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40贴子:40,840
  • 4回复贴,共1

转:20世纪以来金代契丹人和奚人研究综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世纪以来许多治史者在金代契丹人和奚人的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就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要总结,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方便。
一、金代契丹人和奚人军事活动研究
关于该方面研究,目前学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关于金朝初期奚人的军事活动,仅见孟古托力《辽金战争中的奚族》(《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第4期),该文分析了辽金战争中奚族由抗金到降金的过程,着重论述了萧干及其所建立的奚国与金朝之间的战争,并对萧干的军事才能给予充分肯定。关于金中期契丹人军事活动的论文,如赖家度《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历史教学》l962年第9期)对斡窝起义的背景、经过、作用作了详细的论述。
研究金末契丹人在金蒙战争中军事活动和有关乣军的论文发表的时间较早,而且国内外研究的论文也较多。余行迈《蒙古代金初期契丹人之投效》(《东方杂志/40卷4期,l944年)全面考察了蒙古攻金时金朝各地契丹人纷纷投效以及他们投附蒙古后所做的贡献。佟宝山对蒙元时期的契丹人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涉及金蒙战争的契丹人军事活动的论文主要有二篇,《蒙古军中的契丹将领》(《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8年第2期)分析了契丹人投蒙后,在蒙古攻金灭宋的战争中所做的贡献;《论契丹人在蒙元时代的影响》(《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探讨了契丹人投效蒙古后,在蒙古灭金、西征、攻宋战争中的军事贡献,进一步肯定了契丹人在蒙元统一全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著作和论文对金代契丹人的军事活动进行整体论述。巴雅尔在《金国的民族关系和成吉思汗的对金战略》(《内蒙古师院学报》1981年第3期)对斡窝起义、耶律留哥反金及金末契丹人对蒙古的归附和在蒙古灭金战争中的作用作了探讨。陈述《大辽瓦解以后的契丹人(《辽金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对辽朝瓦解前后契丹人的动向,金治下契丹人的大起义,金末契丹人投效蒙古等军事活动作了认真的探讨。冉守祖《金代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河南大学学报》l987年第4期)探讨了不同时期契丹人起义以及起义的影响。刘素云《金代东北契丹人民的反抗斗争》(《博物馆研究》1991年第3期)对正隆、大定年间的契丹人起义在东北地区的活动情况及金末及乣军、耶律留哥在东北地区叛金的情况作了探讨。周峰《论金章宗的北疆经略》(《北方民族》2003年第l期)对金章宗时期契丹人在抗击蒙古的战争中的活动,特别是对守卫北疆的乣军之叛乱作了论述。周峰《论金末的东北边政》(《辽金史论集》第十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论述了金对耶律留哥起义的镇压,以及在金蒙争夺东北的战争中契丹人的军事活动。
另外,关于金代的乣军也有一些成果,多数是从乣军的任务、民族构成、军事编制以及“乣”读音等方面进行探讨的,但大多也涉及到了虬军的军事活动。黄时鉴《木华黎国王麾下诸军考》(《元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28年)在论述木华黎麾下的兵种时谈册契丹军在蒙古西征南下时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乣军作了专门的论述,认为由契丹等族组成的乣军在蒙古攻金战争中起关键作用,乣军的叛金和蒙古利用乣军的力量攻金是金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元史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1983年)对辽金元三朝的虬军作了详细的考述,重点论述了金代乣军,对金代乣军的民族构成和军事行动作了深人探讨,认为金代的乣军中包含契丹人,他们的军事活动对金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IP属地:天津1楼2014-11-22 21:39回复
    二、金代契丹人和奚人政治活动与地位研究
