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坦克世界吧 关注:3,865,710贴子:116,921,816

11-26【技术狮】舞动的红色小精灵————苏联BT系列坦克发展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我的


1楼2014-11-26 21:04回复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事证实明了当你看这完句话之后才发字现都乱是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26 21:05
    收起回复
      2025-07-26 03:0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货二是都的看来过倒说妈妈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26 21:05
      收起回复
        各位吧友们大家嚎,技术狮来咯!
        呃…………不许和我叫失败狮!!
        一年前呢狮子曾经发过一篇有关于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帖子,受到了除了喷我的人之外的所有人的一致好评呵呵,有兴趣的吧友们可以去看一下,应该还有保存吧,看看就去看看吧,挖坟就算了罢...闲话不说,进入正题。本人一直致力于技术贴,这次呢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些有关于坦克的知识————B(变)T(态)坦克发展史。


        5楼2014-11-26 21:08
        收起回复
          BT 坦克,是俄文“快速坦克”的缩写,也可以把它称作“轮履两用坦克”。它快速、小巧灵活,与其说是坦克,更不如说是一辆装甲车。什么是“轮履两用坦克”呢,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用轮子又可以用履带的坦克。坦克的“轮履两用”并不是俄国人提出的,而是由美国人、著名的坦克设计师约翰·沃尔特·克里斯蒂提出并实践的,他的这种设计也被后人称为“克里斯蒂悬挂”,这个设计的发明是世界坦克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在说BT系列坦克之前,我们就来先了解一下这个“克里斯蒂悬挂”和他的设计者————————————

          里斯蒂悬挂是一种独立式圆柱螺旋簧悬挂系统,就是将路轮的垂直运动转化为弹簧的伸缩,由此产生的弹性形变来给车体提供支撑力。这种悬挂均是由前后两个互相连接的圆柱形螺旋弹簧构成。位于前方的为可调式水平螺旋弹簧,后方的则是垂直螺旋弹簧,同时使用大直径的负重轮。这种设计有更长的避震行程,可强化越野性能,弹性和可靠性都很不错,结构也十分简单,很适合早期的一些高速坦克。不过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纵系统不灵活,并且由于悬挂装置全都拥挤在车内,使得车内空间狭小,此外,还有它的履带寿命较短,且只有在轮式运行时才能达到高速——————而轮式行驶时的坦克,是无法越过障碍的


          6楼2014-11-26 21:14
          收起回复
            我们再来说说这个克里斯蒂的发明者——

            约翰·沃尔特·克里斯蒂(1865-1944),美国著名的车辆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发明的克里斯蒂悬挂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865年5月6日,克里斯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从16岁开始,他就在德拉马特铁厂做工,业余时间还参加纽约市木匠联盟的培训班,到了青年时期,克里斯蒂就成为了多款蒸汽船的设计咨询工程师。美西战争时期,克里斯蒂独立设计出了海军舰炮用炮塔导轨并获得了专利,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四驱轿车的设计中。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里斯蒂开始为美国陆军军械委员会设计四轮炮架,但最终因为委员会苛刻的设计要求、克里斯蒂本人又拒绝对其的设计进行改进而告吹。虽然事情结束了,但是克里斯蒂的倔强脾气以及他对美军高层官僚主义的不满和冒犯得罪了很多人,为他以后事业的坎坷历程埋下了伏笔。
            到了20世纪20 年代后,由于克里斯蒂设计的多款坦克坦克都被军方拒绝后,他开始寻求外国政府来购买他的先进设计,波兰、苏联和英国对此都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当时美国禁止向潜在敌对国家出售武器,前苏联克格勃境外贸易组织AMTORG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M1928坦克的技术资料,并与克里斯蒂的美国轮履轨道公司以64000美元的价格签署了购买两辆M1931坦克的合同,克里斯蒂本人甚至口头答应了为苏联提供售后技术服务。最终在美国军方和州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两辆没有安装炮塔的M1931坦克以农用拖拉机的名义报关运出美国,而苏联利用这两辆M1931坦克最终研制出了自己的BT系列高速坦克,而从BT坦克进一步发展为二战时期著名的坦克————T-34.英国在看到前苏联成功运用克里斯蒂悬挂之后,授权莫里斯汽车集团公司向克里斯蒂购买了坦克悬挂装置的设计专利,并应用到自己的A13巡洋坦克及其后续车型上,之后著名的十字军、克伦威尔、彗星巡洋坦克都借鉴了克里斯蒂悬挂的设计。
            1939年二战爆发后,克里斯蒂继续义无反顾的向美国军械委员会提交自己的改进设计方案,但是这些全部被一一驳回。1944年1月11日,克里斯蒂在经历了一系列挫败和公司即将破产的打击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病逝。讽刺的是,这个时候由他的著名设计发展而来的英制巡洋坦克和苏制T-34正在欧洲东西两线上与对手进行着生死拼杀,而他的祖国————美国,在二战中所装备的所有主力坦克中却没有任何一款采用的是他的克里斯蒂悬挂。


