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看出来,箭支在被弓弦推出去的时候发生了弯曲,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材质都有一定的弹性、任性,只是大小的区别;对于射箭来讲,如果箭杆的弹性比较大,也就是比较柔软容易发生弯曲,那么在被大拉力弓推出去的时候就会发生较大的弯曲,如果弯曲度够大,箭支就很容易发生断裂,弯曲度增大会影响射箭的准确性。
可能有人会问了,那直接用硬度最大的不就行了?
弓弦在推箭支的时候产生的推理非常大,如果箭支非常硬就会没有缓冲作用,这样非常毁弓弦,包括箭支在撞击草靶的时候需要一个缓冲,没有的话容易毁箭支。所以箭支必须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这个弹性要合适。
好了!了解了上面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再里谈谈关于绕度的问题。
一、绕度越大说明箭杆的弹性越大,也就是越软,可以发生大的弯曲;反之绕度越小硬度越大,也就是越不容易发生弯曲。
对于复合弓来说,一般40磅的弓用500绕度,45磅的用450绕度的,50磅的用400绕度的,一次类推。这是射准用,如果狩猎,可以用比射准低50绕度的,来增加箭杆的硬度,以却把能射穿动物骨头。那么如果反曲弓和传统弓该如何呢?同样的磅数下比复合弓高50绕度左右,因为复合弓的出箭速度要高于反曲弓和传统弓,需要硬度更大一点的。
简单的就会这么理解,但是箭支的长度和重量也是直接影响射准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二、箭杆长度,我们知道,用一根同样材质的竹竿,截出来一截长的,一截短的,你会发现长的更容易发生弯曲,短的则不容易,那么箭杆也会一样的;
人们的臂展都是不一样的,有长有短,那么使用的箭支长短也会不一样,比如箭杆的长度有28寸,而这时你只需要27寸就可以了,你的弓是50磅的,但是你所拥有28寸的箭是450绕度的,不能直接使用,你可以将箭杆截去1寸,绕度就会减少50;这时你的箭杆长度也够用,绕度也正好;同样如果你的绕度太低,你也可以选择增加箭杆长度来来增加绕度。
说到箭杆长度的改变,那么箭的重量不就改变了?会影响射箭的准确性吗?
三、箭杆的本身重量是直接影响出箭速度的重要因素,太重速度太低,太轻箭支容易飘,威力也会减小,箭杆的重量和拉力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就是一磅的拉力对应7-10格令。
而今天要说的不是箭支本身的重量,而是箭支的中心,现在有箭杆长度增加的小配件,还有配重小配件,但是我们如果我们给箭支加长或者箭头换成狩猎箭头,可能箭支的中心会向箭头便宜,这样的话,起初的绕度就会发生改变,会导致箭杆更容易发生弯曲,如果是向箭尾增加长那么重心就会向箭尾偏移,这就会导致箭支不容易发生弯曲,也就是说箭杆的硬度增大。
挠度一般是指的承重构件(多指的梁),当承受荷载时会产生弯曲,当弯曲达到一定限额时也认定为破坏,这种弯曲程度便称之为绕度。
对于箭支来讲,长度的改变、重心的偏移和绕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射箭时候箭杆发生弯曲的大小,也就直接影响射准的准确性。
有些人认为在保证安全绕度范围内绕度越低(硬度越大)越好,也就是箭杆弯曲度小,容易掌握;还有人认为在安全绕度内绕度越大越好(软度越大)认为给箭支一定的缓冲更能射准。
我个人也偏向箭杆硬一点更容易掌握,更容易射准,那么有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多少磅的拉力、多长的拉锯用什么样的箭支呢?
如果说我也是一位科学家我会告诉你有;如果我是一个哲学家我会告诉你没有。因为每一张弓的性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当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都会影响射箭的准确度。科学家征服了世界,那是因为他有精密的计算方式;哲学家也征服了世界,那是因为他有个辩证的思想。
总结起来说,每一个人通过实际的操作,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确定自己使用什么样的箭,有人问到古代人们都能百步穿杨、辕门150步射戟,他们没有那么精准的仪器是如何做到的?就很简单,人们要驾驭一个物品,是需要实际操作和感觉的。造车的不一定是赛车手,赛车手不一定能造车。就是这个理。
可能有人会问了,那直接用硬度最大的不就行了?
