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宁擅长词曲,外出时见村妇在路边小便,于是作《塞雁秋》曲云:
绿杨深锁谁家院,见一女娇娥,急走行方便。转过粉墙东,蹴地金莲,清泉一股流银线。冲破苔痕,满地珍珠溅。不想墙儿外,马儿上,人瞧见。
解缙作纽扣诗云:
一幅蛟峭剪素罗,美人体态胜嫦娥,芳心若是牢关锁,纽扣何须用许多。
唐伯虎题《半截美人画》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截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谁家妙笔写风流,写到风流意便休。想是当年相见处,杏花村里短墙头。
嫦娥要嫁人
元惠宗至正丁丑年,民间传言朝廷来选童男童女,于是从中原到江南,十二三岁以上的男女就急忙结婚出嫁。吴子庭作诗嘲笑云:
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惟有嫦娥不嫁人。
明穆宗隆庆戊辰年,太监张朝从大江南渡,假传奉旨选宫女。
所到之处民间女子不管对方良贱富贵,一说即成婚,又像元至正年间事情一样。有人改吴子庭诗云:
抵关内史未为真,何必三杯便做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吓得嫦娥要嫁人。
又讹传要选寡妇,伴送宫女人京。于是寡妇不管老少都纷纷嫁人。有人作诗道:
大男小女不须愁,富贵贫穷错到头。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
二位老人年逾六十岁始得婚配。有人作诗嘲讽道:
华梯空作枯杨兆,二老新婚乐有余。未及破瓜先落齿,还从熟路驾轻车。
菜衣今与新婚着,金屋聊为寿母居。鹤蚌相争持不久,暗中笑杀武林渔。
浙中一位六十三岁老人娶十六岁少女为妻,有人嘲之日:
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树梨花压海棠。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某人娶妻,已非处女。袁可潜作(如梦令》赠之云:
今夜盛排筵宴,准拟寻芳一遍。春去已多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妻妾争宠,丈夫不能调和,于是独眠一室,让婢女伴宿。丈夫半夜吟诗云:
两只船儿独自撑,一篙不到便相争。
忽然听得婢女叹气,于是接着吟道:
丫环叹气因何故?野渡无人舟自横。
杭州有一妇女,丈夫死未终七就再嫁,被族人诉讼到官府。妇女请托金编修为她开脱,临审时,金借口有事见县令,假装不经意问起这妇女,县令说:
丈夫身死未终七,嫁与对门王卖笔。
金引王安石《夜直》诗云:
月移花影上阑干,春色恼人眠不得。
县令表示理解,笑而从轻论处。
昆陵钱横山先生,是老名士,一向以放浪不羁闻名,四十岁才娶妻,新婚自题一诗云:
四十年来娶一妻,果然是件好东西。东西放在东西里,直到公鸡喔喔啼。
明正德年间,有人好作十七字诗,触目成咏。当时天旱,太守祈雨没有应验,此人作诗嘲笑道:
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得知,令人将他捕来。此人见一大脚使女立堂上听审,就高声吟诵:
丫环站大堂,金莲三寸长;为何这样小,横量。
太守说:“你果真擅长十七字诗吗?再吟一首,作得好就放了你。”就以太守的别号西坡为题,此人应声说:
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若将两人较,差多。
太守大怒,打他十八大板。此人又吟道:
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判他诽谤罪,发配郧阳。舅舅为他送行,俩人抱头大哭,哭后又作一诗:
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甥舅齐下泪,三行。
原来舅舅是瞎了一只眼睛的。
吴中老儒沈文卿,家贫,以教课为生。一天晚上冷得睡不着,忽然见小偷进屋,找不到值钱的东西。沈文卿对小偷说:“穿窬君子,虚劳下顾,聊以小诗奉赠:
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劳心走一遭;架上古诗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
解缙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守寡,苦于摇役。解缙向知县诉说,并写了一首诗:
母在家中守父忧,却教儿子诉原由;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
知县怀疑是他人代笔,又让他赋堂下小松。解缙应声说:
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明宗室朱衰壕养的一只鹤,悬挂金牌,被狗咬伤,朱哀壕通知官府让狗的主人抵罪。南昌太守祝瀚批道:
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争,何干人事?
