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力
第一节 火力点
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火力点。两军交战,你每失去一个单位就少一个火力点,也意味着你将少一分战斗力。失去的单位越多,你的战斗力就消减的越大,作战能力也越差。所以应该尽量延长单位的“战场存活时间”,至少使作战单位不至于那么快的被摧毁。
单位延长存活时间的方式
1 、改变战斗单位“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战斗力。最好是能够弄出重装单位打轻装单位的局面,总之让自己的战斗单位法的“质量”强于敌人。自己的单位强于敌人的单位,存活概率、以及各项数值能力自然就高了。
2、分担平均伤害,竭力避免伤害集中在某一个单位身上,使敌方对我方投射火力造成的伤害平均分散起来。这样可有效避免战斗单位遭到快速摧减。
3、炮灰吸收火力,保护火力输出单位。火力主要输出单位 输出火力负责摧减敌人,敌人被摧减的越厉害 用来吸收伤害的炮灰受到的攻击威胁也就越小。炮灰用身躯保护 火力主要输出单位,火力主要输出单位输出火力摧毁敌人以保护炮灰。
第二节 火力饱和
一个1血的单位,你用1伤害的武器和100伤害的武器攻击效果是完全一样的。单位的血只有一,摧毁它只需要1的伤害就行了。100伤害中只有1的伤害是有实际意义的,其余99可以说是毫无意义,都浪费掉了。
举个例子、比如原来两下就能消灭的敌人单位,有可能被你5个或者10个单位同时瞄准并开火攻击。而事实上只需要2个单位同时攻击就能将其摧毁,其余打在这个单位身上的炮火都在毫无意义中流失掉了。
各种形式的火力的浪费使你无法发挥出最佳战斗力。本来的100战斗力你可能只使用发挥出了60,或50。浪费与不浪费的战斗力天差地别,合理安排控制好火力输出,尽量别使它们在毫无意义的攻击中被浪费掉。
火力饱和就是指足够消灭敌人的火力,当你投射的火力已经达到摧毁敌人的效果,再继续投射火力已经没有意义,纯粹就是在浪费火力而已。
用住够消灭敌人的火力来摧毁敌人。
第三结 火力密度
一个拿刀的人能够攻击到他周围半径1.5米的物体,一个拿矛的人能够攻击到自己周围半径3到4米内的物体,一个拿枪的人则可以攻击到周围半径数百米的物体。任何作战单位都有自己的一个攻击距离,攻击距离构成一个火力半径,以火力半径成一个火力可触及范围--可攻击范围。
单位与单位间的攻击范围可以相互重叠,火力半径越大,可攻击范围就越大,火力重叠的就越厉害。
可攻击范围重叠的越厉害,火力密度就越高,火力密度越高进入这个区域的敌人受到的伤害越集中越高,你在这个区域内的战斗能力也就越强。
这个很好理解:假设有一群古代军人装备有5米长矛,并且密集的集中在一起。由于矛够长后面数排的士兵的长矛都可以伸到前方。如果你不要命的冲过去,也许你很厉害能够应付1、2只矛头,但是!你很可能将要面对的是5、6只矛头或者更多的矛头的同时攻击。矛的长度就是这群古代士兵的可攻击范围,矛够长可攻击范围够大能够同时重叠5、6个持矛士兵的“火力”。任何敢于冲过去挑战的人都要同时面对5、6个或者更多士兵的群攻。
假如这群士兵用的是刀呢?刀的攻击范围实在有限,后排的士兵无法攻击到前方的敌人,前方的士兵只能支援帮助挨在身边的友军。这时候你再度挑战这些士兵,冲过去只需要面对2、3个士兵的威胁,这比如对付一群攻击范围更广的矛兵要轻松容易许多。
可攻击范围越广,火力重叠的也就越厉害。可攻击范围广的单位比范围小的单位在火力重叠,制造密集火力方面更具优势。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士兵、由于古代士兵可攻击距离十分有限,所以采取高度密集的阵形来维持火力。现代士兵可攻击范围作战半径是古代士兵无法比拟的,即使相互之间站的十分稀疏也能维持相当的火力密度。
那么可攻击范围作战半径是否是改变影响作战士兵排列密度的原因?当然不是这个原因,论到这里只能说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短的单位比攻击距离、作战半径长的单位更需要密集的阵形。
无论单位攻击距离是长是短,只要排的越密集,火力就越集中,战斗能力就越强。
真正淘汰密集阵形的东西可不是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的长短,而是大面积杀伤性武器的出现。最早是机枪,一次射出大量子弹来射杀前方的敌人,然后是各种炮火覆盖、飞机轰炸,还有就是核武器的出现,几十万人要是集中在一起,打一下就没了。
第四节 密集阵形
密集阵形是为了集中火力,提高在某一区域的火力密度,从而增强做战能力。但是密集阵形又受到面积性杀伤武器的限制。在面积覆盖武器威胁下!只能通过延长攻击距离、作战半径来做到即使阵形稀疏也能保持火力密度。