弓弦在推箭支的时候产生的推理非常大,如果箭支非常硬就会没有缓冲作用,这样非常毁弓弦,包括箭支在撞击草靶的时候需要一个缓冲,没有的话容易毁箭支。所以箭支必须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这个弹性要合适。
好了!了解了上面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再里谈谈关于绕度的问题。
一、绕度越大说明箭杆的弹性越大,也就是越软,可以发生大的弯曲;反之绕度越小硬度越大,也就是越不容易发生弯曲。
对于复合弓来说,一般40磅的弓用500绕度,45磅的用450绕度的,50磅的用400绕度的,一次类推。这是射准用,如果狩猎,可以用比射准低50绕度的,来增加箭杆的硬度,以却把能射穿动物骨头。那么如果反曲弓和传统弓该如何呢?同样的磅数下比复合弓高50绕度左右,因为复合弓的出箭速度要高于反曲弓和传统弓,需要硬度更大一点的。
简单的就会这么理解,但是箭支的长度和重量也是直接影响射准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二、箭杆长度,我们知道,用一根同样材质的竹竿,截出来一截长的,一截短的,你会发现长的更容易发生弯曲,短的则不容易,那么箭杆也会一样的;
人们的臂展都是不一样的,有长有短,那么使用的箭支长短也会不一样,比如箭杆的长度有28寸,而这时你只需要27寸就可以了,你的弓是50磅的,但是你所拥有28寸的箭是450绕度的,不能直接使用,你可以将箭杆截去1寸,绕度就会减少50;这时你的箭杆长度也够用,绕度也正好;同样如果你的绕度太低,你也可以选择增加箭杆长度来来增加绕度。
说到箭杆长度的改变,那么箭的重量不就改变了?会影响射箭的准确性吗?
三、箭杆的本身重量是直接影响出箭速度的重要因素,太重速度太低,太轻箭支容易飘,威力也会减小,箭杆的重量和拉力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就是一磅的拉力对应7-10格令。
而今天要说的不是箭支本身的重量,而是箭支的中心,现在有箭杆长度增加的小配件,还有配重小配件,但是我们如果我们给箭支加长或者箭头换成狩猎箭头,可能箭支的中心会向箭头便宜,这样的话,起初的绕度就会发生改变,会导致箭杆更容易发生弯曲,如果是向箭尾增加长那么重心就会向箭尾偏移,这就会导致箭支不容易发生弯曲,也就是说箭杆的硬度增大。
挠度一般是指的承重构件(多指的梁),当承受荷载时会产生弯曲,当弯曲达到一定限额时也认定为破坏,这种弯曲程度便称之为绕度。
对于箭支来讲,长度的改变、重心的偏移和绕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射箭时候箭杆发生弯曲的大小,也就直接影响射准的准确性。
有些人认为在保证安全绕度范围内绕度越低(硬度越大)越好,也就是箭杆弯曲度小,容易掌握;还有人认为在安全绕度内绕度越大越好(软度越大)认为给箭支一定的缓冲更能射准。
我个人也偏向箭杆硬一点更容易掌握,更容易射准,那么有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多少磅的拉力、多长的拉锯用什么样的箭支呢?
如果说我也是一位科学家我会告诉你有;如果我是一个哲学家我会告诉你没有。因为每一张弓的性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当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都会影响射箭的准确度。科学家征服了世界,那是因为他有精密的计算方式;哲学家也征服了世界,那是因为他有个辩证的思想。
总结起来说,每一个人通过实际的操作,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确定自己使用什么样的箭,有人问到古代人们都能百步穿杨、辕门150步射戟,他们没有那么精准的仪器是如何做到的?就很简单,人们要驾驭一个物品,是需要实际操作和感觉的。造车的不一定是赛车手,赛车手不一定能造车。就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