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中国古籍中有两类含义,一类相当于“文化”,包括学术、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等。孔子教弟子学文,那“文”既指古代文献——《三坟》、《五典》、《九丘》等,也指“礼”。而文学独立出来专指诗、散文、小说等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语言艺术,那是很晚的事。“文”的第二类用法则为“文饰”,包括外在的花纹、色彩、节奏、旋律等。刘勰对于“文”的构成的分析,主要是第一种里的文学。
刘勰说作文有两方面,一个是“情”,也就是文学的内容。一个是“采”,指文学的形式。
刘勰认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里他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情,情是决定作用的。情是文学的内容主体,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定的形式就是文采。关于“情”和“采”的关系刘勰是这样认为的:![](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40cfbe8d258ccbf1bbcb53229d9bcd4/ab583a39b6003af35d558e3a362ac65c1138b60d.jpg)
刘勰认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里他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情,情是决定作用的。情是文学的内容主体,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定的形式就是文采。关于“情”和“采”的关系刘勰是这样认为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40cfbe8d258ccbf1bbcb53229d9bcd4/ab583a39b6003af35d558e3a362ac65c1138b60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