都复习3遍以上。除了错题以外,勉强做对,即做题时没有把握,而是需要看完答案才确信自己对的题目,我也全都在做题时进行标记,之后也是要复习3遍以上。在参考书和卷子上,经常可以看见我在很多题目旁,标了5个星号。为什么会有5个星号呢?因为做错题或是有疑问,就标一个星号,搞清楚了就标第二个星号,后续每复习一遍就多画一个星号,至少复习3遍,所以至少是5颗星。边学习边画星号是个很爽的举动,而且能看见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复习。
            ·
              通过多次地复习错题,达到滚瓜烂熟,我能做到,不但绝对不再错这一道题,而且绝对不再错这一类题,保证学习是十分踏实有收获的。多次复习以后,一次次画着星号,越复习越熟练,觉得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学习极有成效,产生了很强的兴奋和幸福感。这种感觉甚至强烈到会让我的心跳加速,体温略微升高,比打球和玩游戏爽多了。学得这么开心,效率必然比被动学习的人高很多倍,想不考高分都很难。
            ·
              如果只复习一遍错题的话,遇到一模一样的题可能不会错,但是不够熟练,遇到类似的题有可能还是会错。每次考试结束以后,一看答案,总有人会感叹:“这么简单,明明都会做,怎么当时没想到。”或者是说,“要是再给我几分钟,我肯定能把那道题做完。”这些情况说到底还是不熟练,考试时间有限而且容易紧张,不但要求我们了解知识点,更关键是要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要想考得好,我们不但要懂做,而且要特别快速准确地将题目做出来。
            ·
              我们宁可少做些题,也务必要将错题和没把握的题多看几遍,这其实花不了我们多少时间,效果却会特别好。“星号法”挺简单的,比把错题记在错题本上方便许多。我将它告诉我的学生们后,有些学生像我一样看了3遍错题,在短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复习课本和笔记也是同样的道理,课本是命制试题的根本,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有次北大一位文科状元跟高中生座谈时,有同学问你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文科状元说:“把书看10遍。”其实,大多数人把书看10遍都能当状元,但是一般人做不到。笔记里也有许多有用的知识点。
            ·
              不过很多人都不乐意复习课本和笔记,因为看见自己做了很多题,会感觉很踏实,复习课本和笔记,不容易感觉到成就感。所以我们也可以使用“星号法”,当我们一遍遍在课本和笔记上增加星号的时候,很直观地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在逐渐熟练,可以增加成就感。
            ·
              当我看到一本好书时,我会有想把它看很多遍的愿望,这样的确会加深印象,大有收获。但是这个愿望常常只是愿望。因为不用考试,再好的课外书也不容易看很多遍。应用“星号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促使我们把书多看几遍。本书每页都印有虚线星号,同学们在每一次阅读时可以用笔画一个星。我相信每多读这本书一遍,都能提高各位读者的成绩。


            IP属地:云南7楼2014-12-14 17:25
            回复
              念经
              ·
                我还曾经用量化激励的原则帮助自己“念经”。在高中时,我为了强化信念和磨炼意志,尝试过“念经”,就是写出一段鼓励自己的话,然后连续念1000遍。我当时写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吴业涛要尽全力获得年级第一。我心永往,水木清华。”
              ·
                我发现这段口诀太长,念完1000遍要将近5个小时,于是就分成两次,每次500遍。但这还是很难,因为反复念同一段话几百遍是特别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刚念半小时就觉得非常无聊,快崩溃了。怎么办呢?我开始留意放在面前的表,准确统计出自己每念100遍口诀所要花费的时间,不断挑战自己的最快纪录,如此这般,这个“念经”的过程就比原来有意思多了。最终,我成功地将这口诀念了1000遍。
              ·
                【学生董丽:我以前折过1000个幸运星,每个幸运星里面都写着北大】
              ·
                我采用写“正”字的方式统计念的次数,每念一遍就写一笔,每念5遍,就写出一个“正”字,最终写出了200个“正”字。我写完第200个“正”字时,心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父亲看见我写了那么多“正”字,觉得很奇怪,便问我:“阿涛,你写那么多‘正’字干吗?要练字应该写‘永’字呀。”
              ·
                我只是笑而不语,并没有告诉他原因。这种奇怪的事,我现在怕是干不出来了。一想到它,我就会很感谢当年那位痴狂地念着口诀的少年,那是我最喜欢的自己。
               我提到念经这件事,只是想说明一下量化激励的确有效,能把最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用在本来就可以有意思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更是没问题。至于念经到底有没有用?我也不知道。我好不容易念完以后,觉得太累,就直接去看电视了。单纯念口诀,效果难免有限。我后来找到了更好的强化信念方法——“心中演练法”