医生给一位胖子治病治死了,胖子家属说:“我饶了你不告状,但要为我抬棺材去墓地。”医生率妻子儿子一道抬。至中途,抬不动,医生就吟诗道:
自祖相传历世医。
妻子续道:
丈夫做事累连妻。
长子道:
可奈尸肥抬不动。
次子道:
今后只拣瘦的医。
林可山自称和靖七世孙,朝廷赠官不受,口占一绝云:
小臣野性乐烟霞,住在湖山第一家。但愿圣朝时节好,不离祖业种梅花。
时人作诗嘲讽他:
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
俗谓冒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皮。
尹继善诗才敏捷,任两江总督时与门生袁枚唱和,每得诗句,必快马飞传,袁枚十分害怕。某年除夕,已经是三更了,袁枚派人送给尹继善一诗:
知公得句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
有人送枇杷给沈石田,把“枇杷”误写为“琵琶”。沈石田回信说:“承蒙您送给我琵琶,打开盒子一看,听着没有声音,吃着却有滋味。这才明白白居易得阳江边流眼泪,王昭君在塞外抒发怨恨,都是为了这口腹之欲罢了。”
“枇杷”误作“琵琶”还有一个故事:屠赤水、莫廷韩拜访袁太冲,见袁家中便条上写“琵琶一盒”,相与大笑。屠说:
枇杷不是这琵琶,
袁说:
只为当年识字差。
莫说: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有高某好作诗,一天拿出所作诗给朋友看,朋友集四书句为七绝写在其诗作之后:
固哉高臾之为诗,君子于其所不知。不窗若自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
又有人评论某人试帖诗云: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状元参禅
宋代状元张九成告归山林,一日访参喜禅,禅师说:“你来干什么?”张九成说:
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师试探道:
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九成怒曰:
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
师安慰道:
轻轻扑一扇,炉中便起烟。
张九成惭愧不已,于是剃发为僧,号无垢子。
某寺院一和尚欺贫重富,趋炎附势,馅媚逢迎。一次,和尚拿出自己小照请求某贤达题词,贤达就题道: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秋丹不用炉中火,凡事心头一点除。
和尚十分高兴,将小照悬挂在墙上,一年多无人看破。一日,有数人到来,看小照后,忽然大笑不停。和尚请教,其人说:“诗中前二句是‘死’字,后二句是‘秃’字,你还不觉得吗?
僧谦牧居小有山,道行著名。明太祖朱元璋作诗召他做官:
寄语山中老秃牛,何劳苦苦恋东洲。南方有片闲田地,鞭打绳牵不转头。
谦牧不去,答诗云:
老牛力尽已多年,顶破蹄穿只爱眠。震旦城中粮草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朱元璋见诗叹赏,不再强求。
史弥远要占宁波育王寺地作坟,众僧俯首,不敢违抗。有一小僧说:“我能阻止他。”作褐云:
寺前一块地,尝有天子气。垂相造作坟,不知主何意?
