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年吧 关注:2,351,643贴子:45,263,225

【原创】《江雪》by琉璃飘灯(古风,尚书攻x妖孽密受,重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郁之,离开官场,来日山高水长,与我浪迹江湖,可好?





1楼2014-11-14 14:55回复
    二楼留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14 14:58
    收起回复
      2025-07-16 20:25:49
      广告
      【文案】
      ——郁之,离开官场,来日山高水长,与我浪迹江湖,可好?
      这话江渉一共问过温郁之三次。
      第一次,在那繁华京城。那人一身官服,英俊而沉稳,什么也没说,径自拂袖而去。
      第二次,在那流放路上,那人带着镣铐,疲惫却坚定,沉默半响,低声对他叹息:“抱歉……”
      第三次,敌国兵临城下,那人捧着他的脸,第一次清晰而坚定的承诺:“好。”只是这烽火狼烟连天起,那一个“好”字,一转眼,就被吹散啦。
      温郁之x江渉 1v1 HE
      攻受属性嘛,温柔沉郁攻x妖孽跳脱受?好吧,我希望我笔下的人物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式的一个词便可以概括。
      PS
      温郁之是攻
      温郁之是攻
      温郁之是攻
      不要逆cp了……


      4楼2014-11-14 14:59
      收起回复
        这个算是剧情简介?
        为三皇子服务的密探江渉,因被人陷害而无辜卷入了吏部尚书被杀案。而一切线索,都指向了属于太子阵营的户部尚书温郁之。
        为了调查案发那晚的真相,江渉便厚着脸皮死缠烂打的住进了温府。日夜的相处中,他也逐渐看到了温郁之的艰辛与无奈。
        吏部尚书的死亡打破了京城各方力量之间微妙的平衡,京城风起云涌,朝堂党争愈演愈烈,形势扑朔迷离。而温郁之与老师倾注了十几年心血的变法,最终因为太子谋逆而付诸东流。
        流放岭南的三千里道路瘴厉险远,温郁之能否重回京城?卷携在时代洪流里的温郁之与江渉,又该何去何从?


        5楼2014-11-14 14:59
        收起回复
          ps,此文为正剧。架空历史。
          不会开什么金手指,也不会有穿越重生等等的梗。如果想看萌文爽文的亲,可能要失望了。
          我最早的灵感是来着与中国的“贬官文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读过的古诗,可现在重新读起来,短短的20个字的感觉是那么的沉重悲伤。
          这种所谓的“贬官文化”,可以说是文人的清高,也更是他们的悲哀。
          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苏轼的“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还有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太多太多的句子,要列举起来简直列不完。而里面的情感也太浓重,太悲哀。
          那种文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不是迂腐,更不是虚伪,而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力量与坚持。