              IP属地:云南8楼2014-12-14 17:30
              回复
                皮蛋必胜法之先易
                ·
                  我曾经作为院队中锋参加过北大篮球甲级联赛。当时我们队中的三分射手是李斌,李斌的身高只有1米75,又缺乏突破能力,所以无法在三分线内得到较好的投篮机会。好在他练出了一手投三分球的绝活,所以成为了我们队的主要得分手之一。
                ·
                  我们经常一起练球。我发现他练习投篮的时候很有意思。作为一个三分射手,李斌并不是直接在三分线练习投三分。而是直接从离篮筐最近的地方开始练投篮,一点点慢慢由近到远,最后再到三分线进行大量练习。

                  我当时觉得挺纳闷的,李斌这样做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根据战术安排,他在进攻时一直都是站在三分线外等着接我们的传球,他根本没有进行近距离投篮的机会。而且他可是一个神投手,还用得着从离篮筐最近的地方开始练起吗?那个地方连我这种投篮很一般的人都懒得练。
                ·
                  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李斌,他说这是因为要“找感觉”。站在离篮筐越近的地方越容易把球投进。一开始就练习最难投的三分,如果投不进,容易影响心情。先练习容易的投篮方式,让自己享受百发百中的乐趣。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到了投三分球的时候,就会充满信心,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
                  听了他的这番解释。我想起了我以前练习三分球的经历。我看《灌篮高手》漫画时,很喜欢湘北队的三分手三井寿,也曾因此练过一段时间的三分球。不过总是坚持不下来。三分球是很难练的,一开始练习时经常十投一中。屡投不中的感觉很糟糕,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难以坚持。如果是像李斌这样,先易后难,让自己先体会到一次次把球投入篮筐中的乐趣,会更容易练好三分球。
                ·
                  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其他科目都多次拿过班级第一的成绩,但是一直到高三上学期时,数学成绩还很糟糕,只有110左右。为了提高数学成绩,我曾经有一阵专门做一本《题典》。
                ·
                  这本习题册名副其实,跟词典一样厚,而且都是各种很难的题目。我做这本习题册时总是受挫,越做越没有信心,越做越不喜欢数学。而且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题,数学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出现了下滑!为什么总是学不好数学?是不是因为自己太笨?都说勤能补拙,怎么我现在越补越拙?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先做容易的题。于是我把数学课本的所有例题和练习题都认真做完了,越做越有自信,享受到解题的乐趣。我还没有开始做更难的题时,数学成绩就已经明显上升了。再加上之后采用的绝招“放火烧数学”,我总算是能考出135分以上的分数了。
                ·
                  在学习我擅长的科目物理时,我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老师发的习题册比较难。在预习物理课时,如果看完书后直接做老师发的习题册,经常会遇到很多题不懂,让我受打击。
                ·
                  做题应该让自己觉得爽。比较难的习题册,适合达到精通的程度以后再做,一开始时应该做些更简单的。于是我去书店买了4种物理习题书,但并没有全都做,而只是经过尝试后找到其中最简单的一本。这样我每次预习完物理后,都会做这本最简单的习题书,我就能体会到作为物理高手的乐趣。
                ·
                  【网友鲶鱼怪: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
                ·
                  不仅是做题,在制订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先从容易的目标做起。比如设置高效利用时间的目标时,不要设置每一天都要实现时间利用效率在80%以上。如此设置目标,太难实现。但凡有状态起伏,这个目标就破产了,会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不利于后续的学习。可以设置更容易实现的均值目标,即每月平均时间利用效率在80%以上。如果这个月有几天状态不佳,可以通过其他时间的优秀表现弥补这几天的失误,不至于完不成目标。
                ·
                  均值目标因为可以被补救,所以更容易实现。例如每天平均写一篇日记比每天写一篇日记容易得多。我曾经多次想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虽然知道这是很好的习惯,但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因为学习很忙,很容易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某天没有写日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会感觉到养成这个习惯的努力失败了,很快就放弃了。
                ·
                  我后来定了一个规矩,某一天或者几天没写日记没关系,只要补上就好,这样我的日记本里每一天的记录都是完整的,我感觉到了成就感,很容易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最近4年来一直都在写日记,每天平均花10分钟左右。


