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30>王健林老婆林宁认为王健林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创业者,也是一个非常有胆识的企业家。对于王健林的每一项抉择,林宁都非常的赞同。
王健林“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如是说。王健林老婆林宁说王健林善于借势,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亲自数次登门拜访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在万达初期扩张中,和世界500强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万达,增加了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
如今宾主易位,沃尔玛要拜访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时间预约。在2008年之后的快速扩张时期,万达将政府的势能用到了极致;而收购AMC,更是借到了文化产业热的东风。“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是王健林的名言,他认为万达获得超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 林宁对于王健林的魄力很是钦佩。万达所做的很多项目,国企没有相关的能力与人才;而动辄几十上百亿投资,对民企门槛又太高。王健林曾在一个国企培训局给很多国企领导讲课,他在课上说:“今天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过去了。如果出现一批500亿规模、未来上千亿的企业,民企也能办大事,国企就会彻底没戏。”
外界一直对于万达的扩张速度和资金链十分关注,林宁也很关注,王健林认为,“扩张肯定是有这个风险的,没有风险就不是做企业了,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企业本身就是风险和机遇并存。那就是看你在控制风险方面掌握得好,可能就发展的更好。”林宁说王健林非常有冒险精神。万达体量越来越大,(扩张)速度好像也没有减缓下来,很多人是有担心的,作为我们自己内部主要控制的核心就是控制好现金流,就是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和防范。就像家庭一样,一定要存一点钱,防止出现意外的事,做企业也一样,除了正常的现金流以外,要有足够的现金流的余量来防止出现或者是不确定性出现,因为不然的话,像我们每年投资量这么大,所以我们万达现金流是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和第一位的。王健林思虑周全,林宁更加的赞赏。
在万达的发展中,林宁说王健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倾心关爱员工,广纳八方人才。万达集团的骨干员工流失率在全国大型企业中最低,王健林被全国工商联和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林宁非常赞同王健林的做法:一是提供一流待遇,万达员工的薪酬水平属于国内同行业的最高水准,万达集团在基层员工中实行独特的工龄工资制度,员工除正常收入外,每工作一年增加1200元工龄工资,工作满5年的基层员工每年仅工龄工资收入就达6000元。二是建立培训机制,每年投入上亿万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万达学院。三是注重人文关怀。王健林要求总部和子公司都建立员工食堂,为员工提供免费工作餐;推出幸福假期制度,给予集团评选的优秀员工及其家人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及住宿费,任选各地万达酒店度假。林宁也非常关心员工。
林宁说,创业以来,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通过自身的创新创业对民族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领军者贡献,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表彰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王健林获“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这不仅是对王健林的肯定
王健林在外界给予的众多耀眼的头衔之下,林宁说王健林独爱慈善家的封号。林宁觉得作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王健林,有着自己的计划,还对慈善的目的和创新提出了个性鲜明的看法。在他看来,慈善本身不为博名,至于做慈善的这些年,无非就是企业的现金流实力越来越大,可能每年的规划预算在这方面多一点。同时,他还为万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我们近期做的计划就是,从2011年到2015年是20亿,平均每年4亿的安排,并且有专门的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这一点也得到了林宁的赞同。
“如果我的商业地产上市,可能我就会宣布把我在商业地产集团这部分股份捐出去,做一个大的慈善基金。这块资产大概相当于我在商业地产的资产的90%。慈善是一门专业,我们仅仅把它看成乐施行为是不对的,我会找一个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王健林表示。林宁对于慈善事业也非常的热心。
此外,林宁介绍说王健林个人还想在未来更多地支持青年创业作为慈善发展方向,“从2000年到现在,几乎没有出现成功的创业家。我觉得如果中国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出现断代,可能对国家的危害比政策的失误更危险,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我愿意支持更多的青年创业。”他认为有更多人创业,国家才有希望。