让儿童遍地传诵,史弥远只好打消念头。
明代礼部尚书霍韬看中一座寺庙,想为自己建造住宅,于是让县令赶走寺庙中的和尚。和尚临走之前在寺庙墙壁上题诗句道:
学士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
“会元”是会试第一名,指霍韬。霍韬见诗句后十分羞愧,于是收回成命,请回和尚。
元僧诗云:
百丈岩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骷髅就此埋。
“流行坎止”是说顺流而行,遇坎则止,比喻进退不强求,视境况而定。
又云:
残年节礼送纷纷,尽是豪门与富门。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雪后有堆雪罗汉者,有人赋诗云:
色相空时觉洒然,知君降自大罗天。笑他尘网真成碍,坐到冰消即是禅。
不敢趋炎情默默,何妨守冷腹便便。想伊也惧春心动,早已消融在腊前。
明永乐年中,京城下大雪,军士在午门外用雪做成一个和尚。解缙见了,题诗道:
此僧从未入娘胎,昨日天宫降下来。暂借午门投一宿,明朝日出往天台。
十分诙谐有趣。
不识英雄
朱元璋在江南作战时,到太平府般若庵借宿,僧人觉得他相貌奇异,一再询问姓名籍贯,朱元璋于是在寺壁上题诗道:
战退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管叨叨问姓名。
僧人怕人看见,就用白粉刷去墙上此诗。朱元璋做皇帝后,派使者去看诗还在否,众僧怕恐,有僧人补写一诗。朱元璋得知诗已不见,派人将僧锁押京城,将要斩首。僧人说:“皇上作诗后,我师父有诗在那里。”便背诵道: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龙光射斗牛。
“龙光射斗牛”是说宝剑的光芒直冲上斗、牛两个星宿。朱元璋大喜,不再追究寺僧。
金陵有一僧,曾作打油诗四十首,结为一集,叫做《牛山四十屁》,中有一首云:
春叫猫儿猫叫春,听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山林隐士陶公,庆祝六十大寿,朋友满堂,欢呼畅饮。忽然风雨大作,一位举止潇洒的儒者避雨到来。陶公生性豪爽,请他共饮;询问姓名,知道姓祝。一客人灵机一动说:“这么说来是为祝寿来的,事非偶然,请作祝寿诗。”祝于是提笔疾书曰:
奈何奈何可奈何,
众人见之都不悦。祝又书曰:
奈何今日雨谤沱。谤沱雨祝陶公寿,寿比谤沱雨更多。
众人大为赞赏,惊其才思敏捷。
隽语治病
楚北一道士,号半仙,常常以隽语为人治病,他的药方总是七言两语。有妇女难产,他开出的药方是:
扳开两脚朝天睡,管取周时下地来。
有人儿子好赌,他开出的药方是:
时将藤杖敲臀股,猛把钢刀截指头。
后来敲臀无效,其父亲趁黑暗用刀割去儿子手指。儿子痛苦不堪,却不知是谁干的,去告诉父亲,父亲说是神明所为,儿子恐惧而改邪归正。一日有少妇来看病,问她何病,少妇不回答,很久才伍泥地说:“守寡独居,渴望异性,却又不肯越礼,请赐一药方,让我既保全名节又能满足。”半仙笑道:“这病不难治。”开药方云:
户外莫窥佳子弟,床头安个角先生。
“角先生”是女性泄欲器具。
李清臣去渴见韩魏公,韩侄回答说:“大叔正在碧纱橱橱里睡觉。”不给他通报。李清臣于是作诗道:
公子乘间卧碧橱,白衣老吏慢寒儒。不知梦见周公否,曾说当年吐哺无。
“吐哺”是吐出口中的食物,相传周公热心接待来客,甚至一饭三吐哺,停下来招待客人。魏公见此诗,十分欣赏,急忙接见,后来还把李清臣纳为女婿。
清乾隆年间,某翰林久不得试差,十分焦急,于是千方百计巴结权贵,让妻子拜于相国夫人为干娘。不久于相国权势衰落,又巴结梁尚书。正值寒冬腊月,梁尚书上早朝,翰林妻
总是预先把朝珠放在胸口放温热了,再给尚书挂上。有人作诗嘲弄云:
昔年于府拜干娘,今日千爷又姓梁。赫奕门庭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
郎如有貌何须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挂,朝回犹带乳花香。
双溪渔隐作理语四律骂奴仆云:
今年命运合当灾,撞着腌脏恶杀才。指挖茶欧添黑漆,手翻豆腐印烟煤。
遮臀草布常遮饭,抹碗麻巾又抹台。更有一般可笑处,煽灯常带满头灰。
钝仆由来懒性多,人家那得懒如他。隔旬油碗常留灶,过午残糜尚在锅。
板盖生尘从未拭,厨刀上锈不曾磨。近来学得痴呆计,呵骂由伊更奈何?
