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剑的含锡量是17%-23%,在这个锡含量下,强度和硬度达到顶峰,但是塑性在3%以下。按这个数据,确实容易短。
包括研究秦陵的历史专家刘占成,现在也是这么认为。
不过刘占成是个历史学家,对冶金并不了解,因此只会生搬硬套冶金书籍甚至网上的一些说法。
目前对秦剑的检测,是数十年前进行的
当时的技术手段只检测了含锡量、硬度,而更精确的金相,并没有检测。
而所谓的塑性,网络帖子都是从含锡量和硬度来推的,并没有真实的检测值。
其实对于金属的特性,根本不能忽略金相仅仅凭元素含量来定论。
比如我国的百炼钢,光从碳含量来说,不过是个中碳钢,韧性有限,但是它的百炼步骤是使钢材料形成密密麻麻的叠锻层,在劈砍的时候,受力会沿着这些叠锻层分散,因此赋予百炼钢极好的弹性和韧性。
另如著名的大马士革钢,从组成成分上来说,磷含量超标几十倍,碳含量也超过1.5%,塑性也应很低,接近生铁,但事实上大马士革钢刀的韧性却出奇地好,就是因为大马士革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钢铁结晶体,与这个碳含量的高碳钢完全不同。
因此对于秦剑,由于现在缺少金相学资料,根本无法用所谓的锡含量来断定其脆性大。
事实上,现存的完整秦剑中,确实有剑身上有较大缺口的实物,而且明显是劈砍造成的。即便不是劈砍,能把剑打出如此豁口的力度,而剑却没有断。
如果真是连木棍都不如的玻璃,能有如此效果吗?
而近年来,由于国内相关研究手段的进步,对中国古代的一些青铜器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不少古代的青铜兵器都发现实际上是应用了铸造后冷锻、热处理等技术的。
而且人们也发现,中国古代虽然喜欢用高锡青铜,但也知道利用热处理技术改善其金相,使其获得良好的塑性。
因此,极有可能秦剑也是应用了类似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