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和朋友讨论到了老蜜蜡,那现在先发几个真正的老蜜蜡(琥珀)看一下。其中很多图片选自某人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琥珀艺术》算是比较权威的。以出土琥珀和故宫馆藏琥珀为多。

这个应该是缅甸金珀或者金棕。可以见到2000年的时光没有留下什么痕迹,非常标准的汉八刀的风格。因为很多出土琥珀环境湿润(比如坟墓进水),风化纹便不能成为判断标准。

其实关于“老蜜蜡”的问题,我有时回帖已经表明过态度,那就是老蜜蜡必须是文物的范畴,也就是说建国前的琥珀才能是“老蜜蜡”。而判断文物时间的依据并不是、或者并不全是什么风化纹,而是
刀法与形制!
就如同玉器的土沁,只能是参考依据。比如上面这个,看都不用看就是标准的明代风格。

上面这一个的雕刻就拿到今天也算是好雕工、甚至有机器雕刻的嫌疑。
下面的这个不确定是不是波罗的海的蜜蜡(也木有风化纹)。因为随着郑和下西洋,带回一些蜜蜡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是很确定、也有可能走路上丝绸之路)。

这个是故宫唯一一个掏雕的笔洗。就是说里面是个碗、可以盛水,外面一圈是镂空雕刻的。产地推测是缅甸、也有可能是抚顺(图片有点模糊)。

虽然是琥珀,不过应该能算到“老蜜蜡”的范畴。标准的清代朝珠。因为清代信奉藏传佛教,朝珠成为标准配饰(官员必须带)。所以说,现在流行的老蜜蜡珠子,应以明清时期为主。而且,纵观琥珀类的古董,
珠子实在是少中又少,基本都是雕刻件或者印章。
毫无疑问是波罗的海的蜜蜡。咱们国家的琥珀以缅甸为多、从汉代一直用到明清,然后抚顺的比例应该不大。而随着路上、还是丝绸之路的交流,大量欧洲琥珀进入中国。这个就是例证(我推测是清中期雕刻的)。


洋人的柜子。不知道多大。看保存的很好,基友黄还是基友黄,金珀变深色了。
关于
”老蜜蜡“的总结:中国还是国外几千年来琥珀一直是当做宝石来雕刻、使用的。所以各种雕刻品数量巨多。而最近流行的老蜜蜡珠子,我肯定99%都是假的、或者年代不够。不是说没有,而是说真心不要太纠结。
并且,推荐去
保利、嘉德、克里斯蒂和索斯比买(印象中他们拍的珠子也都是琥珀的朝珠或者手串,而那种黄色老蜜蜡没见过),其他的拍卖行
十分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