          7楼2014-11-14 15:02
          收起回复
            1 流放岭南
              元嘉三十七年正月初十,京城新年的气氛正浓。可再喜庆的气氛,也是传不进高墙之内的刑部大牢。
              太子逆谋案刚刚尘埃落定,是以此时的刑部大牢,几乎可以说是人满为患。
              狱卒点头哈腰的跟在宫里来的传旨太监后面,从昏暗的走廊一头走来,掏钥匙打开牢门上挂着的大锁,“叮呤当啷”的声音打破了牢内清晨的寂静。缩在墙角的囚犯只是抬起头看了一眼,看到捧着圣旨的内监之后,他只是稍稍的愣了一下,随即释然的笑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户部尚书温郁之,因涉太子谋逆,论罪当株。然帝念及旧情,从轻发落。削其官职,贬为庶民,流放梧州。命即刻启程,钦此!”
              “罪臣谢主隆恩。”
              两名狱卒上前,将温郁之拉起来,给他手脚戴上镣铐。对面牢房内的犯人却突然发疯似的冲了过来,身子撞在牢门上,门上的铁链发出“当啷”的一声闷响。他隔着栅栏努力的伸出手,仿佛想抓住温郁之的衣角。
              那人一头花白的头发,苍老的脸上布满皱纹和干枯的血迹,因连日的折磨本已浑浊的眼睛,此刻却亮的骇人。干瘪的嘴唇煽动着,拼命的想说点什么,可喉咙里发出的却是“咿咿啊啊”模糊不清的音节。
              可温郁之看懂了。
              他看懂了老人已经发不出声音,却在不断开合的嘴唇,是在不停的重复着三个字:
              活下去……
              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
              刚刚宣布自己命运的圣旨到来时都没太大情绪波动的温郁之,看到自己最敬重为的恩师此时的模样,突然泪流满面。
              他握住前来宣旨的公公的手,低声下气的恳请他:“再给我片刻。”公公以前是见过温郁之的,便没说什么,叹了口气,退到一边。
              温郁之走到自己老师的牢外,握住那只苍老的手跪下,对着老人一连磕了十几个响头。额头重重的磕在冰冷的地上,渗出血来。“咚咚”的磕头声在阴暗的牢房里回响,仿佛忠良之臣最悲伤的呐喊。
              从京城到岭南,出京畿道,过河南河北,取道淮南,横穿整个水波飘渺的烟雨江南,这才能到岭南境内。待这条三千多里的流放之路走完,一切还只是开始。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教义[1],可谓是“瘴疠而险远”。荒蛮之地,瘴气密林,条件艰苦都且不论,流人更是地位低下,受尽他人的白眼与排斥。
              温郁之走出牢房时背挺的很直,就像一根宁折不弯的青竹。
            *****
            [1] 《通典》


            8楼2014-11-14 15:02
            收起回复
              *****
                两个官兵押着温郁之向城外走去。清晨的街道上并没有太多的人,太子谋逆案牵连甚广,也许是这段时间见的多了,京城百姓对于押解人犯已经见怪不怪。
                出了城门,刚走出一里路,温郁之便听到了背后急促的呼喊和马蹄声。
                锦衣的青年飞快的策马赶来,一头长发全部往脑后梳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头顶的美人尖来。长发在背上松松垮垮的用一根绸带绑住,随着马背的起伏飘扬。侧颈上绘着的一朵盛开的鲜妍的芙蓉花。
                他喘息着下马,寒冷的冬日脸上却沾着细密的汗珠,可见赶来时是多么的匆忙。他大方的往两名官兵手中各塞了一锭银子,来到温郁之面前。
                “你回去。”温郁之说。
                “小晏我已经安顿好了,你别担心。”来人不理他。
                “你回去。”温郁之固执的重复。
                “我委托之人定会待他如亲弟,不让他受一点委屈。”来人自顾自说下去。
                “我叫你回去。”温郁之第三遍说。
                来人这回没说什么,往他怀里塞了一个打的很整齐的包裹,看着他的眼睛温和的笑了笑,将他散落下来的头发打理整齐,再举起袖子给他擦了擦脸:“无论你去哪,我都跟着你。”
                “你疯了!”
                来人不理他,径直转身牵过马匹,又大方的往两个官兵的手中塞了一大锭银子:“二位大人给个通融,在下只是跟随,绝不影响几位的行程。”
                “江渉,你这是何必……”温郁之叹了口气,眼里是满满的悲哀。


