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祭黑龙江吧 关注:11贴子:823

嫦娥打水漂与美国登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次,嫦娥五号T1从月亮边上潇洒自如地“漂然”回来,在给我们带来偌大惊喜的同时,也突然像揭开谜底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茅塞顿开的“恍然大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22 18:09回复
    一、T1为什么要“漂”回地球?
      我们先来重复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T1是嫦娥五号的先锋官,先行帮嫦娥姐姐探路来也往返80万公里的路程,本来就迢遥凶险,危机四伏,可是好不容易回到家门口,还要接受更加危险的“打水漂”极限考验,那些在飞控大厅里坐得舒舒服服的中国航天科学家们,为什么非要让自己的“宝贝疙瘩”去九死一生地去赴汤蹈火呢?
      当一个月球探测器离开月球引力场,进入地球引力场之后,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其速度会越来越快,在到达地球大气层边缘(距地面120公里)时,探测器的速度便几乎达到了每秒11公里,接近每秒11.2公里第二宇宙速度,在这个时候,对飞行器最大的威胁,便是穿越稠密大气层时空气分子与探测器表面因为摩擦而形成的高温。
      对于航天器穿越大气层时产生的上几千度的高温带来的危害,我们印象深刻。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为隔热层损坏,在返回地球穿越大气层时,温度高达摄氏1400度的空气从隔热层破损处冲入左机翼后融化了内部结构,致使机翼和机体融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所以,航天器要想安全回到地球,啥都不用讲,第一条就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就是给航天器降温。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地球人所有的太空探险活动都是单向行动,所有的宇航员都成了“肉子打狗,有去无回”。
      为了避免让宇航员在大气层的高温中烧成灰烬,科学家就必须绞尽脑汁给航天器在返回时降温,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努力,航天科学家发现有两个途径可以实现降温需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22 18:09
    回复
      2025-05-17 08:27:33
      广告
      第一个途径,便是给返回的航天器穿一件能够完全扛得住高温的外衣,让航天器直接冲过大气层,比如,在航天器外面包裹高温陶瓷,再加抗烧蚀材料,这些材料一边燃烧一边挥发,带走过高的热量,使得航天器始终处在安全的温度以内。但是,这个办法只是对降落速度在每秒7.9公里(第一宇宙速度)左右的航天器有用,比如说,加加林乘坐的“东方一号”,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联盟TMA-22”飞船,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有离开“天宫一号”返回地球的“神舟”飞船,这些返回飞行器离开轨道飞行器(高度一般在距离地面350-400公里)之后,进入大气层时速度都在每秒7.9公里左右。可如果返回飞行器的速度远远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时,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抗烧蚀技术就完全不够用了,所以就得另寻他法。
        第二个途径,返回飞行器采用“太空打水漂”来给自己减速,比如这次嫦娥姐姐的先锋官,在刚开始进入亚太空的稀薄大气层时,速度是33个马赫,而跃起再回大气层之后,速度便减到了第一宇宙速度左右,所以,摩擦带来的高温便降到了飞行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了。
        对这次嫦娥五号探测器所采用的“太空水漂”,我们不做别的军事意义上的解释,“打水漂”的主要意图,实际上就是通过减速来起到对航天器所受高温进行降温的作用。
        有人问了,既然高速穿越大气层这么危险,那为什么不让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之前早早的就点燃反向火箭,以此来进行刹车减速呢?
        看官,你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可是实际情况是,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体积都很小,携带的那点燃料都只够进行姿态微调,不可能用反向喷射来减速,即使是美国航天飞机那样的大家伙都没法携带那么多的燃料,所以,目前人类返回地球的航天器都不可能利用反向火箭来减速,也就是说,目前人类所有的返回飞行器在进入大气层之前,都不可能具有明显效果的刹车能力。
        以上,我们哆哆嗦嗦讲了那么多废话,目的就是要引出下面这个争论已久的敏感话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22 18:10
      回复
        二、当年,“阿波罗飞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前面,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了飞行器返回地球的两种方式,一是扛住高温直接冲过大气层,二是通过“打水漂”来减速降温。那么,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之后,阿姆斯特朗他们是如何回到地球的呢?他们乘坐的“指令舱”是通过直接冲过大气层返回地球,还是通过“打水漂”回到地球的呢?