                IP属地:云南9楼2014-12-14 17:32
                回复
                  还有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2-16 08:45
                  回复
                     看书
                    ·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汽车还远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我爸经常想开车送我上学,觉得这是很光彩的事,但却被我苦笑地拒绝了。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班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特别多,接送的车往往是奔驰宝马,我家的车很一般,我怕被人笑。
                    ·
                      我就纳闷了,我上的明明是重点中学,又不是什么贵族学校。为什么几乎全班人都一副非富即贵的样子?家产几千万的人都有一大堆。这不科学呀,搞得我好像成为了班里最穷的人。虽然我也知道应该把虚荣心用来比拼成绩而不是比拼家境,但是这种糟糕的处境,还是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我甚至曾经问过同桌:“你觉得我是班里最穷的人吗?”同桌想了10分钟,把全班同学认真盘点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家境似乎还不如我的,我这才松了口气。
                    ·
                      有钱人的孩子未必不好好学习,在我们初中班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班长徐德杰平时十分朴素低调,并不显山露水。直到有一次打篮球时,他不慎右手骨折,他家派劳斯莱斯来接他,我们才知道他是全班最有钱的人。他父亲是地产商,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赚到了10亿。
                    ·
                      徐德杰休养了大半个学期后才把伤养好。回学校后他强烈向老师要求参加期末考试。同学们都觉得很奇怪,他不是特别爱学习的人,成绩也就20多名,大半个学期没听课,右手骨折就算想自学也写不了字,这还考什么考。但是考试结果更令我们感到惊奇,徐德杰突飞猛进,一跃而成年级第一,并且在之后牢牢保持。
                    ·
                      他出院后一下子变得热爱学习,而且班级工作也做得比以前好,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在学校成为了明星一般的人物。英语老师甚至曾经在课上开玩笑说:“徐德杰很优秀,而且既帅又有钱,我要是年轻的时候遇上这种人,肯定去倒追他了。”全班听了这话一阵哄笑,徐德杰脸都红了,非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
                      他在养病的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下子脱胎换骨?过去我一直都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直到为了写这本书,我打电话去问他,才从他的口中得知了真相。原来在医院养病时,他的一个亲戚送了他几本励志书。他看了以后大为感慨,觉得自己以前碌碌无为是在浪费生命,所以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自学,右手骨折就用左手练习写字,最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恍然大悟,难怪语文老师那时总说:“徐德杰的作文有高中生的思想水平”,原来是看书的原因。

                      徐德杰的例子告诉我们,看些励志书,有利于加强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不过目前市面卖的励志书,十本里才能找到一本好的。什么样的励志书是好书呢?一是要有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见闻,这样才容易有真知灼见。那种东拼西凑的书,往往特别烂。二是给出的建议要具体实用,要给出方法,不能只是说一些空话废话。比如不能只告诉读者努力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努力工作。更应该指出具体如何做,才能更容易让我们做到努力。


                    IP属地:云南18楼2014-12-24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