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社会繁荣,瓦当达到了鼎盛时期,秦汉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较高,质地坚硬,呈青灰色。云纹瓦当,是秦汉图案瓦当的主题。关于云纹瓦当,有人认为云纹是从青铜器上的回纹等纹饰演变而来的。此说不够准确,因为青铜器纹饰至秦汉时已经很简略了。云纹是从战国以来的葵纹演化而来的。其文饰及寓意带有浓厚的写实之意,祥云缭绕于建筑之上,似瑶台琼阁,含有吉祥之意。到汉代时,出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想结合的典范。
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 出现了文字。瓦当文字数从一字至十二字不等。文字瓦当装饰和美化建筑物是通过当面生动美妙的文字来实现的。文字瓦当直接地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愿望。可能也会有人认为文字在瓦当上的出现是受青铜器上的铭文的影响,我觉得这种想法也有可能,因为青铜器上铭文到秦汉时已经简少,内容也是歌功颂德的,或者是刻上青铜器主人的名字,或是直接写上器名。大有希望自己的名字或事迹永久长存,能够被后人看见之意。如一些带有吉语的瓦当,“万岁富贵”、“千秋长安”、 “汉并天下”、“汉兼天下”、 “长生吉利”、“常生无极”等。这些文字,文辞藻丽,书法隽美, 汉代隶书盛行,而瓦当文字大都为缪篆和小篆,缪篆多用于汉印文字。因为篆书“随体诘诎,盘曲纠绕”,线条的可塑性很强,更适合于瓦当特殊的圆形空间。有的文字瓦当,将文字与动物纹、云纹等图案组合在一起,既填补了文字周围的空间,又使得画面充实和谐,生动活泼,增强了装饰性。如“延年”瓦当中,一只鸿雁双翅展开,颈部伸直,是鸿雁高飞时的典型动作,“延年”二字在双翅之上,画面均衡美观,又富有寓意。
秦汉之后的瓦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瓦当不再仅仅使用皇家宫殿群,也开始大量运用于民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方佛教的传入,莲花纹,兽面纹渐多,云纹图案则简化变形,并逐渐消失。早期的莲花纹受佛教影响,由素瓣莲花边为复瓣莲花,周围也多饰联珠纹,成为魏晋隋唐时期以及宋代瓦当的主要装饰题材。其实在魏晋这一时期的青铜佛像中都可以见到这类莲花底座型纹样。辽金时期兽面纹的再度出现,也是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最后一次辉煌。
后来的元明清,则进入了瓦当发展的一个低谷。元代少数民族政权,在瓦当中,清一色的采用兽面为主的瓦当纹样,并无出新之处。明清两代瓦当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图案采用云龙纹为主。这一时期,由于普通民居的砖雕发展起来,冲淡了瓦当作为装饰的主体地位,瓦当无发展之地。于是,瓦当之发展停滞了下来。
中国古代那些曾经辉煌一世的宫殿等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可以通过众多神采各异的瓦当遥想和领略当年建筑的雄伟与华丽。这些瓦当,不但是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而且对文物考古、文字嬗变、金石书法、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中国古代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瓦当艺术自汉代以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对瓦当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目前也多局限于秦汉这一特定阶段。这让我觉得或多或少与青铜器的研究有些相似,想那青铜器也是在秦汉之前繁荣鼎盛,均为贵族专用,而秦汉之后边一蹶不振 ,逐渐衰落,至今出土的文物也是秦汉前居多,成为青铜器研究史上的一个遗憾。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