          2011年8月11日,美国“猎鹰”HTV-2飞机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在独自飞行并返回地球时失去联系,实验失败,其后,美国取消了这个项目,这意味着迄今为止,美国人还没有成功掌握高超音速飞行器“太空打水漂”的全部技术。
          所以,1969年7月24日,“阿波罗11号”的指令舱,没有采用“打水漂”来减速降温,换句话说,当年美国人更不可能掌握太空“打水漂”的技术。
          所以,当年“阿波罗11号”是挟雷霆万钧的第二宇宙速度,以大无畏的精神冲进了大气层,依靠天顶星一般神奇完美的抗烧蚀技术穿过大气层,安全返回地球,溅落到了太平洋中。三个宇航员自己脱掉宇航服,自己爬出指令舱进入救生船,那副悠闲自得的神态,哪里像是在无重力状态中度过了8天又13个小时,倒像是在加勒比海上垂钓度假。
          问题这就来了,美国早在1969年就拥有了抵抗五千度高温的能力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22 18:10
        回复
          我们来看看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大气层后是如何对付高温的。
            航天飞机以24马赫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后,开始无动力滑翔,其间,“不断横向滚转至90度,用主动丧失升力来降低高度,用增加迎角来降低速度,但横滚有自然的转弯倾向,所以航天飞机要时不时反向横滚一下,用S形航迹来保持基准航向。……航天飞机的操纵特性据说和一块飞行的砖头差不多,而且返回时必须沿一条精细计算过的在瞬时气动加热和累计气动加热之间最小化的路径下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热负荷,使用要求非常高”。
            以略高于第一宇宙速度的8.1公里/秒进入大气层的航天飞机,必须冒着极大的风险,以杂技一般极其精密复杂的操控动作来防止机面温度过高,但都没能完全取得成功,并为此付出了“哥伦比亚号”的惨痛代价,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而这已经是八十年代的技术了,那么,1969年的“阿波罗11号”,又是怎样承受住第二宇宙速度带来的更高的温度的呢?
            很明显,美国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22 18:11
          回复
             三、美苏太空争霸的最终意图是什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在太空中争霸,不惜血本,你追我赶,尤其是在登月的竞争中,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今天,我们又来思考这个问题,几十年前,美国和苏联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拼命想登上月球,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那个时候,美苏在登月上拼命争夺,表面上无非是这样几个理由:
              1、炫耀科技能力以证明自己社会制度的先进;
              2、收集氦3;
              3、建立外太空殖民地(尽管没好意思明说);
              4、balabala……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也不全对,起码收集氦3不对,因为那个时代,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还没有饥渴到那种程度,即使觉得能源短缺,在沙特或者西伯利亚多开几个油井就解决了,哪里还用的着跑到月球上去提取氦3?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道理美国人和苏联人还是懂的。
              所以,美苏争夺月球,必有他图,只是大家心照不宣,不便说破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22 18:11
            回复
              三、美苏太空争霸的最终意图是什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在太空中争霸,不惜血本,你追我赶,尤其是在登月的竞争中,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今天,我们又来思考这个问题,几十年前,美国和苏联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拼命想登上月球,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那个时候,美苏在登月上拼命争夺,表面上无非是这样几个理由:
                1、炫耀科技能力以证明自己社会制度的先进;
                2、收集氦3;
                3、建立外太空殖民地(尽管没好意思明说);
                4、balabala……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也不全对,起码收集氦3不对,因为那个时代,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还没有饥渴到那种程度,即使觉得能源短缺,在沙特或者西伯利亚多开几个油井就解决了,哪里还用的着跑到月球上去提取氦3?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道理美国人和苏联人还是懂的。
                所以,美苏争夺月球,必有他图,只是大家心照不宣,不便说破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22 18:12
              回复
                对登月进行打脸,太小儿科,已经不是目的了,我们要通过分析登月失败的原因,来判断美国人的太空核武库战略,才真正有价值,才能对美国目前的核战略有所警惕。
                  比如说,那个神神秘秘的X-37b到底是干什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22 18:12
                回复
                  2025-05-17 08:21:33
                  广告
