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水月清音:
赞同艺术作用于生活。
疑惑艺术如何作用于生活。
这个疑惑,说是疑惑,实际上是自问自答。
自答以前,先引入一个概念——思维对接。
这段时间,我的意识里始终有一个隐约的概念,我很清楚它是什么,但我无法描摹它。
为此,我开了这一个贴子,希望从你们的意识形态中借鉴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强调物质的分级,相应的精神却始终缺乏明晰的分级制度。
换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在物质判断其价值,却很难判断其精神层面的价值。
就我所见,世间大部分矛盾皆源于精神层面分级制度的不明晰,如果可以建议一个明晰的精神分级制度,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没有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假设人类的精神,或意识形态,或思维能力,或者大脑结构模型共有十个阶段。那么,当人与人交流的时候,其统一意见的步骤即是双方进行阶段性衡量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假设你我在第四、五阶段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么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便会形成一个思维的对接,比如你通过专业或设计开启了第五阶段,而我通过哲学或各种杂项开启了第五阶段,此时我们的思维就能形成所谓的默契。
这种默契看似是难以诠释的虚无之物,实际上它是基于生理层面的应激反应,这就像是你我通过大脑神经元上的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对方,而网络则是一种特殊的传输通道。
语言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所谓交流,这一词汇从一开始就诠释了交流双方的意识形态变化。
交流的目的在于回流,其如化学作用之回流,可以提高反应时间并增加转换率。
对我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通过刺激释放信息,而后通过信息的反馈进行采样,而后选择性的将其储蓄,最后经过一定的加工将其内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熟练掌握了这一过程的各种反应与变化,继而察觉到一些很微妙的东西。
借此,我想自己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自我解答艺术与生活。
首先,艺术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自然的。
通常,我们会通过对人为艺术的欣赏,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基于密码学原理的解密,或者说所谓的艺术鉴赏水平等于利用自己大脑中的结构模型去破译创作者的思路。这个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便是之前所说的思维对接,其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对接是建立在时空错位的基础上的,或者说今天的我们可以与千年之前的人交流得益于其将自己的信息压缩在自己的作品中,而后通过遥远的时空向我们表达他自己,甚至是展示他的内心世界。
这就像是萧伯纳那句: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
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
艺术从来都不是纯粹的欣赏,任何研究艺术的人最终都会通向逻辑,即一件作品的结构语言。
为此,无论艺术演变为何种无法理解的形态,其最根本的作用永远无法脱离其原始范畴,更无法脱离人类这一结构模型的范式。
概而言之,艺术就是人。
或者说,人为艺术皆是以人为本,其结构过程无论多复杂,其本质都是为了传递信息。
再换一个角度说便是,艺术就是给人看的,而看的人的所谓欣赏,则是一种特殊的针对结构的解构,在这个结构过程中,存在这一个所谓的契合点,当双方能够产生契合,就会快速达成超时空的思维对接,继而通过交流产生回流。
至此,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扑哧,手误。
真正的问题是:在交流法则的前提下,欣赏者得到了属于自己回流,但属于创作者的回流到哪去了呢?
如果创作者是个现代人,那么好说,其所得到的回流是认可,即变相的名誉、财富、地位。
如果创作者是一个故人,那么就不容易解释了,欣赏者的感触是否会通过时空的逆流作用于古人呢?
感触,又是一个了不起的语言,真的无法想象词汇的创作者们究竟隐藏了多少结构在这些最容易被使用之人忽略的词语中。
转换思路,在此引入一个概念: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利益,一种是延时利益。
即时利益意味着所见即所得的交流。
而延时利益则是更为复杂的预判性,其意味着所谓的艺术创作者无论存在于哪一个时间点,都可以取得未来任何时间点的回流,或者说欣赏者的反馈。
为此,可以引入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一个超越了时空与人类思维的概念:任何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其从一开始就得到绵延于此时之后的时空中的一切好处,而这些好处如同前提的转换,或者说是前逻辑,甚至可以说是透支的信用卡额度,也正是这些前置的好处使其成为区别于普通人的艺术家,当然,也可以说是思想家,哲学家,设计师,科学家,政客,人类社会精英等等。
对我而言,这是人为艺术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建立在一个恒定的前提上:人为艺术是有意识的。
人为艺术如此,自然艺术呢?
如下图,自然艺术之意识在数千年的观察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明晰化的结构体系,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