面皮黄肿气昏腾,搽擦锅煤像灶君。坐起蔚期闻鼻息,行来踢秃响鞋根。
馋时菜汁连盘咂,饿极锅巴满口吞。料得阳间难着汝,阴司待汝去行瘟。
看渠恶状几多般,待我描摹使汝惭。买卖吃亏偏减刻,走跳迟钝又闲谈。
烘炉半夜烧穿榻,送酒中途打破坛。若到年终算工价,扣赔定要十三除。
明代权臣徐阶退居乡里,乡人多上门谩骂,徐阶告诉仆人说:“千万不要报复,就像狗咬人,人难道也去咬狗吗?”作诗云:
昔年天子每称卿,今日烦君骂姓名。呼马呼牛俱是幻,黄花白酒且陶情。
李涉曾乘船前往九江,至皖口遇上强盗。强盗问:“来者何人?”仆从回答说:“是李涉博士。”强盗一听便说:“既是李博士,就不用抢夺了,久闻先生诗名,只须题一首诗就行了。”李涉欣然命笔,写了一首绝句相赠: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强盗得诗大喜,再拜送行。
唐代宗年间,主考官魏扶曾于试院壁墙上题诗一首: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然而魏扶在主考中拘私舞弊,纳礼受贿,致使许多真正有才学者落选。有好谑者将他所写之诗,抹去每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成了一首五言绝句: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当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意思与原来截然相反。
据《古今谭概》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个诗伯曾作《宿山房即事》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又有《咏老儒》云: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粼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问,龙钟衰朽驻高年。
这都是典型的重复诗。
郭晖外出日久,惦念家中妻子,特意写信问候。谁知装信封时竟然把写好的信留下,而将一张白纸装了进去。妻子拆开信封,见信纸上空空如也,甚觉扫兴,于是提笔在这张空白
信纸上写了一首诗,寄给丈夫: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底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朱元璋登基那天,忽然听到一声燎亮的鸡鸣,以为祥瑞,当即以《咏鸡鸣》为题赋诗,诗的前二句是: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众臣听了,都觉不象诗。朱元璋接着又念后面两句: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众大臣惊得瞳目结舌。
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命解缙以鸡冠花为题作诗,解缙道:
鸡冠本是胭脂染,
皇帝取出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
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明朝苏州蒋思贤父子二人开画店。他们互相写真(画像)用作广告。无奈两人所画不伦不类,有人写诗嘲之:
父写子真真未像,子传父像像未真。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
有个读书人叫莫子山,闲暇外出散心,到得一座古寺,心旷神怡,吟诵起一首古诗来:
终日昏沉天地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进到寺内,却遇到一个俗不可耐的鄙僧。此人枯噪絮叨,把个莫子山纠缠得头昏脑胀,还死缠硬磨地要他留下墨宝。莫子山将刚才所吟那首古诗抄来,句序有所变化: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沉天地间。
借以讽僧。
旧时有一考生,深感题目深奥,难以答出,就在卷子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
主考官批阅试卷时,见此打油诗甚觉好笑,提起朱笔,在每句后面分别批了“不必”、“未必“、“势必”、“何必”:
未曾提笔泪涟涟— 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 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 势必。
回家一命归黄泉— 何必。
有人作手淫诗,嘲姓倪者:
独坐书斋手作妻,此情不与外人知。若将左手换右手,便是停妻再娶妻。
一勒一勒复一勒,浑身骚痒骨头迷。点点滴滴落在地,子子孙孙都姓泥。
“泥”谐“倪”。
一秃子新婚,娶了个缺唇娘子。人洞房时,新郎以帽遮头,掩饰其秃。娘子以袖掩唇,弥缝其缺。秃子非吹灯不敢摘帽,忙催娘子吹灯。娘子因缺唇不好吹灯,故意延缓。秃子无奈,催了又催。新人轻移莲步,慢启缺唇,以口向灯曰:“非非。”那灯儿依旧放光辉。有人以新娘口吻作诗调侃曰:
檀郎何事紧相催,袖掩朱唇出绣怖。满口香风关不住,教侬空自唤非非。
“侬,指我。
某人应邀题写《梅花诗》,起笔一句是:
玉质亭亭清且幽。
咏的是素雅洁净、枝干挺秀的白梅。谁知主人却说:“我请你写的是红梅。”其人随机应变,转锋续云:
着些颜色在枝头。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去放牛。
不气歌 清·阎敬铭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绿杨深锁谁家院,见一女娇娥,急走行方便。转过粉墙东,蹴地金莲,清泉一股流银线。冲破苔痕,满地珍珠溅。不想墙儿外,马儿上,人瞧见。
解缙作纽扣诗云:
一幅蛟峭剪素罗,美人体态胜嫦娥,芳心若是牢关锁,纽扣何须用许多。
唐伯虎题《半截美人画》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截腰。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谁家妙笔写风流,写到风流意便休。想是当年相见处,杏花村里短墙头。
嫦娥要嫁人
元惠宗至正丁丑年,民间传言朝廷来选童男童女,于是从中原到江南,十二三岁以上的男女就急忙结婚出嫁。吴子庭作诗嘲笑云:
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惟有嫦娥不嫁人。
明穆宗隆庆戊辰年,太监张朝从大江南渡,假传奉旨选宫女。
所到之处民间女子不管对方良贱富贵,一说即成婚,又像元至正年间事情一样。有人改吴子庭诗云:
抵关内史未为真,何必三杯便做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吓得嫦娥要嫁人。
又讹传要选寡妇,伴送宫女人京。于是寡妇不管老少都纷纷嫁人。有人作诗道:
大男小女不须愁,富贵贫穷错到头。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
二位老人年逾六十岁始得婚配。有人作诗嘲讽道:
华梯空作枯杨兆,二老新婚乐有余。未及破瓜先落齿,还从熟路驾轻车。
菜衣今与新婚着,金屋聊为寿母居。鹤蚌相争持不久,暗中笑杀武林渔。
浙中一位六十三岁老人娶十六岁少女为妻,有人嘲之日:
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树梨花压海棠。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某人娶妻,已非处女。袁可潜作(如梦令》赠之云:
今夜盛排筵宴,准拟寻芳一遍。春去已多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妻妾争宠,丈夫不能调和,于是独眠一室,让婢女伴宿。丈夫半夜吟诗云:
两只船儿独自撑,一篙不到便相争。
忽然听得婢女叹气,于是接着吟道:
丫环叹气因何故?野渡无人舟自横。
杭州有一妇女,丈夫死未终七就再嫁,被族人诉讼到官府。妇女请托金编修为她开脱,临审时,金借口有事见县令,假装不经意问起这妇女,县令说:
丈夫身死未终七,嫁与对门王卖笔。
金引王安石《夜直》诗云:
月移花影上阑干,春色恼人眠不得。
县令表示理解,笑而从轻论处。
昆陵钱横山先生,是老名士,一向以放浪不羁闻名,四十岁才娶妻,新婚自题一诗云:
四十年来娶一妻,果然是件好东西。东西放在东西里,直到公鸡喔喔啼。
明正德年间,有人好作十七字诗,触目成咏。当时天旱,太守祈雨没有应验,此人作诗嘲笑道:
太守出祷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得知,令人将他捕来。此人见一大脚使女立堂上听审,就高声吟诵:
丫环站大堂,金莲三寸长;为何这样小,横量。
太守说:“你果真擅长十七字诗吗?再吟一首,作得好就放了你。”就以太守的别号西坡为题,此人应声说:
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若将两人较,差多。
太守大怒,打他十八大板。此人又吟道:
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判他诽谤罪,发配郧阳。舅舅为他送行,俩人抱头大哭,哭后又作一诗:
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甥舅齐下泪,三行。
原来舅舅是瞎了一只眼睛的。
吴中老儒沈文卿,家贫,以教课为生。一天晚上冷得睡不着,忽然见小偷进屋,找不到值钱的东西。沈文卿对小偷说:“穿窬君子,虚劳下顾,聊以小诗奉赠:
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劳心走一遭;架上古诗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
解缙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守寡,苦于摇役。解缙向知县诉说,并写了一首诗:
母在家中守父忧,却教儿子诉原由;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
知县怀疑是他人代笔,又让他赋堂下小松。解缙应声说:
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明宗室朱衰壕养的一只鹤,悬挂金牌,被狗咬伤,朱哀壕通知官府让狗的主人抵罪。南昌太守祝瀚批道:
鹤系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争,何干人事?
