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号,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乖,摸摸头》作者大冰来到了岭南师范学院与学生进行了一场畅聊会,这也是大冰“百城百校畅聊会”的岭师站。
听说一本畅销书的作家今晚会来岭师演讲,而且这个作家还是著名主持人。我一向特别喜欢做电视而且还是作家的人,于是满怀期待的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课室等待这位名人的到来。之所以提前一小时,是觉得电视明星和畅销书作家来我校,应该会很多人来听,到时怕人满为患,没有坐的位置。但是,今晚来的人并不多。
今晚,有人去听怀念beyond的音乐会,有人去上课,有人去图书馆等等,面对形形式式的选择,我选择了听大冰的畅聊会。似乎,和大冰相遇,是一种缘分。
听说音乐会现场人非常多,气氛也很热烈,歌手是学校的乐队,反观大冰这边的畅聊会,座有虚席。
如果说音乐会以流行音乐文化以及beyond摇滚精神吸引大批观众,那么大冰则是靠文字魅力以及他的经历、观点分享吸引我们听讲的人了。至少,和他这次交流,我的认知又增添了不少,思想也有一点升华,他的所有话语足以发人深省。正如他所说,我不是来给你们洗脑,也不是跟你们说理论让你们有很大的启发或者思想升华,我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物,让你们真的有人过着你们想要的生活。今天和你们说的话,哪怕能为你们的那扇门打开一丁点儿门缝,也足够了。
也许,一场摇滚音乐盛宴让你热血沸腾;也许,图书馆看一晚上的书让你知识储备更多一些;也许,上了一晚上的课,你懂得更多的理论。但是,大冰的畅聊会却能让人重新认知一些东西,他的一些话能够长久萦绕在你的脑海,一些思绪会不停的围着你的头转来转去。
下面,我来说说大冰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吧,话语可能并不是准确的原话,但是大意差不多,大家多包涵。
第一,知识,就是把你知道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把它转化为见识甚至是胆识。一个学生问他:读万卷书,不如破万里路。我觉得读万卷书和破万里路都是很重要的,大冰老师您怎么看?然后大冰就按照上面那句话回答了他。大冰认为,判断一个人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他的“阅历”。现在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网络之类的进行阅读,学习知识,即使你在看路上的广告牌也算“阅”,包括“读万卷书”也是“阅”,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而没有把它转化为知识。而“历”就是你的经历,你通过所有知道的东西,把它转化为知识运用到解决事情上,就体现出你的阅历。完全点出了现在许多人读了很多书,但是总是做不好事情的原因,因为这些人往往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怎样把知道的转化为怎样做。
第二,你是喜欢文艺,还是喜欢当一个文艺青年的感觉?如果是后者,那么你只是一个文艺表演青年而不是文艺青年。大冰指出,有些人在豆瓣上发表言论装作文艺,其实他并不是真是喜欢这样东西而纯粹发表的言论,而是为了让人家觉得自己有文艺范儿才去生搬硬砌一些辞藻去发表。就像有的人买了个单反,但其实他并不是爱好摄影,只是想让人家知道我有单反,我算是个摄影师,快来看我多牛逼,其实自己单反怎么玩都不知道(感觉对啊,喜爱摄影的话或者真有水平,手机照样拍出杠杠的照片)。这句话,让我彻底反思,有时候我是真正喜欢做这件事,还是这件事会让自己、或者他人觉得有范儿才去做呢?
