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凉,家住掘港镇三号街区的曹文生,刘学兰老夫妇推开尘封许久的毛坯房,开始了今年的爆米花加工生意. 烧热炉子,爆米花机架好,转动加热,机器外壳微微泛红,曹文生熟练地将一小袋玉米粒倒入爆米花机中.这是夫妇俩今年首次开工,惦记爆米花香味快一年的老主顾们,早早地打听好时间,拿着自带的玉米粒,提前候在了屋前. 曹文生熟练地摇动着把柄,盯紧了气压表上的指针,不时地瞟一眼墙上挂着的老钟.约摸8分钟,气压表也到了数字.他迅速取下机器,套上长长的麻袋."砰!"地一响, 玉米粒儿爆开花了. 17年前,两位老人退休后,就专心地进行爆米花的加工.15岁那年,刘学兰从母亲手中学会了这门手艺.夫妻俩新婚时,他们特地从外地买回这台现在仍使用着的机器.逢年过节的几天假,他们就会去摆摆摊,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不过,"现在,年轻人都不做这个了",刘学兰估摸着,他们是掘港镇街上最后一家会加工爆米花工艺的人了."我的两个孩子都不懂这个",又苦,又脏,要求高,挣钱少是刘玉兰认为没人愿意继续爆米花手工艺的原因. 今年刚迈入50岁的韩玉萍是老夫妇的老顾客,她说作为一代人的回忆,大家都很惦念爆米花的味道.而且现在的人都提倡粗粮,吃得健康.(爆米花机网)
渐行渐远的爆米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