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成了没有一本正经。这是很早时候看到的一个笑话的框架。几年至今,我想那个载体应该很难存活下去了吧。看客的口味变得越来越重,作者的水平越来越低。低俗之余更多的是臭不要脸的原地踏步。一切都在改变,没有灵活的变通,只能当做炮灰了吧。服务业一直是社会阶层最为卑微的。以前老说人都一样,不能就阶层而言,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偌大的城市,你暂时处在什么地位,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或说,没有所谓的看得起看不起。只是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看得起看不起一个人。没有高消费,用不起奢侈品,这不能自我安慰的说那是浪费钱,等你真正成为能那么一回事的时候,你自然不说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话。虽然消费观,不能代表一个人有没有什么。但一个人有没有什么,却可以影响他的消费观。独立,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常见的词语。五年以前,从学校出来那一刻,感觉我自己特成熟,那么小就可以赚钱,可以养活自己。后来大点了,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感觉书读的太少,懂得东西也不够,想在杭州独立是一件很难的事,不是经济,而是人情世故。更何况,杭州还是二线城市,一线就别提了。在于社会发生关系的时候是要保证一定的,或者极大程度的独立,这是重要的。但你想完全独立这是不可能的,你就算不跟其他人发生关系,你还要跟亲情,跟家庭有关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纯粹的独立姿态,也有人情世故的。随着生活里的漂泊,需要不断妥协自己的很多想法,渐渐的,偶尔会感觉那个还是不是自己,其实这没什么,这只是,生活将你原本的棱角磨的平滑了,棱角是会扎伤别人的同时伤害自己的。比如说我自己,本来我有些方面是很强势的,以前是我的老客,看到隔壁开了一家新店,去里面尝了新鲜,但是觉得不好,又回来找我了。换成以前的我肯定不会接,那是我的一种个性,既然觉得别人可能会好,还回来找我干嘛?我把这种看做是间接的对技术人员的一种侮辱。但到现在的状况,我会笑着帮他处理好。这不是说我没有个性了,只是个性的同时多了一份理性。而独立跟妥协其实不是一个矛盾的词语,就像民主和妥协,就是因为很多妥协才会带来民主。我们很多时候走在民主的路上,我觉得我们的观点,我们的犀利程度其实足够了,但我们缺少的反而是妥协跟协商的经商,民主有时候要跟独裁去协商的,要在邪恶面前妥协,那种妥协并不代表自己下一步变成邪恶的一部分,而是一种从时间,从代价来讲最小的一种从长计议,否则的话,一切都不妥协,民主就会变成独裁的另外一部分。生活对于创业者来说真的很不容易,愿望一直会高于现实。每个时段总是觉得每个时段的自己做的不好。而梦想总是想想而已。到达的很多,要达到的更多。韩寒说,你准备去打仗,你就得知道对面扔过来的不可能是面包,你准备去探险,就得明白山谷里没有七尺大床。对于在路上的人来说,以往的岁月可能是不断的迎接新人进来,以后的岁月可能就是不断的送旧人走出去。写东西的人都喜欢谈生死,觉得深刻,有人喜欢看透,有人喜欢解构,往往没经历过的人喜欢看着别人的东西感悟一堆,经历越多反而要说的越少。一切不是抱怨也不是宣泄。将心比心,便是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