医生给一位胖子治病治死了,胖子家属说:“我饶了你不告状,但要为我抬棺材去墓地。”医生率妻子儿子一道抬。至中途,抬不动,医生就吟诗道:
自祖相传历世医。
妻子续道:
丈夫做事累连妻。
长子道:
可奈尸肥抬不动。
次子道:
今后只拣瘦的医。
林可山自称和靖七世孙,朝廷赠官不受,口占一绝云:
小臣野性乐烟霞,住在湖山第一家。但愿圣朝时节好,不离祖业种梅花。
时人作诗嘲讽他:
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
俗谓冒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皮。
尹继善诗才敏捷,任两江总督时与门生袁枚唱和,每得诗句,必快马飞传,袁枚十分害怕。某年除夕,已经是三更了,袁枚派人送给尹继善一诗:
知公得句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
有人送枇杷给沈石田,把“枇杷”误写为“琵琶”。沈石田回信说:“承蒙您送给我琵琶,打开盒子一看,听着没有声音,吃着却有滋味。这才明白白居易得阳江边流眼泪,王昭君在塞外抒发怨恨,都是为了这口腹之欲罢了。”
“枇杷”误作“琵琶”还有一个故事:屠赤水、莫廷韩拜访袁太冲,见袁家中便条上写“琵琶一盒”,相与大笑。屠说:
枇杷不是这琵琶,
袁说:
只为当年识字差。
莫说: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有高某好作诗,一天拿出所作诗给朋友看,朋友集四书句为七绝写在其诗作之后:
固哉高臾之为诗,君子于其所不知。不窗若自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
又有人评论某人试帖诗云: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状元参禅
宋代状元张九成告归山林,一日访参喜禅,禅师说:“你来干什么?”张九成说:
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师试探道:
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九成怒曰:
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
师安慰道:
轻轻扑一扇,炉中便起烟。
张九成惭愧不已,于是剃发为僧,号无垢子。
某寺院一和尚欺贫重富,趋炎附势,馅媚逢迎。一次,和尚拿出自己小照请求某贤达题词,贤达就题道: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秋丹不用炉中火,凡事心头一点除。
和尚十分高兴,将小照悬挂在墙上,一年多无人看破。一日,有数人到来,看小照后,忽然大笑不停。和尚请教,其人说:“诗中前二句是‘死’字,后二句是‘秃’字,你还不觉得吗?
僧谦牧居小有山,道行著名。明太祖朱元璋作诗召他做官:
寄语山中老秃牛,何劳苦苦恋东洲。南方有片闲田地,鞭打绳牵不转头。
谦牧不去,答诗云:
老牛力尽已多年,顶破蹄穿只爱眠。震旦城中粮草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朱元璋见诗叹赏,不再强求。
史弥远要占宁波育王寺地作坟,众僧俯首,不敢违抗。有一小僧说:“我能阻止他。”作褐云:
寺前一块地,尝有天子气。垂相造作坟,不知主何意?