              9楼2014-11-14 15:03
              回复

                *******
                  时间倒退回三年前的京城。那时的江渉,还未认识温郁之。
                  元嘉三十五年,早春的天气还没有回暖。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还弥漫着薄雾的街道上。城西京城最有名的鹊桥街两旁的雕梁画柱也是静静悄悄。要说这京城的纸醉金迷,七分在皇城的夜夜笙歌,剩下的三分,便全在这城西弯弯绕绕的一条鹊桥街上。如意苑的赌局,灵音坊的舞曲,银红照的姑娘,千味堂的美食……这一圈酒色财气下来,直教人苏苏麻麻的直到骨头里,只恨不能醉死在这京城的十丈软尘之中。
                  银红照昨夜喧闹了一晚,姑娘们倚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嗲声嗲气的将恩客往门里迎,眼睛却不停的瞟着他们的腰包。而如今清晨时分,忙了一宿的姑娘们都还未起床,便是银红照最静的时刻。门口挂着的两盏大红灯笼燃了一宿,如今已经熄灭。昨夜鲜妍的色彩,如今却透出一股灰色的死气沉沉来。
                  江渉还穿着昨晚执行任务的夜行衣,在还是一片静谧的青楼楚馆连排的屋顶上使出轻功无声飞掠,动作像一只轻巧的狸猫。但只有江渉自己知道,他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轻松。肋下的伤口尽管已经做了简单的包扎,但还在不停的往外渗血,只是漆黑的夜行衣显不出颜色罢了。贴身的两个暗器带囊已经完全空了,如今身上只有两柄不到真正危急时刻不会使用的飞刀和一块贴身放置的刀片。而身后的人虽不算顶尖高手,但七八人行动整齐划一,可见配合极为默契。那些人不远不近的缀着,江渉饶了几圈都没能甩脱。
                  其实真要说起来,此时情形算不上太凶险,身后的敌人虽然人数上占优,但武功只能算是二流偏上。但也只有江渉自己知道,因为幼时顽疾,自己能坚持运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昨夜的任务是潜入礼部尚书朱通朱大人的府邸,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盗取一本帐册。任务直接由堂主下达,用密语写在素白的尺娟上,包在雕刻成鱼形的木片中,由江渉下榻的酒馆的跑堂送到他手里,仿佛某家小姐写与情郎之间颇有情义的“鱼传尺素”。在江渉看来,非常符合自家堂主快四十还整日风骚的性格。
                  江渉没有问委托人是谁,更没有问账册上记载了什么东西。这个任务不算太难,他便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花了两天时间在那位官员的府邸踩点,便于昨夜行动。
                  本来一切都极为顺利,他悄无声息的潜入那朱大人的卧房,摸到暗格,找到那本账本放入怀着。可就当他准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撤退时,卧房忽然一片喧闹,也不知是谁高叫了一声“有刺客”,然后整个院子在一瞬间灯火通明。他没有犹豫,立刻穿窗而出,可在落地的一瞬间,便被一群大家丁包围。更惊奇的是,这些所谓的“家丁”之间配合默契,且身手不凡,虽然不算顶尖好手,可绝不该是一个京官附上的护院的打手该有的水平。
                ********


                11楼2014-11-14 15:06
                回复
                  2025-07-16 20:19:49
                  广告
                  【咳咳,三皇子为什么叫宋询炳呢?因为我准备太子叫宋询嘉,二皇子叫宋询翼。甲乙丙,大家看出来了吗~~
                  不要怪我起名字敷衍,因为我自己就是个记不住名字的人。看小说的时候,尤其遇到数字军团,每次都记不住哪个是老几,每次都要往回翻去找,神烦神烦的。所以我便起了这么三个名字。希望到后面宫斗展开时,大家看到名字就知道我在说谁。】


                  13楼2014-11-14 15:07
                  收起回复
                    嗯,这是新楼。
                    对于我重新开楼,我很抱歉。
                    前面十五章,在情节上没有大的修改,细节上修了一些。准备从十五章之后开始动大手术。
                    以前看过的同学,愿意重新看一遍也行,不愿重新看一遍也行。晋江上有。网址在三楼。
                    还是那句话,我新手写文,大家多多包涵。
                    只要不是恶意挑衅,任何意见我都欢迎。你们的提议,往往能让我看到我的不足。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4-11-14 15:14
                    收起回复
                      唉,重新开楼,我也是要下很大决心的