                  近几年来,美国的一些解秘资料,透露出了美国当年以举国之力登陆月球的真实意图。
                    2014年7月24日,CN N 援引近期解密的一份美国军方文件报道说,当年美国人对月球的设想可不止这些。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迫于苏联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考虑到苏联在航天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美国军方曾经设计了一份率先在月球建立军事基地的方案,甚至考虑利用月球测试和部署核武器。美国军方当时认为,在月球上建基地是“形势所迫”。
                    1959年9月,苏联向月球发射首个不载人的硬着陆探测器“月球2号”。这一消息令冷战时期的美国倍感焦虑,美军“地平线计划”随即诞生。
                    这一项目的介绍文件开篇写道:“需要在月球上设立有人驻扎的军事哨所。”
                    文件说,美国亟须保护并发展月球这一地球天然卫星,而这样做也是为保护美国人的生活。“如果让苏联率先建设月球哨所,美国的声望将严重受损。”
                    文件指出,“地平线计划”获得的重视程度应等同于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一旦建成,月球军事基地将受控于一个统一的太空司令部。”
                    计划两步走
                    按美国军方设想,美军将于1964年开始在月球上建设基地,预计5年完工。
                    美军为“地平线计划”制定了详细方案,包括利用绘图和数学公式加以解释。方案考虑了月球的重力和磁场情况,以及缺水和缺氧的困局,同时指出将设计特有的月球舱和宇航服。
                    项目设计者还在几张月球图片中划出了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
                    计划的第一步是让10至20人在月球建立一座可持续的基地,那里可以制造氧气和水。其他物资将由航天飞机送上月球;第二步则是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
                    按CNN的说法,上世纪60年代,美苏核军备竞赛激烈,而“地平线计划”也考虑了在月球表面或月球附近测试核武器。
                    而在这些美国军人当中,最狂热的要数美国空军“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霍默尔·布谢依准将。更惊人的是,一旦美国在月球上的军事基地建成之后,美国政府将宣布月球为其领土,绝对不允许苏联人踏上月球半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22 18:12
                  回复
                     我们再来看“网易探索”的另外一篇网文《美国冷战时期机密计划曝光 建基地炸月球偷情报》:
                      综合外国媒体7月24日报道,为纪念尼尔?阿姆斯特朗历史性“月球漫步”45周年,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日前解密并公开了一批机密文件,其中显示美国曾经计划军事化甚至炸掉月球。
                      “地平线项目”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军对月球环境进行了周密、系统的研究,考虑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军事基地以保护美国利益。
                      据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杰弗里?里切尔森介绍,1961年美国和前苏联的紧张关系达到顶峰,两国濒临全面核战边缘,再加上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美国越来越担忧自己在太空竞赛中落了下风。
                      “美方如此动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忧苏联可能先其一步登上月球。”里切尔森称,当时美国空军提出建造“基于月球的地球轰炸系统”,即在月球上设立一个能够向地球发射导弹的基地,“这显示出处于太空竞赛重压之下的美国有多么疯狂”。
                      而美国陆军的“地平线项目”,则详细拟出军事化月球的综合规划。这份报告于1959年完成,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建立月球基地的极端重要性,宣称只有全面控制近月空间才不会阻挡美国前进的脚步,其中写道:“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对于发展和保护美国在月球的潜在利益、发展自月球监控地球和太空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若有需要,它将成为研究月球和太空、在月球上开展军事行动的基地,也可成为科研基地。”
                      报告的第二部分列举了预算、后勤保障等具体实施方案。该项目的总预算为60亿美元,计划利用147枚“土星”A级火箭把人员和200吨以上的建筑材料运送至地球,整个计划预计于1966年完成。
                      不过,“地平线项目”没有通过可行性研究、最终不了了之。
                      炸掉月球
                      现已离世的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在1959年提出以一个极端的方式——炸掉月球——来结束当时的冷战僵局。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的解密文件,当时萨根建议开通“月球研究航班”,打算将一枚核弹头送上月球,而这枚核弹头必须够大,足以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的实力”。
                      幸而,美国空军判定这项计划弊大于利,假若月球真被炸毁、其碎片可能飞向地球,“如此显示美国实力太过危险。要告诉公众美国不会被苏联赶超,还有很多其他方法,破坏月球的原始环境没有意义”。
                      绑架苏联月球探测器
