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德国一位教育家曾有这样的奇谈:21世纪最困难也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尽可能闭上他的嘴巴。但是,如果教师们真的闭上了嘴巴,教学该如何进行?把上世纪的这个“奇谈”搬到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在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和品味。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教师满堂讲的灌输式教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场教育革命呼之欲出。 有人说,教育革命就是要革传统教师的命,教师在这场变革中首当其冲。面对这场教育革命,有的教师迷茫,不知如果减少课堂讲解自己还能干什么,不知怎样才能实现转型;有的教师困惑,担忧如果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师尊何在;有的教师一笑置之,认为教育革命只是一时的炒作,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案还是那个教案;有的教师破罐子破摔,觉得现在的新技术是自己无法企及的,让自己运用新技术整合教育,还不如被淘汰算了...... 事实上,这场革命不是要淘汰和取消教师,而是要求教师担当起教育革命的重任。这场教育革命的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型,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没变,只是“主导”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把握学生学习方向等都将成为教师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技术和新教育的深度融合最需要探索和尝试,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践行者,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将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将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和中国的未来。因此,我们期待所有的教师丢掉怨气和失落感,破釜沉舟参与变革。 对于教师,尤其是并非“数字时代原住民”的教师们来说,对技术的恐惧是转型的一大屏障。有很多老师都认为,那是技术达人才能做的事情。不过多年之前,照相也是个技术活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了傻瓜机,自动对焦、自动曝光,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做这项“技术活儿”了。所以,教师们应该相信掌握技术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最好的、最普及的技术一定是傻瓜式的技术,只要敢于尝试一定可以掌握看似复杂的技术。在接触教育技术公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一直在努力研发最便捷的技术让所有教师都能使用。在新技术条件下,教师批改作业、组织考试、判卷等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可以在网上便捷地进行,这样,就为教师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工作。 破除了对技术的恐惧,面对教育变革,教师转型还要完成三大转变: 一是要具备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素质。虽然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但教师依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对学科前沿有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要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方法。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教师才能承担起教学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任。 二是要革新教学方法。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不是任其自由生长,绝对地放手,而是把新技术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设计出具备启发式和吸引力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真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提供帮助。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在严抓和放手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把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情感教学才是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师范院校培养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因为那里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当以新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走到了教学第一线,他们展现的一定是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风采。 教育变革终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教师的转型要经过几代教师的更替才能完成。因此,面对这场教育变革,我们的教师与其人人自危,逃避和排斥新技术,不如积极参与变革,以开放的心态、满腔的热情迎接教育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