                      20楼2014-11-14 15:30
                      收起回复


                        21楼2014-11-14 15:32
                        回复
                          4 温家儿郎(修)
                            温府坐落在离皇城只有两条街的地方,进门的影壁上提着御笔亲书的“国之栋梁”。说道温府,京城人最津津乐道的,不是年纪轻轻便是户部尚书的温郁之,而是他的父亲,温老丞相温言宽。
                            这位老丞相一生传奇。
                            温老大人平民出身,杭州人士。少年时参加科举,连中三元,为刚刚登基的皇帝破格录用。三十年前北燕欲意联合周边各国起兵犯楚,还是少年的老丞相孤身一人前往敌营,凭着一根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方之间,使联军瓦解。更是用一计反间计,让北燕君臣反目,上下失和,使两个国家之间的大战在还未开始时便消弭无形。
                            而十二年前,已到不惑之年的老丞相,却在京城离奇遇刺身亡。这件事情曾经轰动一时,皇帝震怒,下令彻查,誓要揪出刺客让老丞相得以瞑目。最后调查的结果是北燕人因为老丞相年轻时的作为怀恨在心,潜入京城报复刺杀。
                            而温夫人与丈夫几十年的结发夫妻,出了名的伉俪情深,当丈夫去世时,已经身怀六甲的她因为过度悲痛导致难产,生下幼子后便也撒手而去。
                            当时还是少年的温郁之在边境从军。当十六岁的少年在听到噩耗后连夜赶回京城时,等待他的,再无和美的家,只有父母的灵堂,和嗷嗷待哺的幼弟。
                          ******


                          23楼2014-11-14 15:38
                          收起回复
                            嗯,旧楼已经联系吧务删楼了,看的你们的评论我真舍不得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4-11-14 15:45
                            回复
                              2025-07-16 20:13:49
                              广告

                              **********
                                温郁之早晨从银红照回府,刚端起厨房张婶做的醒酒汤还没喝两口,自家宝贝弟弟便找了过来。温郁之的弟弟名唤“晏之”,父母过世后温郁之亲自给弟弟取的名字。
                                “晏”,安宁而美好的意思。
                                他不知道自己父亲当年是怎么想的,给了自己一个“郁”字,他这半生,便真的多在忧虑。他不求自己的弟弟能出将入相,只求他一世安稳,岁月静好。
                                十二岁的少年还没有完全长开,虎头虎脑的傻小子抱着一本论语:“大哥!我把《颜渊》都背完啦,你答应过我背完书便带我出去玩!”
                                温郁之一愣,并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做过这种许诺。一低头,便看到刚长到自己腰的少年,正仰着头用一双满是期待还带着一点忐忑的大眼睛望着他。这才发现自己最近忙碌,已经许久不曾关心过幼弟,确实疏忽了。
                                尽管外面下着雨,他还是一把将少年抱了起来,抽过他手上的书放到了一边:“小晏说背完了便是背完了,哥相信你,不检查了。走,哥带你上街去!”走了两步,就觉得胳膊发酸,才意思到如今十二岁的半大小子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小肉团,便颇为无奈的又将他放了下来。
                                十二岁的孩子正是最活泼的年纪,猫嫌狗不待见,雨天也不肯好好走路,踢踢踏踏的踢水玩。温郁之看弟弟因为能和哥哥一起出门便这么快乐,心下内疚,便放任他去撒野,难得的没说什么。
                                走过客来茶楼,一楼大堂里说书先生正讲的唾沫横飞,温郁之牵着弟弟从门口路过,正听到一声惊堂木响:“想当年温老丞相,左手持大楚使节,右手拿尚方宝剑,孤身一人前往敌营……”
                                温郁之瞳孔收缩,身形不自觉的晃了一下。晏之却毫无察觉,雀跃的叫了一声“是父亲的故事”,便立刻欣喜的冲进茶楼。
                                可见对于从未得到的父爱,少年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十分渴望的。于是郁之便放任弟弟在一楼听书,自己上了二楼雅座。
                              *****


                              37楼2014-11-15 19: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