    关于金朝契丹官员政绩的研究,不仅论文较少,而且比较泛泛,有的是关于某个官员的官职考证。刘凤翥、于宝林《萧仲恭墓志考释》(《民族研究》l981年第2期)通过对该墓志铭的破译及结合文献资料,详细考释了萧仲恭的生平事迹,从中可见萧仲恭在金代的政治活动。冯继钦《契丹人在金代的政绩和地位》(《沈阳文史研究》第三辑,l988年)对金代契丹人在政治等方面的贡献作了初步探讨,兼论契丹族政治官员在金代的地位,但只是列举了金代契丹族官员的任职情况。贾祥恩《试论金代的民族政策》(《辽金史论集》第八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对金初契丹官员在稳定金朝政局方面的重要作用和金中期契丹官员的地位作了初步探讨。王淑英《奚人萧裕与海陵王的关系——兼释复辟辽朝活动的失败》(《北方论丛》l998年第l期)首先论述奚人萧裕参与海陵王夺权政变及帮助海陵王铲除异己势力并最终官至极品,其次论述了萧裕反金复辽的过程,认为萧裕与海陵王关系的复杂性是由于金初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等深层次的原因决定的。刘浦江《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金代契丹小字墓志残石考释》(《考古》l999年第5期)在朱志民《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金代博州防御使墓》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墓志铭和文献记载的详细对比分析,认为该墓主人在所处的时代、经历、出身、族属、官职等方面都与《金史》记载的移刺斡里朵相吻合,只是墓主人在任博州防御使的时间上与《金史》记载不同,但作者仍认为墓主人可能是移刺斡里朵。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墓主人是《金史》所漏载的契丹族官员,比如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契丹小字(金代博州防御使墓志铭)墓主非移刺斡里朵——兼论金朝初期无“女真国”之国号》(《满语研究)2007年第l期)就是这种观点。周峰《金代的赈灾与救济》(《北方文物)2001年第l期)谈到金代廉吏捐出自己的俸禄救助百姓,其中主要论及了契丹人移刺益任霸州刺史时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属下争相效法,全活很多人的事迹。
    三、金代契丹人和奚人迁徙及分布研究
    关于金代契丹人的分布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学者涉及,张云波《金代女真之配布及对契丹人之处理》(《文史教学》第1期,l941年4月)论述了金代契丹人作为屯田军与女真人一同南下中原,以及契丹农牧民大起义以后女真统治者对契丹人的迁徙,从而改变了契丹人的分布地。
    直到20世纪90年代,对金代契丹人分布研究才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这些研究多数是从契丹人的活动来考察其分布的地域。冯继钦《金代契丹人分布研究》(《北方文物》l990年第2期),通过考察金代契丹人反金活动所导致的契丹人迁徙来探讨契丹人的分布,运用了大量的地理方位界定契丹人活动的区域,从而阐释了契丹人在金代的分布状况。冯氏《从战迹和官职看契丹人在蒙元时期的分布》(《北方文物》l995年第2期)通过对蒙元时期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各地契丹人的军事、政治活动来论证契丹人在蒙元时期的分布情况。这两篇论文可以说是论述金元两代契丹人分布状况的姊妹篇,为我们了解金元时期契丹人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方便。孙进己《契丹、奚族史研究》(《北方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从金代契丹人的几次大的迁徙来论述契丹人的分布,并对金末契丹人流向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对金代契丹人区域性分布作了探讨,如田淑华《辽金时期奚族在承德地区活动史迹探考》(《北方文物》l997年第4期)从奚族活动的区域及其所留下的相关文物和遗迹来探讨辽金时期奚族在承德地区的分布情况。申友良《辽金元时期东蒙古地区人口迁徙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l996年第l期)谈到金代东蒙古地区的契丹人迁徙,在与女真人、蒙古人、汉人的杂居过程中逐渐地与这些民族融合。此外,有的学者对金代契丹人口的迁徙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民族融合作了分析,如石方的《金代人口迁移与民族融合》(《辽金史论集》第九辑,中州古籍出版社,l996年)谈到了契丹人在金代被迁往内地及中原,在民族杂居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融合。王德忠《金朝社会人口流动及其评价》(《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论及了金代契丹族人口的流动,认为金朝契丹族人口有三次大的流动,即余睹叛金后契丹人的大逃亡,斡窝起义后金廷对契丹人的迁徙,特满群牧起义后契丹人的流动,这些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契丹人与其他民族的融合。


    IP属地:天津2楼2014-11-22 21:41
    收起回复
      总结性文章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22 22: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