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短的单位在面积性武器的威胁下做战效能比攻击距离、作战半径长的单位低下。因为攻击距离越短就需要越密集阵形才能维持火力密度,而面积性武器又威胁到密集阵形的存在。这一点导致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短的单位比之攻击距离、作战半径长的单位更难形成火力密度,所以在面积性杀伤武器的影响下,做战效能远没有攻击距离长、作战半径大的高。
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面积武器或不大量存在、难以产生威胁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密集队形的,而且是越密越好。越密集因攻击范围重叠产生的火力密度就越高,做战能力就越强。
密集阵形可以带来巨大的火力密度,但是面积覆盖性武器的出现以及大规模使用,让密集阵形变的脆弱而易受打击。
我们如果将兵力稀疏开来必然将付出牺牲火力的代价,一支部队的火力强弱直接影响到战斗力。我们需要在保证火力的同时削弱面积覆盖性武器的威胁。
这听起来很矛盾,保证火力就必需提高阵形密度,密度越高受到面积覆盖性武器的威胁就越大。
其实这并不矛盾。很简单,密集小股部队,降低平均密度!如果你将你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一起当然能够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更容易受到覆盖性武器的威胁。但是如果我们将这集结的一大群部队,分散成若干个小部队,再将这些小部队分别调往各处。每一处的小部队保持密集维持火力,队与队之间相隔有距离保持稀疏。小部队灵活面对覆盖武器容易逃离躲开,即使一队覆灭,仍然还存活着许多力量。单个小队看似密集,但是结合其它分布在战场上的小队来看,你的平均战场密度还是很稀疏的。
这就是集中、密集小股力量,稀疏的是战场平均密度。
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作战单位密度越大,重叠产生的火力就越强。
任何对象、物体都有自己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容纳的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维持最终达到的火力密度是有尽头的有极限的。
第一节 火力点
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火力点。两军交战,你每失去一个单位就少一个火力点,也意味着你将少一分战斗力。失去的单位越多,你的战斗力就消减的越大,作战能力也越差。所以应该尽量延长单位的“战场存活时间”,至少使作战单位不至于那么快的被摧毁。
单位延长存活时间的方式
1 、改变战斗单位“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战斗力。最好是能够弄出重装单位打轻装单位的局面,总之让自己的战斗单位法的“质量”强于敌人。自己的单位强于敌人的单位,存活概率、以及各项数值能力自然就高了。
2、分担平均伤害,竭力避免伤害集中在某一个单位身上,使敌方对我方投射火力造成的伤害平均分散起来。这样可有效避免战斗单位遭到快速摧减。
3、炮灰吸收火力,保护火力输出单位。火力主要输出单位 输出火力负责摧减敌人,敌人被摧减的越厉害 用来吸收伤害的炮灰受到的攻击威胁也就越小。炮灰用身躯保护 火力主要输出单位,火力主要输出单位输出火力摧毁敌人以保护炮灰。
第二节 火力饱和
一个1血的单位,你用1伤害的武器和100伤害的武器攻击效果是完全一样的。单位的血只有一,摧毁它只需要1的伤害就行了。100伤害中只有1的伤害是有实际意义的,其余99可以说是毫无意义,都浪费掉了。
举个例子、比如原来两下就能消灭的敌人单位,有可能被你5个或者10个单位同时瞄准并开火攻击。而事实上只需要2个单位同时攻击就能将其摧毁,其余打在这个单位身上的炮火都在毫无意义中流失掉了。
各种形式的火力的浪费使你无法发挥出最佳战斗力。本来的100战斗力你可能只使用发挥出了60,或50。浪费与不浪费的战斗力天差地别,合理安排控制好火力输出,尽量别使它们在毫无意义的攻击中被浪费掉。
火力饱和就是指足够消灭敌人的火力,当你投射的火力已经达到摧毁敌人的效果,再继续投射火力已经没有意义,纯粹就是在浪费火力而已。
用住够消灭敌人的火力来摧毁敌人。
第三结 火力密度
一个拿刀的人能够攻击到他周围半径1.5米的物体,一个拿矛的人能够攻击到自己周围半径3到4米内的物体,一个拿枪的人则可以攻击到周围半径数百米的物体。任何作战单位都有自己的一个攻击距离,攻击距离构成一个火力半径,以火力半径成一个火力可触及范围--可攻击范围。
单位与单位间的攻击范围可以相互重叠,火力半径越大,可攻击范围就越大,火力重叠的就越厉害。