第三,多元生活,平衡生活。这个是我感受也挺深的。大冰的书介绍他是作家、电视主持、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画画师等等的职业,让很多人都有疑问,你做这么多事情,怎么分配时间?怎么分配精力?也有学生问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很多事情想做,但是怎么去取舍呢?学很多事情怕自己顾不及,不是应该专攻一样东西吗?大冰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问题:你吃饭的时候不会只要一样菜吧?你肯定是几个菜搭配,那你怎么吃呀?当然是吃完一口,吞下去了,再吃另一样。大冰认为大学生现在有很大的选择权利,你读这个专业,以后不一定做这个专业的事。你有时间,有精力,可以选择很多你喜欢你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做,等到你三十岁,你就会说:哎呀!当年怎么不做那些事呢!他说人不可以把所有精力、时间只放在一样东西上,就像一张桌子如果只有唯一一个支点,这个支点那天碎了,你就像桌子一样崩塌了。有的人把所有时间精力放在工作,家人、爱情什么别的都不管,当工作失去了或者受打击了,你整个人就崩溃了。因此多元生活、平衡生活就显得重要了。
第四,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我最不喜欢了。大冰说,自己并不太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他觉得这样说好像旅游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然后就辞掉工作、休学去旅游,他认为这样根本就是荒谬。他认为旅游就像吃饭一样正常,你不会某天突然充满热血说要去吃饭,就像你其实不应该突然某天充满热血说要去旅游一样。旅游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是维生素C一样,在条件允许,应该去旅游,补充维生素C,而不是因为那天有了冲动就丢掉所有东西说走就走。这确实点醒了许多曲解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意思的人。
大冰给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给我最深刻、我已经消化了的东西就是我上面说到的,还有一些可能细节忘记了。但就我记得的这些,足以让我头脑掀起一阵风暴。大冰会上还说到虽然你们人不多,但是不要紧,我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卖书,我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物,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我相信这里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值得自掏路费来的,因为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以后会是我的同类。
最后,大冰和他的朋友王继阳给我们弹奏演唱了一首送别,大冰说:“大家就伴随着歌声,挥挥手,离开会场吧。”这让我感觉好像看完一部电影,伴随着片尾曲,大家慢慢离场。“长亭外,古道边”王继阳唱着这首歌,送别每一位同学,我感觉仅仅两个多小时,台上的大冰仿佛是多年的朋友,聚旧过后,要依依不舍的分别似的。
看着别人离开的感觉,我感觉挺不好受的。可能大冰认为,让所有人看着他离开,还不如让他看着大家离开。也许这就行一个有个性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做法,大冰有着自己执拗而特别的告别方式。
感谢,大冰,那些尖刀炮弹似的话语,因为那更温暖人心,发人深省。
听说一本畅销书的作家今晚会来岭师演讲,而且这个作家还是著名主持人。我一向特别喜欢做电视而且还是作家的人,于是满怀期待的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课室等待这位名人的到来。之所以提前一小时,是觉得电视明星和畅销书作家来我校,应该会很多人来听,到时怕人满为患,没有坐的位置。但是,今晚来的人并不多。
今晚,有人去听怀念beyond的音乐会,有人去上课,有人去图书馆等等,面对形形式式的选择,我选择了听大冰的畅聊会。似乎,和大冰相遇,是一种缘分。
听说音乐会现场人非常多,气氛也很热烈,歌手是学校的乐队,反观大冰这边的畅聊会,座有虚席。
如果说音乐会以流行音乐文化以及beyond摇滚精神吸引大批观众,那么大冰则是靠文字魅力以及他的经历、观点分享吸引我们听讲的人了。至少,和他这次交流,我的认知又增添了不少,思想也有一点升华,他的所有话语足以发人深省。正如他所说,我不是来给你们洗脑,也不是跟你们说理论让你们有很大的启发或者思想升华,我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物,让你们真的有人过着你们想要的生活。今天和你们说的话,哪怕能为你们的那扇门打开一丁点儿门缝,也足够了。
也许,一场摇滚音乐盛宴让你热血沸腾;也许,图书馆看一晚上的书让你知识储备更多一些;也许,上了一晚上的课,你懂得更多的理论。但是,大冰的畅聊会却能让人重新认知一些东西,他的一些话能够长久萦绕在你的脑海,一些思绪会不停的围着你的头转来转去。
下面,我来说说大冰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吧,话语可能并不是准确的原话,但是大意差不多,大家多包涵。
