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盼望吧 关注:234贴子:62,512
  • 6回复贴,共1

【唤一声老乡】独孤求败的一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代宗师!百年一逝,断枰长叹!
  有人曾在闲谈中问金庸:“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谁?”金庸不假思索答复道:“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或许这个范蠡有陶朱公的影子,而吴清源是现实地摆在大家面前。
  金庸认为吴清源有“极高的人生境界”,“他的弈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作背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
  他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和围棋。却受世人两种臧否:棋圣和汉奸。
  他自己从没接受过棋圣这个称号:“"圣"这个字在中国只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我是实在不敢当。所以他们才改赠我"大国手"的称号。”
  他认真平静地面对汉奸这个称号,人生境界到此,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无需户说。
  他的一生,历尽传奇,不知道有没有吧友能写成真正的武侠。或许编成游戏更合理:一个弱冠少年,独自来到叫挝岛的地方,追求至道,以武以棋,一关关冲过去,把所有人打到伏地称臣,剑上却未染一血,漂然引去。如何地华丽丽人生!


1楼2014-12-03 10:11回复
      或许,以金老爷子的笔力,也只能当传说来写,比如独孤求败+扫地僧。
      试想,独孤求败可能是来自异域的剑手,深入中原探究剑术,与他同时代的,可能是另一个传奇:黄裳。
      他们的相遇,本该是如何的雷云变幻,血雨腥风,可是两位武痴在一起,却可能碰溅出武学的辉煌,尤如19岁吴清源与24岁木谷实,在信州的地狱谷温泉共研“新布局”,开创了围棋界的创新之风,合称为“棋界双璧”。吴清源1939起在日本孤军奋战,他的巨大成功正是木谷实和其他棋手悲剧的开始。在两人之间的十番棋较量中,木谷实被悲惨地打成“先相先”。
      此后,木谷实曾3次获得本因坊挑战权,每次都夺魁呼声极高,结果却无一成功。木谷实一生几乎未夺得过重大头衔,被称为“悲情棋士”。但他退而设木谷道场,培养出日本一大批影响至今的棋坛巨星:大竹英雄、加藤正夫、石田芳夫、小林光一、赵治勋、武宫正树、小林觉……黄裳大概也是选择隐居,磨练出贯穿武林的九阴真经,影响了三百年的江湖。
      独孤一生以比武为荣,都是一对一或者自己对付多人的比武,只为武学,未尝败绩。正如吴清源从“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的升降十番棋里,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一一降级,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直至后来无人可战,升降十番棋不得不结束。此后,吴被称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圣”。
      “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纯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弈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人们总能听到他在日本所向披靡的消息。在处处陷阱的江湖中,这种木秀于林,总要借来悲情结局。46年对桥本宇太郎十番棋之前,他被剥夺了日本国籍,却因第一局败北又失去民国国籍,整整三年成为无籍公民。1961年,发生车祸,从此退出各项重大比赛,过着平淡朴实的生活,每日依然摆棋不辍。
      这反映在江湖传说中,换成安全而更加无奈的结局。独孤求败先后换了紫薇软剑、玄铁重剑,最后用了把木剑仍使“群雄束手”,不可一败了,便埋剑于深谷,与雕为友,不闻世事。
      这不该是吴清源的结局,所以金庸在那个纪年之前,多写了一个扫地僧,一个护卫武林圣地、至柔至强的人物。
      吴清源没有像木谷实那样桃李满天下,身居岛国,真正贴身徒弟有四位,都是华人。林海峰与王立诚在日本棋坛光彩熠熠;牛力力虽是助手,也任徒弟,且陪伴吴清源最后20多年的生命历程;芮乃伟是徒弟兼助手,八夺世界冠军,横扫世界女子棋坛,因为在日本不被棋院接纳,转为韩国棋院客座棋手,2000年在韩国“国手战”中,打败当时横扫中国棋手的李昌镐而取得挑战权,决赛中以2:1力克曹薰铉并夺冠,轰动韩国和世界棋坛。
      相比之下,亲自邀请他去日本的老师或许更伟大。濑越宪作的主要徒弟是桥本宇太郎、吴清源、曹薰铉等。三人分别代表了那个时代,日中韩三国的最高水平。但他的伟大过于平淡鸟……


    2楼2014-12-03 10:27
    回复
      2025-05-09 21:04:29
      广告
      福建的么?


      3楼2014-12-13 14:46
      收起回复
        福建的么?


        4楼2014-12-14 11: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