让儿童遍地传诵,史弥远只好打消念头。
明代礼部尚书霍韬看中一座寺庙,想为自己建造住宅,于是让县令赶走寺庙中的和尚。和尚临走之前在寺庙墙壁上题诗句道:
学士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
“会元”是会试第一名,指霍韬。霍韬见诗句后十分羞愧,于是收回成命,请回和尚。
元僧诗云:
百丈岩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骷髅就此埋。
“流行坎止”是说顺流而行,遇坎则止,比喻进退不强求,视境况而定。
又云:
残年节礼送纷纷,尽是豪门与富门。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雪后有堆雪罗汉者,有人赋诗云:
色相空时觉洒然,知君降自大罗天。笑他尘网真成碍,坐到冰消即是禅。
不敢趋炎情默默,何妨守冷腹便便。想伊也惧春心动,早已消融在腊前。
明永乐年中,京城下大雪,军士在午门外用雪做成一个和尚。解缙见了,题诗道:
此僧从未入娘胎,昨日天宫降下来。暂借午门投一宿,明朝日出往天台。
十分诙谐有趣。
不识英雄
朱元璋在江南作战时,到太平府般若庵借宿,僧人觉得他相貌奇异,一再询问姓名籍贯,朱元璋于是在寺壁上题诗道:
战退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管叨叨问姓名。
僧人怕人看见,就用白粉刷去墙上此诗。朱元璋做皇帝后,派使者去看诗还在否,众僧怕恐,有僧人补写一诗。朱元璋得知诗已不见,派人将僧锁押京城,将要斩首。僧人说:“皇上作诗后,我师父有诗在那里。”便背诵道: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龙光射斗牛。
“龙光射斗牛”是说宝剑的光芒直冲上斗、牛两个星宿。朱元璋大喜,不再追究寺僧。
金陵有一僧,曾作打油诗四十首,结为一集,叫做《牛山四十屁》,中有一首云:
春叫猫儿猫叫春,听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山林隐士陶公,庆祝六十大寿,朋友满堂,欢呼畅饮。忽然风雨大作,一位举止潇洒的儒者避雨到来。陶公生性豪爽,请他共饮;询问姓名,知道姓祝。一客人灵机一动说:“这么说来是为祝寿来的,事非偶然,请作祝寿诗。”祝于是提笔疾书曰:
奈何奈何可奈何,
众人见之都不悦。祝又书曰:
奈何今日雨谤沱。谤沱雨祝陶公寿,寿比谤沱雨更多。
众人大为赞赏,惊其才思敏捷。
隽语治病
楚北一道士,号半仙,常常以隽语为人治病,他的药方总是七言两语。有妇女难产,他开出的药方是:
扳开两脚朝天睡,管取周时下地来。
有人儿子好赌,他开出的药方是:
时将藤杖敲臀股,猛把钢刀截指头。
后来敲臀无效,其父亲趁黑暗用刀割去儿子手指。儿子痛苦不堪,却不知是谁干的,去告诉父亲,父亲说是神明所为,儿子恐惧而改邪归正。一日有少妇来看病,问她何病,少妇不回答,很久才伍泥地说:“守寡独居,渴望异性,却又不肯越礼,请赐一药方,让我既保全名节又能满足。”半仙笑道:“这病不难治。”开药方云:
户外莫窥佳子弟,床头安个角先生。
“角先生”是女性泄欲器具。
李清臣去渴见韩魏公,韩侄回答说:“大叔正在碧纱橱橱里睡觉。”不给他通报。李清臣于是作诗道:
公子乘间卧碧橱,白衣老吏慢寒儒。不知梦见周公否,曾说当年吐哺无。
“吐哺”是吐出口中的食物,相传周公热心接待来客,甚至一饭三吐哺,停下来招待客人。魏公见此诗,十分欣赏,急忙接见,后来还把李清臣纳为女婿。
清乾隆年间,某翰林久不得试差,十分焦急,于是千方百计巴结权贵,让妻子拜于相国夫人为干娘。不久于相国权势衰落,又巴结梁尚书。正值寒冬腊月,梁尚书上早朝,翰林妻
总是预先把朝珠放在胸口放温热了,再给尚书挂上。有人作诗嘲弄云:
昔年于府拜干娘,今日千爷又姓梁。赫奕门庭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
郎如有貌何须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挂,朝回犹带乳花香。
双溪渔隐作理语四律骂奴仆云:
今年命运合当灾,撞着腌脏恶杀才。指挖茶欧添黑漆,手翻豆腐印烟煤。
遮臀草布常遮饭,抹碗麻巾又抹台。更有一般可笑处,煽灯常带满头灰。
钝仆由来懒性多,人家那得懒如他。隔旬油碗常留灶,过午残糜尚在锅。
板盖生尘从未拭,厨刀上锈不曾磨。近来学得痴呆计,呵骂由伊更奈何?
