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必须要开门见山去说说什么是杨过的绝对悲剧。杨过的绝对悲剧就是他不能选择生存下去。很多读者赞成小龙女不在了,杨过必须去死。这是杨过的悲剧。什么是绝对悲剧?杨过不能选择为什么而死,譬如为国捐躯之类的伟大死法,杨过必须选择殉情。这是杨过的绝对悲剧。因情而死不是绝对悲剧,为情而死才是绝对悲剧。然而金庸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因为这样的悲剧会毁了杨过侠名。
杨过是不想死的。想死就是思想思定后的行为。杨过是因为狂悲过度一时失去理智才从跃下深谷。请注意,杨过并没有认为小龙女已经死了,他只是觉得小龙女失约。那他是怎么跳下去的呢?是因为悲愤过度,失去了理性,似乎产生了幻觉导致的。书中这样写:泪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龙女白衣飘飘的影子,又隐隐似乎听到小龙女在谷底叫道:“杨郎,杨郎,你别伤心,别伤心!”杨过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所以,杨过是奋不顾身去寻找小龙女而跳下来的。
常人看来,杨过是自杀行为,而且是殉情,可是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和发扬,何解?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金庸如果写杨过殉情,那就把杨过写成了不孝之人。可是杨过做出似乎不孝的行为,金庸总是做好事前铺垫,事后辩解,避免有损大侠的好名声。原著事后不是说了:一个人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经过一转,不论死志如何坚决,万万不会再度求死。所以,杨过跳下去没死就不会寻死,金庸用了“万万”两字强调说明什么?说明了当时杨过即使有这个冲动,但绝对没有丝毫寻死的想法。可以说杨过痛不欲生,就是不能说他求死。
人总有一死,就算杨过求死,也不会自杀或殉情。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书中也说,杨过向黄蓉和朱子柳望了一眼,心道:“我若要寻死,自会悄悄的自求了断,难道会在这儿跟你们拉拉扯扯,效那愚夫愚妇所为么?”一个“若”字,说明了假设条件,杨过并非真的要想去寻死。如果小龙女突然不在身边,杨过肯定痛不欲生,说明什么,杨过对小龙女爱之深切,加上他性格狂烈,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是很难预测的。可是,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药,再怎么伤心,痛苦也会随着时间而消弱。同样,积累的隐藏的痛苦也会随着十六年约期的失约而集中爆发出来。说明了,杨过的痛苦值不是一直很高的,而是高低起伏,有峰值的。在某个时间点上,譬如离别之时,失落之后,他的痛苦有可能达到最高峰。只能说明痛苦只会让人忘掉了生存,但不会让人选择放弃生存。不会产生有这样的想法。
关于生于死,杨过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不怕死不等于想死。他为了侠义,可以不顾自己生命,舍生取义。杨过和小龙女必须路见不平,才会激发义举。金庸写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会发觉常常和侠义取舍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杨过的侠义是一种纯粹的侠义,杨过的爱情也是纯粹的爱情,是泾渭分明的。即使杨过没有爱情,他仍然活得有意义,死得要有价值。他会为国为民,为国捐躯,成为侠之大者。
至于郭襄在断肠崖跳下去,似乎是画蛇添足,多余一笔。金庸没写小龙女是生是死。他写了一个情节,白雕救了郭襄上去,并没有下去接杨过。“第二次飞下时,杨过将郭襄扶上雕背。他只道那雕儿定会再来接自己上去,岂知待了良久,竟是毫没声息,他那里知道雌雕已殉情而死。杨过待雕不至,当即观看潭边情景一瞥之间,只见大树上排列着数十个蜂巢。”杨过是在谷底等了良久不见白雕下来接他,才看到蜂巢,这样才重新去寻找小龙女。他在谷底呆了良久不见白雕才看到蜜蜂,想想如果白雕真的把杨过背上去,他还会下来寻找小龙女吗?很大一个疑问,停!再谈下去,什么后果,您懂的!
