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唠的林子酱吧 关注:3贴子:238

『诗必盛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盛唐之后再无诗。并非是没有了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体裁,而是人的思想失去了一种诗意,失去了一种亘古传承下来的生命力。
有人说,宋朝之前和宋朝之后的中国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宋朝之前的中国人,精神是蓬勃而高昂的,如离离的野草或灼灼的桃花,生在田间地头也自成一段风流。而唐朝,恰是这勃发的精神最旺盛的时代:对于诗歌来说,唐人的文采或许千百年后还有人差可比拟,然而唐人的气度、胸襟和风采,却再也无人能及。
诗必盛唐,请允许我在这千年之后回望,透过纸张上的文字,去细细触摸那段天命风流的时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26 00:32回复
    后世是有词人的,豪壮如稼轩、豁达如东坡、缠绵如容若,却再也没有出过一个诗人。诗人与词人的区别,就如同山水之于油画——词人的感情要来的直白和温柔,化在曲子里唱出来也不显得突兀,而诗人能够直抒胸臆却依旧文采非凡的,整个盛唐,只有一个李白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26 00:48
    回复
      非说词不如诗,只不过,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明清小说戏曲,人们用来表达自我的方式越来越繁琐累赘。或许是给自己上了太多枷锁的缘故,所能直接触摸的东西竟需要许多弯弯绕绕来表达了!诗人的时代之后的人们,看山看水都变了模样,多了内涵,却失了那种与生俱来的天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26 00:48
      回复
        【一.凉州词】
        我想大多数人对于唐诗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李白的《静夜思》。然而这开篇,我还是想要留给王之涣的《凉州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26 12:39
        回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26 12:39
          回复
            莫名的对这首诗很有好感,大概是身为南方人从未到过多么苍茫荒凉的地方的缘故。我眼前分明现出了一条大河携着浊浪排空而来——越是这样壮阔的气象,越容易让人觉察出自己的渺小,也越容易将人的思绪带到很悠远的地方。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26 12:45
            回复
              我说不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愫啊——有些哀伤,也有些释然。这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那些饱经风霜的心脏上的刻痕,明明喧嚣的环境却莫名能够寂静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合着浪声,合着远山,或许还能够合着一只飞去的孤雁。此时此刻,眼中所见已不再是身处的这一方天地,而是广阔无垠的万里江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26 12:53
              回复
                我是没有去过黄河的——纵使去了也大约是不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情怀了。那个年代的世界很大,足够你的思绪延伸,延伸到你穷尽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而现在的世界太小,即便游历殆尽也不过区区半生——这让我很是感到惶恐。世界小了,人所能看到的东西的确是更多了些,可是,再也没有那么远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26 12:57
                回复
                  《凉州词》最触动我的,是它的感情,真真暗和了君子“哀而不伤”的意味。悲?的确是悲的,苍凉到静态的黄河与白云、隐约传来的由羌笛奏出的汉家《折柳曲》、永远吹不到的春风,这是多少征人游子和行客的心绪。可是它却又悲哀得光明磊落,满心皆是能容天下的气度,比之后世自哀自怨的酸腐文人高明了不知多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26 13:05
                  回复
                    王之涣所流传下的诗篇并不多,但一首《凉州词》就足够让后人惦念了他百千年。在这诗里,他不只是一个叫做王之涣的诗人,他是盛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1-26 13:07
                    回复
                      【二.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亲爱的朋友,一路走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1-27 17:55
                      回复
                        如今的人们似乎再也感受不到当年离别的情绪了——我们有电脑、有电话、有许许多多可以瞬间联系到远方之人的方法。可当年,没有。只要远行,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远行之人会彻底消失在你的生命里。你不知道他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做些什么样的事。而更有甚者,此生便后会无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27 17:58
                        回复
                          我难以想象王维是用怎样的不舍来写下的《渭城曲》——于我而言,仅仅与好友分别数年,思念便如潮水般蔓延得无法抑制。我想他的不舍是更深沉的。有人说,最悲痛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同样的,最深沉的别情,是不会将挽留之言说出口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27 18:02
                          回复
                            朝雨方霁,柳色正好,我却要在这一派清新的清晨送你远去。山高水长,我无从得知你的消息,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我的手,我亲爱的朋友啊,你就要启程,我该如何是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1-27 18:05
                            回复
                              我突然想到了韩寒电影的同名主题曲《后会无期》中的歌词: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27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