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的心是住相的,也是有住相的感受的(一切感受都是念头).凡夫有住相的感受(也是一种念头)和妄念(即因住相感受而生起的念头),这两种念头都是业障,故而没有般若念头和神通(这两种其实也是念头,可称之为觉悟念头).觉悟念头就是心中没有业障,才能生起的念头,比如菩萨的不住相生心.
阿罗汉的心是不住相的,当然也就没有住相的感受了.不过,阿罗汉的不住相和菩萨的不住相是不相同的.阿罗汉是不见外面的事,不闻外面的事,只是通过禅定,息自己的一切妄念,达到不住相,而菩萨是和外界打交道的,菩萨的不住相是不把外界的事记到心中去,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但不把外面的事住到心中,保持心的空空寂寂,清净无染.阿罗汉的心虽然无业障,按理说应该有觉悟念头,但阿罗汉的心是没有任何念头的,包括觉悟念头.如果阿罗汉有觉悟念头,那他就不叫阿罗汉了,应当称之为菩萨.
菩萨的心是不住相的,当然也没有住相的感受(住相的感受也可视为妄念).但和阿罗汉不同,阿罗汉既没有妄念,也没有觉悟心念,菩萨是没有妄念,但是有觉悟心念,即般若智慧和神通.般若智慧是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正确理解,它既是觉悟心念,又可把人引向觉悟,这就叫做般若波罗蜜.神通其实也是般若智慧,是心真正能力的呈现.
佛的心是可住相可不住相的,由于佛实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一切感受都是空空寂寂的,故而佛心即使住相.也是没有住相的感受的,这就是佛和凡夫根本区别所在.由于佛破除了色的障碍.故而心中即使有色,佛心依然有觉悟念头,不像凡夫由于心中有业障而没有觉悟念头,这也是佛和凡夫重大区别所在.
阿罗汉的心是不住相的,当然也就没有住相的感受了.不过,阿罗汉的不住相和菩萨的不住相是不相同的.阿罗汉是不见外面的事,不闻外面的事,只是通过禅定,息自己的一切妄念,达到不住相,而菩萨是和外界打交道的,菩萨的不住相是不把外界的事记到心中去,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但不把外面的事住到心中,保持心的空空寂寂,清净无染.阿罗汉的心虽然无业障,按理说应该有觉悟念头,但阿罗汉的心是没有任何念头的,包括觉悟念头.如果阿罗汉有觉悟念头,那他就不叫阿罗汉了,应当称之为菩萨.
菩萨的心是不住相的,当然也没有住相的感受(住相的感受也可视为妄念).但和阿罗汉不同,阿罗汉既没有妄念,也没有觉悟心念,菩萨是没有妄念,但是有觉悟心念,即般若智慧和神通.般若智慧是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正确理解,它既是觉悟心念,又可把人引向觉悟,这就叫做般若波罗蜜.神通其实也是般若智慧,是心真正能力的呈现.
佛的心是可住相可不住相的,由于佛实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一切感受都是空空寂寂的,故而佛心即使住相.也是没有住相的感受的,这就是佛和凡夫根本区别所在.由于佛破除了色的障碍.故而心中即使有色,佛心依然有觉悟念头,不像凡夫由于心中有业障而没有觉悟念头,这也是佛和凡夫重大区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