王健林与林宁慈善事业的专注与付出,赢得了外界的一致赞赏。这对夫妻在商界是出了名的慈善家。
王健林“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如是说。王健林老婆林宁说王健林善于借势,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亲自数次登门拜访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在万达初期扩张中,和世界500强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万达,增加了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
如今宾主易位,沃尔玛要拜访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时间预约。在2008年之后的快速扩张时期,万达将政府的势能用到了极致;而收购AMC,更是借到了文化产业热的东风。“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是王健林的名言,他认为万达获得超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 林宁对于王健林的魄力很是钦佩。万达所做的很多项目,国企没有相关的能力与人才;而动辄几十上百亿投资,对民企门槛又太高。王健林曾在一个国企培训局给很多国企领导讲课,他在课上说:“今天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过去了。如果出现一批500亿规模、未来上千亿的企业,民企也能办大事,国企就会彻底没戏。”
外界一直对于万达的扩张速度和资金链十分关注,林宁也很关注,王健林认为,“扩张肯定是有这个风险的,没有风险就不是做企业了,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企业本身就是风险和机遇并存。那就是看你在控制风险方面掌握得好,可能就发展的更好。”林宁说王健林非常有冒险精神。万达体量越来越大,(扩张)速度好像也没有减缓下来,很多人是有担心的,作为我们自己内部主要控制的核心就是控制好现金流,就是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和防范。就像家庭一样,一定要存一点钱,防止出现意外的事,做企业也一样,除了正常的现金流以外,要有足够的现金流的余量来防止出现或者是不确定性出现,因为不然的话,像我们每年投资量这么大,所以我们万达现金流是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和第一位的。王健林思虑周全,林宁更加的赞赏。
在万达的发展中,林宁说王健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倾心关爱员工,广纳八方人才。万达集团的骨干员工流失率在全国大型企业中最低,王健林被全国工商联和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林宁非常赞同王健林的做法:一是提供一流待遇,万达员工的薪酬水平属于国内同行业的最高水准,万达集团在基层员工中实行独特的工龄工资制度,员工除正常收入外,每工作一年增加1200元工龄工资,工作满5年的基层员工每年仅工龄工资收入就达6000元。二是建立培训机制,每年投入上亿万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万达学院。三是注重人文关怀。王健林要求总部和子公司都建立员工食堂,为员工提供免费工作餐;推出幸福假期制度,给予集团评选的优秀员工及其家人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及住宿费,任选各地万达酒店度假。林宁也非常关心员工。
林宁说,创业以来,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通过自身的创新创业对民族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领军者贡献,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表彰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王健林获“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这不仅是对王健林的肯定
王健林在外界给予的众多耀眼的头衔之下,林宁说王健林独爱慈善家的封号。林宁觉得作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王健林,有着自己的计划,还对慈善的目的和创新提出了个性鲜明的看法。在他看来,慈善本身不为博名,至于做慈善的这些年,无非就是企业的现金流实力越来越大,可能每年的规划预算在这方面多一点。同时,他还为万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我们近期做的计划就是,从2011年到2015年是20亿,平均每年4亿的安排,并且有专门的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这一点也得到了林宁的赞同。
“如果我的商业地产上市,可能我就会宣布把我在商业地产集团这部分股份捐出去,做一个大的慈善基金。这块资产大概相当于我在商业地产的资产的90%。慈善是一门专业,我们仅仅把它看成乐施行为是不对的,我会找一个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王健林表示。林宁对于慈善事业也非常的热心。
此外,林宁介绍说王健林个人还想在未来更多地支持青年创业作为慈善发展方向,“从2000年到现在,几乎没有出现成功的创业家。我觉得如果中国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出现断代,可能对国家的危害比政策的失误更危险,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我愿意支持更多的青年创业。”他认为有更多人创业,国家才有希望。
王健林与林宁慈善事业的专注与付出,赢得了外界的一致赞赏。这对夫妻在商界是出了名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