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吧 关注:27,775贴子:538,223
  • 7回复贴,共1

来自东北学生的回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解滨生


1楼2014-11-24 10:17回复
     欣闻安徽黄梅戏学校(当时称为安庆艺校)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我们这批远在东北的学生奔走相告,学校的辉煌发展,使我们这批曾在安庆戏校读过书的学生欢欣鼓舞,并为之而骄傲。学校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设施齐备,从一般的艺术院校,到国家重点的中等专业艺术院校,从仅有十几名黄梅戏演员训练班,到明星璀璨,桃李满天下,使黄梅戏学校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办校道路,做为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书并从此走向艺术道路的学生来说,我为之庆幸,欣喜,也为之而骄傲。今天,我虽未终生从事黄梅戏的艺术,但是在其它姊妹艺术门类中,也从事了几十年的艺术工作,成了我终生的职业。


    2楼2014-11-24 10:18
    回复
      2025-07-13 19:15:30
      广告
      学校的生活和环境虽然艰苦,但是在学习上,在课程的安排上,在办校育人上,安庆戏校可以和国家任何一个艺术学校教学媲美。每天八节课,一个早功,一个晚功,学校练私功成风,直到晚上练私功的也不断,课程中有唱腔、文身段(内含指法、水袖、扇子等)、武身段、耙子、乐理、剧目,黄梅戏沿革、文化课等。各年部都配备了强有力的老师,当时教我们基功的是李长喜、龚云来老师,教唱腔的是邹老,教文身段的是吴贤福和邹胜奎老师,教 武身段的是万文华老师,代班排戏的是陈华轩老师,此外还有于老师、陈正国老师等,班主任是秦启霞老师,这些老师不但专业技术好,为人的品德也高,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他们本身都是好演员,但是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专业,把自己的心血全部的投入到了艺术教育事业上,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东北的学生格外的细心,南方的孩子来两遍,我们可能来三遍,而且早加课,晚加功,有些老师是偷着给我们上课,比如陈正国老师,是比较优秀的专业老师,我们都知道他的专业好,希望他给我上课,但当时他的政治身份不好,为了我们他偷偷的给我们上课。


      7楼2014-11-24 10:18
      回复
        由于老师们耐心的教导,同学们的刻苦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排演了大戏《珍珠塔》、《女驸马》、《天仙配》、《荞麦记》、《游春》、《夫妻观灯》、《打猪草》和《补背褡》。武戏还排了《三岔口》等剧目,1961年的秋季,我们回东北汇报演出,在四平向东北人民汇报了东北人学习演出的第一个大型黄梅戏《珍珠塔》,由我担任主演饰演男主演方卿(详见复印说明书)本剧的指导教师陈华轩老师还随队去东北,参加本剧回东北的汇报演出,演出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中共四平地委和四平专员公署的领导热情接见了我们(那时没有现在的五大班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报纸也发表了热烈情洋溢的报道,我们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应该说得益于老师们的辛勤教导,也得益于安庆戏校这种学习的氛围,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8楼2014-11-24 10:19
        回复
          严格的教学制度,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一旦进了学校就有一种自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而且不论年龄的大小,地域的差别,都去拼命的学习。而且当时又是那样的艰苦。比如,不分行当,早晨一把“大顶”就是十五分钟,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十几岁的孩子,十几分钟以后,连鼻涕带泪,每个学生地下一堆,浑身哆嗦不已,不管学生怎么样的哀求,老师就是不准你提前下来,而且手里拿着根细细的藤条教鞭,打一下一道红印,那是真疼啊!虽然是疼,但孩子们都明白这是老师在严格的管教我们,只有在这样的严格的教管之下,才会不断地出现优秀的学生,学生从小就明白“不吃苦中苫,难得甜上甜”的道理,虽然这些道理没有现代的某些道理那么先进,但就在这些朴实的道理中,安庆戏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的黄梅戏表演艺术人才,当时的训甲班,早功放开翻“串小翻”的时候,长长的练功室,在那条用麻绳子编的所谓地毯上(那时没有地毯,练功就是那种有细麻绳子编的所谓地毯,约一米宽,几十米长)能从最西的起端,翻到最东端,能翻50个小番的不足为奇,小胜利、龚洪涛,我们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


          9楼2014-11-24 10:19
          回复
            曾参加南花北移到安庆戏校学习的这批学生,如今俱已是一批六十以上的老人,虽从事工作各有不同,但只要聚会谈起安庆戏校,仍怀念这个令我们终生难忘的母校,它给我们一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回忆……


            12楼2014-11-24 10:19
            回复
              感动!希望东北黄梅戏剧团能再创立后来,南花北移再立起来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11-24 12:44
              回复
                留个小尾巴,防吞


                IP属地:柬埔寨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1-26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