第一,知识,就是把你知道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把它转化为见识甚至是胆识。一个学生问他:读万卷书,不如破万里路。我觉得读万卷书和破万里路都是很重要的,大冰老师您怎么看?然后大冰就按照上面那句话回答了他。大冰认为,判断一个人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他的“阅历”。现在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网络之类的进行阅读,学习知识,即使你在看路上的广告牌也算“阅”,包括“读万卷书”也是“阅”,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而没有把它转化为知识。而“历”就是你的经历,你通过所有知道的东西,把它转化为知识运用到解决事情上,就体现出你的阅历。完全点出了现在许多人读了很多书,但是总是做不好事情的原因,因为这些人往往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怎样把知道的转化为怎样做。
第二,你是喜欢文艺,还是喜欢当一个文艺青年的感觉?如果是后者,那么你只是一个文艺表演青年而不是文艺青年。大冰指出,有些人在豆瓣上发表言论装作文艺,其实他并不是真是喜欢这样东西而纯粹发表的言论,而是为了让人家觉得自己有文艺范儿才去生搬硬砌一些辞藻去发表。就像有的人买了个单反,但其实他并不是爱好摄影,只是想让人家知道我有单反,我算是个摄影师,快来看我多牛逼,其实自己单反怎么玩都不知道(感觉对啊,喜爱摄影的话或者真有水平,手机照样拍出杠杠的照片)。这句话,让我彻底反思,有时候我是真正喜欢做这件事,还是这件事会让自己、或者他人觉得有范儿才去做呢?
第三,多元生活,平衡生活。这个是我感受也挺深的。大冰的书介绍他是作家、电视主持、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画画师等等的职业,让很多人都有疑问,你做这么多事情,怎么分配时间?怎么分配精力?也有学生问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很多事情想做,但是怎么去取舍呢?学很多事情怕自己顾不及,不是应该专攻一样东西吗?大冰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问题:你吃饭的时候不会只要一样菜吧?你肯定是几个菜搭配,那你怎么吃呀?当然是吃完一口,吞下去了,再吃另一样。大冰认为大学生现在有很大的选择权利,你读这个专业,以后不一定做这个专业的事。你有时间,有精力,可以选择很多你喜欢你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做,等到你三十岁,你就会说:哎呀!当年怎么不做那些事呢!他说人不可以把所有精力、时间只放在一样东西上,就像一张桌子如果只有唯一一个支点,这个支点那天碎了,你就像桌子一样崩塌了。有的人把所有时间精力放在工作,家人、爱情什么别的都不管,当工作失去了或者受打击了,你整个人就崩溃了。因此多元生活、平衡生活就显得重要了。
第四,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我最不喜欢了。大冰说,自己并不太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他觉得这样说好像旅游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然后就辞掉工作、休学去旅游,他认为这样根本就是荒谬。他认为旅游就像吃饭一样正常,你不会某天突然充满热血说要去吃饭,就像你其实不应该突然某天充满热血说要去旅游一样。旅游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是维生素C一样,在条件允许,应该去旅游,补充维生素C,而不是因为那天有了冲动就丢掉所有东西说走就走。这确实点醒了许多曲解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意思的人。
大冰给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给我最深刻、我已经消化了的东西就是我上面说到的,还有一些可能细节忘记了。但就我记得的这些,足以让我头脑掀起一阵风暴。大冰会上还说到虽然你们人不多,但是不要紧,我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卖书,我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物,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我相信这里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值得自掏路费来的,因为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以后会是我的同类。
最后,大冰和他的朋友王继阳给我们弹奏演唱了一首送别,大冰说:“大家就伴随着歌声,挥挥手,离开会场吧。”这让我感觉好像看完一部电影,伴随着片尾曲,大家慢慢离场。“长亭外,古道边”王继阳唱着这首歌,送别每一位同学,我感觉仅仅两个多小时,台上的大冰仿佛是多年的朋友,聚旧过后,要依依不舍的分别似的。
看着别人离开的感觉,我感觉挺不好受的。可能大冰认为,让所有人看着他离开,还不如让他看着大家离开。也许这就行一个有个性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做法,大冰有着自己执拗而特别的告别方式。
感谢,大冰,那些尖刀炮弹似的话语,因为那更温暖人心,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