可攻击范围重叠的越厉害,火力密度就越高,火力密度越高进入这个区域的敌人受到的伤害越集中越高,你在这个区域内的战斗能力也就越强。
这个很好理解:假设有一群古代军人装备有5米长矛,并且密集的集中在一起。由于矛够长后面数排的士兵的长矛都可以伸到前方。如果你不要命的冲过去,也许你很厉害能够应付1、2只矛头,但是!你很可能将要面对的是5、6只矛头或者更多的矛头的同时攻击。矛的长度就是这群古代士兵的可攻击范围,矛够长可攻击范围够大能够同时重叠5、6个持矛士兵的“火力”。任何敢于冲过去挑战的人都要同时面对5、6个或者更多士兵的群攻。
假如这群士兵用的是刀呢?刀的攻击范围实在有限,后排的士兵无法攻击到前方的敌人,前方的士兵只能支援帮助挨在身边的友军。这时候你再度挑战这些士兵,冲过去只需要面对2、3个士兵的威胁,这比如对付一群攻击范围更广的矛兵要轻松容易许多。
可攻击范围越广,火力重叠的也就越厉害。可攻击范围广的单位比范围小的单位在火力重叠,制造密集火力方面更具优势。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士兵、由于古代士兵可攻击距离十分有限,所以采取高度密集的阵形来维持火力。现代士兵可攻击范围作战半径是古代士兵无法比拟的,即使相互之间站的十分稀疏也能维持相当的火力密度。
那么可攻击范围作战半径是否是改变影响作战士兵排列密度的原因?当然不是这个原因,论到这里只能说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短的单位比攻击距离、作战半径长的单位更需要密集的阵形。
无论单位攻击距离是长是短,只要排的越密集,火力就越集中,战斗能力就越强。
真正淘汰密集阵形的东西可不是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的长短,而是大面积杀伤性武器的出现。最早是机枪,一次射出大量子弹来射杀前方的敌人,然后是各种炮火覆盖、飞机轰炸,还有就是核武器的出现,几十万人要是集中在一起,打一下就没了。
第四节 密集阵形
密集阵形是为了集中火力,提高在某一区域的火力密度,从而增强做战能力。但是密集阵形又受到面积性杀伤武器的限制。在面积覆盖武器威胁下!只能通过延长攻击距离、作战半径来做到即使阵形稀疏也能保持火力密度。
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短的单位在面积性武器的威胁下做战效能比攻击距离、作战半径长的单位低下。因为攻击距离越短就需要越密集阵形才能维持火力密度,而面积性武器又威胁到密集阵形的存在。这一点导致攻击距离、作战半径短的单位比之攻击距离、作战半径长的单位更难形成火力密度,所以在面积性杀伤武器的影响下,做战效能远没有攻击距离长、作战半径大的高。
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面积武器或不大量存在、难以产生威胁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密集队形的,而且是越密越好。越密集因攻击范围重叠产生的火力密度就越高,做战能力就越强。
密集阵形可以带来巨大的火力密度,但是面积覆盖性武器的出现以及大规模使用,让密集阵形变的脆弱而易受打击。
我们如果将兵力稀疏开来必然将付出牺牲火力的代价,一支部队的火力强弱直接影响到战斗力。我们需要在保证火力的同时削弱面积覆盖性武器的威胁。
这听起来很矛盾,保证火力就必需提高阵形密度,密度越高受到面积覆盖性武器的威胁就越大。
其实这并不矛盾。很简单,密集小股部队,降低平均密度!如果你将你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一起当然能够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更容易受到覆盖性武器的威胁。但是如果我们将这集结的一大群部队,分散成若干个小部队,再将这些小部队分别调往各处。每一处的小部队保持密集维持火力,队与队之间相隔有距离保持稀疏。小部队灵活面对覆盖武器容易逃离躲开,即使一队覆灭,仍然还存活着许多力量。单个小队看似密集,但是结合其它分布在战场上的小队来看,你的平均战场密度还是很稀疏的。
这就是集中、密集小股力量,稀疏的是战场平均密度。
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作战单位密度越大,重叠产生的火力就越强。
任何对象、物体都有自己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容纳的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维持最终达到的火力密度是有尽头的有极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