            7楼2014-11-26 21:16
            收起回复
              没人啊,秒沉


              8楼2014-11-26 21:18
              收起回复
                技术贴好不受欢迎,非要水贴才有人喜欢


                9楼2014-11-26 21:18
                收起回复
                  2025-07-26 03:01: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贴!!!!


                  11楼2014-11-26 21:20
                  收起回复
                    好,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26 21:20
                    收起回复
                      冲这个镇楼图也没人敢进来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26 21:23
                      收起回复
                        回到正题吧,关于克里斯蒂就说这些,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BT坦克的家,是位于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蒸汽机制造厂,简称KHPZ。该厂所属的坦克设计局负责研制、完善和升级克里斯蒂的设计方案。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工业尤其是军工业的发展口号是“不惜一切代价快速发展”,这种思想也渗透到了坦克设计领域。苏联技术人员认为,只要赶在别人前头造出来就算是胜利,反之就是白费力气。在这种浮躁的状态下,很多坦克设计出来还没经过成品测试就量产列装部队,有的在列装部队之后甚至都还没有结束研发方案。这些武器装备部队之后就暴露出大量问题和缺陷,使得武器和设计厂的名誉都受到严重影响。
                        KHPZ的坦克设计部门成立于1927年9月,开始时只是个处级单位,处长是马霍宁,主任设计师是阿列克欣科。他们招募了一大群日后影响了整个苏联装甲车事业的人才,其中就包括邦达连科、多罗申科、戈柳恩、库切连科、塔尔什诺夫和莫洛佐夫。当时苏联有一个专门负责新武器研发和旧武器升级的机构叫“火炮军械托拉斯”(GKB OAT),这个机构不仅为KHPZ提供设计支持,还帮助研制了一款新型快速坦克“T-12”。
                        按照要求,T-12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能力,能够部署在独立编成的机械化部队内作战。T-12的研发工作从1928年开始,1930年4月进入单车试验阶段。该车战斗重量20吨,安装一门45毫米火炮和3挺机枪,装甲最厚20毫米。动力系统采用航空汽油机,最大功率147千瓦。最大公路速度26KM/小时——————————这实在有违“轻型坦克”的名字。不过尽管和当时的各国坦克比起来,T-12并不逊色,火力还更强,但是它的生产工艺和后期保养很复杂,性能也不是很可靠,因此苏军只购买了24辆算是对初出茅庐的KHPZ的鼓励。
                        这就是KHPZ的第一次尝试,用工程师的话说“第一张薄饼总是糊的”。


                        14楼2014-11-26 21:24
                        回复
                          希望能有更详细的资料,尤其是图纸类的。


                          IP属地:湖北18楼2014-11-26 21:31
                          收起回复
                            1929年12月30日,由红军机械车辆设计局局长哈列普斯基带领的苏联代表团出国考察各国的坦克科技成果,他们在德国并没有看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是不允许拥有坦克也不能进行研发————表面上是如此,其实暗地里德国的工程师们正在紧锣密鼓的从事这项工作,不过当然不是在自己本国而是在国外,比如瑞典。
                            在法国,代表团也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技术。法国人对自己的雷诺FT-17爱不释手,不断对其进行升级,而升级之后的坦克还不如自己本国的MS-1。
                            最终,他们在英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英国维克斯公司向他们展示了最新的“维克斯6吨型”轻型坦克。1930年3月,双方签署了采购坦克样车以及生产许可证的合同,这就是后来苏联T-26的蓝本。


                            19楼2014-11-26 21: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