最后说说《神雕侠侣》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众说纷纭。笔者很明确什么是绝对的悲剧。杨过必须殉情,肯定是绝对的悲剧。可是神雕侠侣悲中有喜,很难用悲剧或喜剧来定论。
苦尽甘来,悲去喜到。十六年来,杨过并没有虚度,他把武功提升到五绝的高度,他走遍大江南北,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广积善因,即使等不到小龙女,杨过也不会白死。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这是杨过之福,百姓所喜。
杨过是不想死的。想死就是思想思定后的行为。杨过是因为狂悲过度一时失去理智才从跃下深谷。请注意,杨过并没有认为小龙女已经死了,他只是觉得小龙女失约。那他是怎么跳下去的呢?是因为悲愤过度,失去了理性,似乎产生了幻觉导致的。书中这样写:泪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龙女白衣飘飘的影子,又隐隐似乎听到小龙女在谷底叫道:“杨郎,杨郎,你别伤心,别伤心!”杨过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所以,杨过是奋不顾身去寻找小龙女而跳下来的。
常人看来,杨过是自杀行为,而且是殉情,可是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和发扬,何解?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金庸如果写杨过殉情,那就把杨过写成了不孝之人。可是杨过做出似乎不孝的行为,金庸总是做好事前铺垫,事后辩解,避免有损大侠的好名声。原著事后不是说了:一个人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经过一转,不论死志如何坚决,万万不会再度求死。所以,杨过跳下去没死就不会寻死,金庸用了“万万”两字强调说明什么?说明了当时杨过即使有这个冲动,但绝对没有丝毫寻死的想法。可以说杨过痛不欲生,就是不能说他求死。
人总有一死,就算杨过求死,也不会自杀或殉情。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书中也说,杨过向黄蓉和朱子柳望了一眼,心道:“我若要寻死,自会悄悄的自求了断,难道会在这儿跟你们拉拉扯扯,效那愚夫愚妇所为么?”一个“若”字,说明了假设条件,杨过并非真的要想去寻死。如果小龙女突然不在身边,杨过肯定痛不欲生,说明什么,杨过对小龙女爱之深切,加上他性格狂烈,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是很难预测的。可是,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药,再怎么伤心,痛苦也会随着时间而消弱。同样,积累的隐藏的痛苦也会随着十六年约期的失约而集中爆发出来。说明了,杨过的痛苦值不是一直很高的,而是高低起伏,有峰值的。在某个时间点上,譬如离别之时,失落之后,他的痛苦有可能达到最高峰。只能说明痛苦只会让人忘掉了生存,但不会让人选择放弃生存。不会产生有这样的想法。
关于生于死,杨过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不怕死不等于想死。他为了侠义,可以不顾自己生命,舍生取义。杨过和小龙女必须路见不平,才会激发义举。金庸写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会发觉常常和侠义取舍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杨过的侠义是一种纯粹的侠义,杨过的爱情也是纯粹的爱情,是泾渭分明的。即使杨过没有爱情,他仍然活得有意义,死得要有价值。他会为国为民,为国捐躯,成为侠之大者。
至于郭襄在断肠崖跳下去,似乎是画蛇添足,多余一笔。金庸没写小龙女是生是死。他写了一个情节,白雕救了郭襄上去,并没有下去接杨过。“第二次飞下时,杨过将郭襄扶上雕背。他只道那雕儿定会再来接自己上去,岂知待了良久,竟是毫没声息,他那里知道雌雕已殉情而死。杨过待雕不至,当即观看潭边情景一瞥之间,只见大树上排列着数十个蜂巢。”杨过是在谷底等了良久不见白雕下来接他,才看到蜂巢,这样才重新去寻找小龙女。他在谷底呆了良久不见白雕才看到蜜蜂,想想如果白雕真的把杨过背上去,他还会下来寻找小龙女吗?很大一个疑问,停!再谈下去,什么后果,您懂的!
最后说说《神雕侠侣》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众说纷纭。笔者很明确什么是绝对的悲剧。杨过必须殉情,肯定是绝对的悲剧。可是神雕侠侣悲中有喜,很难用悲剧或喜剧来定论。
苦尽甘来,悲去喜到。十六年来,杨过并没有虚度,他把武功提升到五绝的高度,他走遍大江南北,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广积善因,即使等不到小龙女,杨过也不会白死。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这是杨过之福,百姓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