                      另一个名为“绑架Lu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1-22 18:13
                    回复
                      另一个名为“绑架Lunick(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的解密报告完成于1994年,详细讲述了美国特工如何窃取前苏联的太空机密情报。
                        当时,前苏联即将在国外举办一场现代工业成就展览,展品包括一个接近完工的Lunick月球探测器模型。于是,美国导演了一场经典的“交换司机”戏码,趁展品运输车停在路口等信号灯时,派出一名特工取代卡车司机,将模型运至秘密地点进行拆解、拍照,然后重新组装再原物返还。
                        “时至今日,没有迹象显示前苏联发现Lunick月球探测器模型曾被短暂借走。”报告中写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1-22 18:13
                      回复
                        很多怀疑美国等越镇实行的朋友,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之相关的许多照片、视频上,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几十年来美国太空战略的演变,一句话,支持太空战略的就是技术,没有技术支持,再辉煌的“****计划”都是镜花水月,只能骗人于一时,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欺骗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22 18:14
                        回复
                          其实,不用这些事后的解密或者爆料,我们猜都猜到八九分:美苏争夺月球,主要目的不是去搞神马氦2、氦3的东东,而是要抢先到月球上去建立一个核基地,部署大量的核导弹,从太空中对敌手进行核威慑。
                            我们试想一下,假如美苏当中有一方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导弹基地,就完全不怕对方先发制人发起核打击,即使苏联在某个时候发动偷袭,完爆美国核武库,还带完全摧毁了美国的第二轮、第三轮、第N轮的战略报复能力,而远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基地,也还可以雨点般地发射足够的核导弹,把苏联乃至整个地球炸成核废墟。由此,哪个国家在月球建立核基地后,基本上就处于了不败之地,这是核对抗中任何一个国家做梦都想拥有的双保险的制胜之道,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正是这样的美好愿景,才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举国之力,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疯一般地争夺月球的控制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1-22 18:15
                          回复
                            然而,计划虽然性感,现实却十分黯淡。
                              前苏联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原因,在登月战中败下阵来,美国在轰轰烈烈的登月疑似成功庆典后也黯然收场,双方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近地空间上,距离地表400公里的近地空间,成了美苏太空争霸的第二个战场。
                              苏联行动失败,放弃登陆月球可以理解,但是美国却是登月成功,后来也放弃了在月球上部署核武器的目标,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实际上,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美国人并不是认为在月球上建立核基地没有必要,而是美国人并没有真正成功登月,在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不得已放弃了月球战略,而把主要力量转移到了航天飞机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22 18:16
                            回复
                              2025-05-17 08:15:33
                              广告
                              实际上,人类在征服太空的步伐中,正确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发展稳定可靠的火箭往返技术,为安全送人和航天器上天打好基础;
                                第二步:稳步发展人造地球卫星技术,为在近地轨道上建立长期停留的空间站打好基础;
                                第三步:发展空间站,储备人员和物资(尤其是燃料),使之成为登月必备的桥头堡,空间站类似于海洋中的深水港,是所有巨轮出发的起点;
                                第四步:宇航员从空间站出发,较容易把飞行器加速到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登陆月球,然后飞行器以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的速度从月球返回空间站,再以第一宇宙速度从空间站返回地球;
                                第五步:人类在月球建立综合性的大型基地,并由此出发探索火星及深空。
                                这才是人类进军太空的必然步骤,先学爬,再学走,学会走,才会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1-22 1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