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明天就是立冬了,便想写点什么。
当凛冽的西北风袭来的时候,冬天正向我们缓缓地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从立冬开始,时令进入冬天。闲冬最宜读书,历代诗人留下了大量关于立冬的佳作,展卷读来,不亦乐乎。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季节的变迁总是那么敏感。他在《立冬》一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 满前村。”冬天到了,笔墨僵硬,诗人也懒得动笔,索性围着火炉饮酒。饮到醉处,看看墨花明月,好像就是下了雪一样。尤其是这最后两句,想象奇丽大胆,一切恍然若梦,真是太白风范!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宋代诗人钱时的这首《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寥寥数语,把立冬时节的景物描摹得生动之至。清霜袭来,枝头红叶纷纷而落,肆虐的西风带走一切,只有菊花依然傲然绽放,固守着最后的秋天。
立冬时节,天气还不算太冷,但是细雨里常常夹有丝丝的寒意。“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元代仇远在《立冬即 事》中,写出了典型的立冬气候特点。真正的霜寒还没到来,唯见庭院里树叶半青半黄,这样的日子恐怕不多了,在冬天里,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清香的梅花。
同是写立冬,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立冬》就愁苦得多。“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自古文人多悲秋,对于寒冷肃 杀的冬天,更是极其敏感。当秋风吹尽,当叶黄枫丹,诗人于夜晚守着一盏孤灯半轮残月,感到深深的寒意。此种羁旅之思,非天涯游子不能道也。
冬天是一本厚厚的大书,立冬便是它的扉页。在第一片雪花即将飘来之时,于古诗中细细品读立冬,别有一番情趣。
当凛冽的西北风袭来的时候,冬天正向我们缓缓地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从立冬开始,时令进入冬天。闲冬最宜读书,历代诗人留下了大量关于立冬的佳作,展卷读来,不亦乐乎。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季节的变迁总是那么敏感。他在《立冬》一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 满前村。”冬天到了,笔墨僵硬,诗人也懒得动笔,索性围着火炉饮酒。饮到醉处,看看墨花明月,好像就是下了雪一样。尤其是这最后两句,想象奇丽大胆,一切恍然若梦,真是太白风范!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宋代诗人钱时的这首《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寥寥数语,把立冬时节的景物描摹得生动之至。清霜袭来,枝头红叶纷纷而落,肆虐的西风带走一切,只有菊花依然傲然绽放,固守着最后的秋天。
立冬时节,天气还不算太冷,但是细雨里常常夹有丝丝的寒意。“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元代仇远在《立冬即 事》中,写出了典型的立冬气候特点。真正的霜寒还没到来,唯见庭院里树叶半青半黄,这样的日子恐怕不多了,在冬天里,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清香的梅花。
同是写立冬,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立冬》就愁苦得多。“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自古文人多悲秋,对于寒冷肃 杀的冬天,更是极其敏感。当秋风吹尽,当叶黄枫丹,诗人于夜晚守着一盏孤灯半轮残月,感到深深的寒意。此种羁旅之思,非天涯游子不能道也。
冬天是一本厚厚的大书,立冬便是它的扉页。在第一片雪花即将飘来之时,于古诗中细细品读立冬,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