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阶段训练一
1.C。A.“倍”通“背”,违背。B.“颁”通“斑”。D.“当”通“倘”,如果。
2.A。B.“冯”通“凭”。C.“陵”通“凌”,欺侮。D.“生”通“性”,天赋、资质。
3.D。辟:征召。
4.A。B项,“帘”通“奁”。C项,“何”通“呵”。D项,“还”通“环”。
5.D。①“共”通“供”。②“从”通“纵”。③没有通假字。④“而”通“尔”。⑤没有通假字。⑥“父”通“甫”。⑦“见”通“现”。⑧“禽”通“擒”。
6.B。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非常:(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D.指示:(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7.D。A.上路:高高的道路。B.婚姻:儿女亲家。C.众人:一般人。
8.A。①(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②(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③(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⑤(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④⑥古今词义同。
9.D。A.因为:古义,于是作;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工作。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C.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0.A。亲戚:古义,内亲外戚,所有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故事:古义,旧事,先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B.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四海,古今意思一样。C.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憔悴,古今意思相同。D.精英:古义,指金银珠宝;今义,各行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道路,古今义相同。
11.C。A.“死生”偏于“死”。B.“异同”偏于“异”。D.“作息”偏于“作”。
12.D。A.“去来”偏于“去”。B.“少长”偏于“长”。C.“存亡”偏于“亡”。
13.A。B.女子:偏指“女”。C.出入:偏指“入”。D.国家:偏指“国”。
14.B。A.“多少”偏指“多”。C.“父兄”偏指“兄”。D.“契阔”偏指“契”。
15.D。A.偏义在“巷”,“陌”是衬字。B.偏义在“母”,“父”是衬字。C.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16.C。追逐。
17.B。胜:胜过。
18.A。相:动作偏指一方,指代第三人称“她”,指婆婆。
19.A。谢:谢绝。
20.D。行:副词,“即将”。
21.C。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
22.B。怜:可爱。
23.C。数(cù):细密。
24.A。涕:眼泪。
25.D。见:我。
26.C。兵:兵器、武器。
27.A。病:动词,“担忧、忧虑”。
阶段训练一
1.C。A.“倍”通“背”,违背。B.“颁”通“斑”。D.“当”通“倘”,如果。
2.A。B.“冯”通“凭”。C.“陵”通“凌”,欺侮。D.“生”通“性”,天赋、资质。
3.D。辟:征召。
4.A。B项,“帘”通“奁”。C项,“何”通“呵”。D项,“还”通“环”。
5.D。①“共”通“供”。②“从”通“纵”。③没有通假字。④“而”通“尔”。⑤没有通假字。⑥“父”通“甫”。⑦“见”通“现”。⑧“禽”通“擒”。
6.B。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非常:(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D.指示:(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7.D。A.上路:高高的道路。B.婚姻:儿女亲家。C.众人:一般人。
8.A。①(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②(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③(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⑤(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④⑥古今词义同。
9.D。A.因为:古义,于是作;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工作。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C.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10.A。亲戚:古义,内亲外戚,所有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故事:古义,旧事,先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B.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四海,古今意思一样。C.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憔悴,古今意思相同。D.精英:古义,指金银珠宝;今义,各行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道路,古今义相同。
11.C。A.“死生”偏于“死”。B.“异同”偏于“异”。D.“作息”偏于“作”。
12.D。A.“去来”偏于“去”。B.“少长”偏于“长”。C.“存亡”偏于“亡”。
13.A。B.女子:偏指“女”。C.出入:偏指“入”。D.国家:偏指“国”。
14.B。A.“多少”偏指“多”。C.“父兄”偏指“兄”。D.“契阔”偏指“契”。
15.D。A.偏义在“巷”,“陌”是衬字。B.偏义在“母”,“父”是衬字。C.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16.C。追逐。
17.B。胜:胜过。
18.A。相:动作偏指一方,指代第三人称“她”,指婆婆。
19.A。谢:谢绝。
20.D。行:副词,“即将”。
21.C。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
22.B。怜:可爱。
23.C。数(cù):细密。
24.A。涕:眼泪。
25.D。见:我。
26.C。兵:兵器、武器。
27.A。病:动词,“担忧、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