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小龙吧 关注:3贴子:278
  • 3回复贴,共1

患上了拖延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开始治疗自己


1楼2014-11-09 19:35回复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未长大的小孩,引导他,鼓励他,而不是命令他,指责他。而我们脑海里那个强权的声音,可能是从父母、老师那里习来,也可能是别处。两个都是我们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便是这两者的矛盾:一个苛求完美,不停命令另一个要努力,稍有松懈便指责其失败;一个因为受指责而越发恐惧失败,为逃避现实而不停拖延。
    所以,内心的冲突矛盾才是症结所在,拖延只是症状。解决的办法,就是逐渐改变那个强权的声音,改变其对我们心中的小孩的说话方式,让他们共同合作,而不是互相冲突。内心的和谐统一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做到了,解决了根本问题,拖延才能根治。
    (2)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今天想方设法让心中的两个自我统一了,可能明天,固执的两方又重复过去的矛盾了。要明白这种反反复复是必然的,并且坦然接受。只要我们是朝着积极的大方向前进,那么就是好的。
    (3)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提高自己的灵活性。苛求完美的我们,往往要求一切按照原定计划一丝不苟地发生:早晨七点起床,每天学习八小时,晚上十二点前准时睡觉。哪怕晚起了十五分钟,我们心中也有遗憾,这一天不够完美。要是晚起了两个小时,我们便沮丧地判定这一天废了。这种认知实际上是错误的。真正完美的人,不是刚性地执行这些计划,而是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即使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自己没能执行计划中的其中一步,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往下继续就是。十二点前准时睡觉算完美,为什么十二点四十就不是呢?大不了晚起四十分钟,只要我保障了足够的睡眠,不就可以了么?而保障足够的睡眠不正是我的初衷么?
    (4)在改变拖延习惯、更有效利用时间的实用方法上,医生强调了两点:
    (a)建立激励机制。这点我之前提到过。我目前的做法是在我决定学习一个小时前,我许诺好自己奖励,可以是一些犹豫着要不要买的东西,也可以是一段娱乐时间,或者可口的食物。我把这个许诺写在便签纸上,贴在电脑屏幕上。目前为止效果很好,我专门列了张表,记录自己成功得到的奖励,看着它们一点点累积,很喜悦。
    (b)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这点在爱书更爱赢的帖子“拖延症的根源其实是完美主义的15条铁证”里,五万英尺提到过,我非常同意。假如过二十几分钟有个会议要参加,那么通常这二十几分钟在我心里都是垃圾时间,顶多上上网什么的。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有整块的时间才能开工呢?有这二十几分钟时间,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呢?当然这时间短,或许看不完一篇论文,但是,看个三四页总可以吧?现在看完三四页,一会儿不就能少看三四页么?这也是上文所提到的要增加灵活性。


    2楼2014-11-09 19:58
    回复
      2025-05-12 00:46:00
      广告
        我真的活的特别累 可是都是我自己的原因
        我不想跟别人说 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可以给我鼓励 是的 我需要的只是来自朋友的鼓励 我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im,我理解你所说的不想跟别人说的感受:不拖延的人,几乎不会理解我们为什么拖延。我曾和身边朋友诉说自己拖延的苦恼,他们很不以为然地瞪着我:你都知道自己拖拉啦,干嘛不改啊?你知道你该开始做事,那就开始做咯,这有什么难的?我也不想和爸妈说,他们就更不能理解了,白白让他们担心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导师说这些。和男友说很多,他心疼我,理解我内心的挣扎,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我走出去。
      但是真的,我们需要倾诉,太需要了。把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所有的情绪起伏自己咬牙承受,太辛苦了。而且,所有的坏情绪和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都会因为反复在心里回放而不停被放大,这样有弊无利。
      试着找个办法倾诉吧,网络?最好的朋友?


      3楼2014-11-09 19:58
      回复
        在体味,在反思,在悟。
        我害怕自己不努力,于是引入一个强权的我来进行自我压迫。仿佛如果失去自我羞辱、自我指责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话,我就将会滑入彻底堕落的深渊。我用自我羞辱这种下下策来保持一种自己仍未最后彻底堕落的心理安全感。
        而堕落,这正是我从小到大最深深恐惧的东西。我要上进,我是好孩子,我怎能堕落呢?纵使我的行为堕落了,可我也要在心理上谴责自己。这种谴责让我感到:起码,我还是知耻的。正是这种知耻,让我与彻底堕落保持着界限。为了远离那令我深恐的堕落,我要加强这种谴责,要狠狠地谴责!这种谴责是为了上进,或者是将来有朝一日的上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卧薪尝胆”。
        这种自我羞辱,破坏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这层保护机制,让我们时常看不清真正的自我,它像一团云雾,经常需要我们去拨开。但,这层保护机制,也巧妙地守护着我们心灵的健康。一旦被破坏,将造成心理的失衡,和各种症状的产生。
        有点渐渐明白:“我想要做”和“我必须做”的内在区别了。
        我想要做:这时我是主人,心理保护机制是完好的。
        我必须做:这是我是奴仆,心理保护机制是撤除的。


        4楼2014-11-09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