面皮黄肿气昏腾,搽擦锅煤像灶君。坐起蔚期闻鼻息,行来踢秃响鞋根。
馋时菜汁连盘咂,饿极锅巴满口吞。料得阳间难着汝,阴司待汝去行瘟。
看渠恶状几多般,待我描摹使汝惭。买卖吃亏偏减刻,走跳迟钝又闲谈。
烘炉半夜烧穿榻,送酒中途打破坛。若到年终算工价,扣赔定要十三除。
明代权臣徐阶退居乡里,乡人多上门谩骂,徐阶告诉仆人说:“千万不要报复,就像狗咬人,人难道也去咬狗吗?”作诗云:
昔年天子每称卿,今日烦君骂姓名。呼马呼牛俱是幻,黄花白酒且陶情。
李涉曾乘船前往九江,至皖口遇上强盗。强盗问:“来者何人?”仆从回答说:“是李涉博士。”强盗一听便说:“既是李博士,就不用抢夺了,久闻先生诗名,只须题一首诗就行了。”李涉欣然命笔,写了一首绝句相赠: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强盗得诗大喜,再拜送行。
唐代宗年间,主考官魏扶曾于试院壁墙上题诗一首: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然而魏扶在主考中拘私舞弊,纳礼受贿,致使许多真正有才学者落选。有好谑者将他所写之诗,抹去每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成了一首五言绝句: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当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意思与原来截然相反。
据《古今谭概》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个诗伯曾作《宿山房即事》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又有《咏老儒》云: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粼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问,龙钟衰朽驻高年。
这都是典型的重复诗。
郭晖外出日久,惦念家中妻子,特意写信问候。谁知装信封时竟然把写好的信留下,而将一张白纸装了进去。妻子拆开信封,见信纸上空空如也,甚觉扫兴,于是提笔在这张空白
信纸上写了一首诗,寄给丈夫: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底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朱元璋登基那天,忽然听到一声燎亮的鸡鸣,以为祥瑞,当即以《咏鸡鸣》为题赋诗,诗的前二句是: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众臣听了,都觉不象诗。朱元璋接着又念后面两句: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众大臣惊得瞳目结舌。
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命解缙以鸡冠花为题作诗,解缙道:
鸡冠本是胭脂染,
皇帝取出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
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明朝苏州蒋思贤父子二人开画店。他们互相写真(画像)用作广告。无奈两人所画不伦不类,有人写诗嘲之:
父写子真真未像,子传父像像未真。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
有个读书人叫莫子山,闲暇外出散心,到得一座古寺,心旷神怡,吟诵起一首古诗来:
终日昏沉天地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进到寺内,却遇到一个俗不可耐的鄙僧。此人枯噪絮叨,把个莫子山纠缠得头昏脑胀,还死缠硬磨地要他留下墨宝。莫子山将刚才所吟那首古诗抄来,句序有所变化: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沉天地间。
借以讽僧。
旧时有一考生,深感题目深奥,难以答出,就在卷子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
主考官批阅试卷时,见此打油诗甚觉好笑,提起朱笔,在每句后面分别批了“不必”、“未必“、“势必”、“何必”:
未曾提笔泪涟涟— 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 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 势必。
回家一命归黄泉— 何必。
有人作手淫诗,嘲姓倪者:
独坐书斋手作妻,此情不与外人知。若将左手换右手,便是停妻再娶妻。
一勒一勒复一勒,浑身骚痒骨头迷。点点滴滴落在地,子子孙孙都姓泥。
“泥”谐“倪”。
一秃子新婚,娶了个缺唇娘子。人洞房时,新郎以帽遮头,掩饰其秃。娘子以袖掩唇,弥缝其缺。秃子非吹灯不敢摘帽,忙催娘子吹灯。娘子因缺唇不好吹灯,故意延缓。秃子无奈,催了又催。新人轻移莲步,慢启缺唇,以口向灯曰:“非非。”那灯儿依旧放光辉。有人以新娘口吻作诗调侃曰:
檀郎何事紧相催,袖掩朱唇出绣怖。满口香风关不住,教侬空自唤非非。
“侬,指我。
某人应邀题写《梅花诗》,起笔一句是:
玉质亭亭清且幽。
咏的是素雅洁净、枝干挺秀的白梅。谁知主人却说:“我请你写的是红梅。”其人随机应变,转锋续云:
着些颜色在枝头。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去放牛。
不气歌 清·阎敬铭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