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战利品
在苏德战争的最初阶段,苏联红军就开始装备并使用缴获的德军坦克参加实战。当时的许多报刊经常提到西南方面军第8机械化军第34坦克师运用缴获德军坦克,在夜晚进攻德国部队的传奇故事。通常在这种时候,文章的作者往往引用Н·波佩尔先生(Н·попедя)和Г·佩涅日柯先生(Г·пенежко)的回忆录,他们对当时利用缴获坦克进行夜战的情形描述得相当精彩。不过这些记述的文学味道浓厚,与当时官方文件所记载的内容多少有些出入,在第34坦克师的作战日志中记载道:“从(1941年)6月28日到29日,师属部队组成了有坦克参与的防御阵地,共消灭敌军坦克12辆,其中大部分是中型坦克。我们利用这些坦克原地还击敌军炮火的攻击。”——不消说,官方文件可就乏味多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总的来说,有关1941年内红军运用缴获坦克的报道非常之少,因为这一年是德国人控制着战争的节奏和机动战场。但是,至少还是有以下这些关于应用缴获技术装备的事例被记录在册:
(1)1941年7月7日,在西方面军第7机械化军发起的反击战中,第18坦克师的梁赞浩夫中士(Рязанов)在科特帖地区(Котцы)开着自己的T-26轻型坦克突破到德军的后方,并且在那里与德国人周旋了2个昼夜,最后他带着2辆T-26和1辆缴获的德国3号坦克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2)1941年8月5日,在列宁格勒郊外的战斗中,由列宁格勒指挥进修部队的装甲训练班人员组成的混成坦克团缴获了2辆被地雷炸坏的捷克制坦克(斯柯达工厂产品,具体型号不详),这些坦克被修复后就立即为红军征用。
(3)在保卫敖德萨的战斗中,苏联沿海部队也缴获过多辆坦克。例如1941年8月13日被摧毁的12辆轴心军坦克中就有3辆被红军运到后方进行修理。几天之后(8月15日),第25步兵师的部队缴获了3辆被毁坏的坦克(罗马尼亚制造的R-1轻型坦克)和1辆装甲车。但是没有记录显示这些坦克曾经参与敖德萨保卫战。

1941年9月,奥德萨战区的红军官兵正在检视一辆罗马尼亚军队遗弃的R-1轻型坦克。@Ethermetic.com
注:既然看到了R-1坦克,那么就简单地谈谈这种小坦克的身世吧。
1936年4月,罗马尼亚向捷克的CKD公司定购了100辆坦克。其中36辆是安装了指挥塔的AH-IV超轻型坦克的变形车(从技术上看,这些应该是安装了旋转炮塔的轻型坦克,但由于它的武器充其量只是机枪,所以称为超轻型坦克更合适)。但是由于一个月内, CKD公司的竞争对手斯柯达公司研制了用于取代上述坦克的样车模型,所以订单略有改变,到8月为止,实际只定购了35辆CKD公司的超轻型坦克。这批坦克于1937年下半年开始交货。但是由于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延期到1938年8月,罗马尼亚皇家陆军才开始接收。入役后,这种坦克得到了R-1的编号。交货后不久,罗马尼亚的Malaxa公司就要求和CKD公司签署合同,以得到能本国继续生产R-1坦克的生产许可证。但是由于法律手续太复杂,直到1939年2月才实际签署。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包括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占领,导致所必需的图纸转交工作拖延到1939年10月。而战时材料的匮乏使得本国继续生产R-1坦克的企图流产。结果只是用备用的零件组装了一辆样车。以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
罗马尼亚的R-1坦克装备了骑兵旅的机械化侦察中队。但是由于1940年6月苏联兼并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地区,第一、第三骑兵旅大部丧失了部分装备。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剩余的30辆R-1坦克组成6个坦克排分属6个骑兵旅。由于机械故障以及敌人的顽强抵抗,到1941年10月,所有的R-1坦克全部损失。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后来又得以修复,1942年3月,修复的29辆R-1坦克再次入役。随着1942年11月罗马尼亚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惨败,他们手中的R-1坦克也毁伤惨重。到1943年初,仅有2辆完好的R-1坦克还能作战。然而,又是凭着惊人的努力,罗马尼亚人又修好了部分损坏的坦克。1943年春天,在罗军骑兵训练中心有不少于15辆R-1坦克再次服役,尽管只是用于训练目的。
1943年11月,罗马尼亚批准了将所有幸存的R-1坦克全部改装称为TACAM R-1自行火炮的计划。但这个改装计划还停留在图纸阶段时,就被认为是过时的,所以后来被终止。
1945年3月,罗军从训练中心和骑兵仓库搜刮了11辆R-1坦克,装备了第二装甲团,经过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战斗,到4月至少还有2辆R-1坦克幸存,它们参加过进攻布拉迪斯拉法(捷克斯洛伐克中南部城市)的战斗。)
也就是说,这种小小的坦克居然完整地打穿了整场世界大战的欧陆阶段。
除坦克外,红军在战争初期也装备过缴获的德国自行火炮,最著名的是德国人在3号坦克底盘上改造的突击炮(注:“Sturmgeschuetz”一词在德语中只有“突击炮”的意义,之所以后来有了3号、4号突击炮的区别,是为了区分出用4号坦克零件改造的紧急产品。因此本文中沿用原意的“突击炮”称呼这些早期突击炮,而不用“3号突击炮”)。
(1)在1941年8月的基辅保卫战中红军缴获了2辆突击炮,其中一辆被送到莫斯科用作研究;另一辆先开放给基辅市民参观,之后即被征入军中服役。
(2)在1941年9月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红军少尉С·克里莫夫率领着一个坦克分队作战。当自己的坦克被击毁后,他立即爬上了一辆缴获的德国突击炮继续作战,并且在一天之内击毁了2辆德军坦克、1辆装甲运兵车和2辆载重汽车,为此上级向他颁发了红星勋章。在稍晚的10月8日,晋升到中尉军衔的克里莫夫指挥着一个由3辆突击炮组成的奇特小分队(注:有趣的是当时的文件记载他乘坐着“没有炮塔的德国坦克”)在德军后方完成了一场勇猛的战斗,这次功勋使他获得了红旗勋章。但是1941年12月2日,克里莫夫中尉阵亡在戈里亚沃契镇,当时他正率部大战一个德国反坦克炮兵连。

红军士兵搭乘着缴获的德军3号坦克通过一个村庄执行任务。车体前部牵引钩和制动器通气口底座的式样证明这是一辆3号J中后期型,而且安装的是短身管50毫米火炮。照片摄于1941年9月,苏联西方面军。

同一地段同一时间,红军乘坐的缴获德军4号坦克,炮塔后部杂物箱上可以确认到它的原主人-德军第18装甲师的师徽,而盾牌里“飘浮的骷髅”标志则是该师潜水坦克部队-第18装甲团的特殊符号。从车体后下部牵引钩形式和后部装甲形式可以判断这是一辆4号D或E型坦克,而从车长指挥塔来看更倾向于E型,但是无法断言。该车的发动机排气管消音器和炮塔驱动辅助发动机都已经被取下或丢失。

德军第18装甲师师徽。

德第18装甲师潜水坦克部队-第18装甲团的特殊符号:盾牌里“飘浮的骷髅”。

同一车辆的侧面照片,炮塔侧部可以确认到德军第18装甲师的师徽,多半是用黄色涂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