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没有诗意吧 关注:3贴子:308
  • 6回复贴,共1

自我毁灭型人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种人格叫做“自毁型人格”,是一种极端的偏执,常常为了逃避或者忘记宁愿陷入无法自拔的毁灭境地;
自毁型人格会用“不信任”来看待世界,以此伪装,以此抵抗,以此期望能够在有朝一日足以承受假设之中所珍视之人之物必定离弃自己的命运;
自毁型人格对伤痕万般痴迷,从不恐惧疼痛,爱向伤口撒盐;
自毁型人格和黑暗情愫相依,彼此像无止无尽的缠绕;
自毁型人格恰恰自恋,那个自我是个迷宫也是迷狂,需要抛弃,却屡屡失败;
自毁型人格经常扮演受伤者的角色,能轻易的自伤、自厌,用恨做恶毒的伪装,堕入伤痕累累的迷局;
乐观者建立信念也许一天,悲观者也许一年,自毁型的人也许用尽一生也未尝如愿……
自毁型人格却往往天真,往往敢爱敢恨,往往无所顾忌,往往珍惜,往往执着;
自毁型人格会常常产生极致的反面效应——自我保护;
可是,他们有个秘密,他们想要痊愈,某一天,也许他们真的能克制自我敞开心胸学会无保留的快乐,那一天,那段自我毁灭的代码也随即关闭了。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2-12 09:17回复
    一个自我毁灭者是一个胆怯得没有力量自杀的人。对于自我毁灭者,放弃是他唯一的能力。他的一生便是由一次一次小小的放弃所构成的大的放弃过程。要他自己去争取某些事物比要他放弃某些事物困难得多,一个自我毁灭者是一个奉行减法的人。但他又不能象自杀者那样一次放弃掉整个自我,他的自我中根本没有这种爆发力。他平和、谨慎、凡事被动,与一般人无异,但这正是他那隐秘的疯狂之所在。他缺乏自杀者意志中的主动性,而是被动承受着每一次放弃所带来的后果。他不是一次毁掉自身的所有可能性,而是不断变小、变小,缩减自己的可能性直至成为一个虚空的点。整个过程显现出一种被动性质,但其实每一次缩减都是他自己的一个小小愿望的实现。这是应境而生的、毫无预谋和计划的愿望,因为自我毁灭早已潜伏在他的情绪的土壤里,不断生根、发芽,直到吸干他的整个自我。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2-12 09: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个自我毁灭者必须不断使自己记起朋友、亲人和所有他应对之负责的人,这是他与自杀者的一大区别。自杀者竭力忘掉身上与他人关系的烙印,企图变成看夤 独的自我,在那情绪的极端性亦即忘掉一切的瞬间自杀行为才可能做出。而一个自我毁灭者时时惦记着这些关系,用来使自己陷入不可自拔的负疚和挫败感之中,而他却根本不想对这些关系负责。想起责任为的是用责任来压垮自己的仅有的一点自信和扩展自我的念头,为的是让自己逃避责任的行为找不到借口因而变得无比厌烦,为的是不让自己一下子放弃全部的自我而获得毁灭的缓慢性。他用责任来限制自己的力量,虽然正是因为没有力量他才想起责任。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2-12 09:22
      回复
        非常奇怪,自我毁灭者通常都不想仇恨这个世界。他总是很感激这个世界,他的感激象是对自身的一种讽刺。他要协助这个世界来反对自己,他唯一的盟友是外部的粉碎、挫败他的力量。把自己视为敌人为的不是战胜自己,而是毁掉自己。用责任、用爱来毁掉自己,而非用责任、用爱来充实和提升自己。他在毁灭自身的过程中也毁掉了这个世界的想要使人强大的倾向。软弱,但并不因此就屈从于世界上追求强大的法则,这是最后一种坚持,它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记住正是那些坚持自身的软弱的人给了世界致命的一击,它证明强力意志并非战无不胜。在这里,软弱获得了它自身的命运和奇迹。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12-12 09:23
        回复
          人性中固有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
          -《人对抗自己》卡尔-门林格尔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12-12 09:31
          回复
            我就是典型的自我毁灭性人格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04-07 12:55
            回复
              写的很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7-16 1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