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痛苦吗?如果不知道,去跑次马拉松吧,她会让你体会到后程崩溃时的无比痛苦;你知道什么是快乐吗?如果不知道,去跑次马拉松吧,她会让你体会到终点撞线后的无比快乐。
我相信,只要你心怀希望,执着的跑下去,那么,跑过地狱,就是天堂……
我的首马散记
前言
2013年10月1日,我开始了我的跑步生活,最初跑步的动机,就是想把之前因胡吃海喝而暴涨的体重降下来,仅此而已。从最初的3公里,一直到固定每天10公里左右慢跑,体重自然是渐渐下降,精神也是越来越好,那段时间,我十分享受跑步给我带来的各种好处和改变,慢跑,似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对马拉松的了解,仅限于知道这项运动的距离很长,究竟有多长,自己也说不清。
真正结缘马拉松,是因为读到了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完后才了解马拉松有42.195公里,才了解普通人是可以通过训练跑完全程的,才了解马拉松的比赛普通跑步爱好者也可以报名参加的。后来又浏览各大跑步网站,学习一些跑步的基本常识,知道了配速、LSD、间歇跑等训练方法;知道了全程、半程、100公里越野等跑步赛事;知道了亚瑟士、压缩衣、GPS跑表等一些跑步装备。看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挑战自己,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
备战
5月1日,开始了上马的备战。说是备战,其实就是想用这个词鼓励一下自己,对于怎么训练一无所知,能不能报上名一无所知(最后十分幸运的报上,过程不再赘述)。就这样跑吧,先跑起来再说,基本的原则就是累计跑量。5月270公里,6月200公里,7月308公里,8月305公里,9月304公里,10月306公里。随着跑量的增加,配速也不断的提高,从最初的6xx,提高到了4xx。赛前制定了首马目标,跑进330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能快则快,制定这个目标是因为我10月份最后的几次30+训练,平均配速达到了44x,,这个成绩使我信心大增,甚至有些飘飘然,认为首马杀进330是理所应当的,或许,还可以再快些......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为我首马后程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开赛
11月2日,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十分普通的一天,但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经过半年的准备,我终于站在了上马的起跑线上。万人的国歌大合唱让我兴奋不已,随着一声枪响,我迫不及待的冲了出去……
前5公里,配速440左右,感觉不错,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来说,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个危险的开始,丝毫没有降速的想法,反而想再加速。
10到25公里,兴奋到了顶点,配速基本在43x,44x,偶尔降到45x,当时的感觉非常好,甚至天真的认为,按照这样下去,成绩也许会跑到320。
25公里后,开始掉速,配速基本在45x,50x,接近30公里的上桥时配速掉到了530,30公里后开始渐渐崩溃,53x,54x,55x,当时也想加速,但一直提速就频临抽筋的边缘,只好放慢速度,60x,61x……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也没有再能提起速度。我的首马,时间定格在了3:39:27,净成绩3:38:00。
后记
首马对我来说,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的收获。我感受了万人齐唱国歌,万马奔腾冲出起点的震撼,体验了后程崩溃时的痛苦,享受了冲过终点的快乐。同时也明白稳中求,轻兵冒进必将付出代价的道理。一场马拉松带给我的,绝不仅仅只有奔跑,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对自己、对生活、对这个世界。
一场马拉松,就像人生的一个缩影,起点如小时候,身边热热闹闹,欢声笑语。前半程如同青年、中年,精力充沛,一路高歌猛进。后半程如同老年,最初身边和你同跑的人不是被你拉下,就是早已超越,剩下零零星星几个伴,多数时候你要忍受孤独,一个人跑。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终点的位置,但千万不要忘记,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过程,完全由自己掌握。
一场比赛,千般滋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跑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就像开头所说那样,就算经历再多的困难,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我相信,只要你心怀希望,执着的跑下去,那么,跑过地狱,就是天堂……
我的首马散记
前言
2013年10月1日,我开始了我的跑步生活,最初跑步的动机,就是想把之前因胡吃海喝而暴涨的体重降下来,仅此而已。从最初的3公里,一直到固定每天10公里左右慢跑,体重自然是渐渐下降,精神也是越来越好,那段时间,我十分享受跑步给我带来的各种好处和改变,慢跑,似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对马拉松的了解,仅限于知道这项运动的距离很长,究竟有多长,自己也说不清。
真正结缘马拉松,是因为读到了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完后才了解马拉松有42.195公里,才了解普通人是可以通过训练跑完全程的,才了解马拉松的比赛普通跑步爱好者也可以报名参加的。后来又浏览各大跑步网站,学习一些跑步的基本常识,知道了配速、LSD、间歇跑等训练方法;知道了全程、半程、100公里越野等跑步赛事;知道了亚瑟士、压缩衣、GPS跑表等一些跑步装备。看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挑战自己,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
备战
5月1日,开始了上马的备战。说是备战,其实就是想用这个词鼓励一下自己,对于怎么训练一无所知,能不能报上名一无所知(最后十分幸运的报上,过程不再赘述)。就这样跑吧,先跑起来再说,基本的原则就是累计跑量。5月270公里,6月200公里,7月308公里,8月305公里,9月304公里,10月306公里。随着跑量的增加,配速也不断的提高,从最初的6xx,提高到了4xx。赛前制定了首马目标,跑进330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能快则快,制定这个目标是因为我10月份最后的几次30+训练,平均配速达到了44x,,这个成绩使我信心大增,甚至有些飘飘然,认为首马杀进330是理所应当的,或许,还可以再快些......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为我首马后程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开赛
11月2日,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十分普通的一天,但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经过半年的准备,我终于站在了上马的起跑线上。万人的国歌大合唱让我兴奋不已,随着一声枪响,我迫不及待的冲了出去……
前5公里,配速440左右,感觉不错,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来说,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个危险的开始,丝毫没有降速的想法,反而想再加速。
10到25公里,兴奋到了顶点,配速基本在43x,44x,偶尔降到45x,当时的感觉非常好,甚至天真的认为,按照这样下去,成绩也许会跑到320。
25公里后,开始掉速,配速基本在45x,50x,接近30公里的上桥时配速掉到了530,30公里后开始渐渐崩溃,53x,54x,55x,当时也想加速,但一直提速就频临抽筋的边缘,只好放慢速度,60x,61x……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也没有再能提起速度。我的首马,时间定格在了3:39:27,净成绩3:38:00。
后记
首马对我来说,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的收获。我感受了万人齐唱国歌,万马奔腾冲出起点的震撼,体验了后程崩溃时的痛苦,享受了冲过终点的快乐。同时也明白稳中求,轻兵冒进必将付出代价的道理。一场马拉松带给我的,绝不仅仅只有奔跑,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对自己、对生活、对这个世界。
一场马拉松,就像人生的一个缩影,起点如小时候,身边热热闹闹,欢声笑语。前半程如同青年、中年,精力充沛,一路高歌猛进。后半程如同老年,最初身边和你同跑的人不是被你拉下,就是早已超越,剩下零零星星几个伴,多数时候你要忍受孤独,一个人跑。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终点的位置,但千万不要忘记,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过程,完全由自己掌握。
一场比赛,千般滋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跑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就像开头所说那样,就算经历再多的困难,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