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审美吧 关注:9贴子:177
  • 4回复贴,共1

刘勰《文心雕龙》里对于“文”的构成的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在中国古籍中有两类含义,一类相当于“文化”,包括学术、典章、制度、文学、艺术等。孔子教弟子学文,那“文”既指古代文献——《三坟》、《五典》、《九丘》等,也指“礼”。而文学独立出来专指诗、散文、小说等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语言艺术,那是很晚的事。“文”的第二类用法则为“文饰”,包括外在的花纹、色彩、节奏、旋律等。刘勰对于“文”的构成的分析,主要是第一种里的文学。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1-21 14:52回复
    刘勰说作文有两方面,一个是“情”,也就是文学的内容。一个是“采”,指文学的形式。
    刘勰认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里他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情,情是决定作用的。情是文学的内容主体,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定的形式就是文采。关于“情”和“采”的关系刘勰是这样认为的: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1-21 15:01
    回复
      上面主要是说情的决定作用。但刘勰也没同样认为采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采是情的载体。“文附质”(文采依附于内容)说的是形式为内容所决定,“质待文”(内容有待于通过文采表现出来)说的是形式对内容的意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情与采的完美统一,是刘勰所追求的艺术美。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11-21 15:06
      收起回复
        当然,不仅仅是文学了,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他的艺术比如绘画,对传统中国人来说也同样看重的是内容或本质,精神层面是决定性的,一幅画美不美最重要的不是写实而是意境决定的。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1-21 15: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