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吧 关注:214贴子:6,792
  • 12回复贴,共1

【史海钩沉】秦国魏国河西争夺始末(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天,上镇楼图。。。


1楼2014-11-04 22:09回复
    原创者 @长城长


    2楼2014-11-04 22:10
    回复
      秦国魏国河西争夺,从公元前419年开始,到公元前328年,前后91年时间,
      这次计划把这一过程向大家讲解一下,包括史官隐讳掉的一些内容。还有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
      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春秋中期,自秦穆公时代起,秦国和晋国长期以黄河和崤山为分界线,一直持续到战国前期。
      自从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后,晋国已经名存实亡,韩赵魏三家中,魏国最先进行改革变法,快速强大起来,并渡过黄河向秦国争夺土地!
      此时的秦国,却处在五世之乱的时期,内外交困!
      公元前425年,秦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11-04 22:12
      回复
        公元前419年,秦灵公六年,魏开始进攻秦国河西,城少梁。秦攻少梁。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十年,补庞(城),城籍姑。【秦本纪、六国年表】秦灵公病死,灵公的叔父悼子废掉了灵公的太子连,夺走了君位,并且把太子连(公子连)驱逐出境。
        公元前413年,秦简公二年,与魏战于郑县,兵败【六国年表】。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十三年,魏公子击围秦繁庞(庞城),出其民【魏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魏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十七年,魏攻秦,至郑,还筑洛阴、合阳。【秦河西全部失陷,魏此后进一步占领河西以北土地,设上郡。】
        秦简公七年,城重泉。在洛水西岸加强防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
        公元前401年,秦简公十四年
        秦伐魏,至阳狐。最后秦军败北。
        秦简公病死,子秦惠公立。
        由于秦简公,秦惠公都不是正常继承君位,秦国的世袭贵族们有很多人对他们不服,这种不服又因为对魏国作战屡战屡败,丢城失地而加剧。
        因此他们都想通过对外战争树立自己的威信。
        秦惠公更是连年向外发动战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11-04 22:16
        回复
          公元前395年,秦惠公五年
          秦伐緜诸(西戎之一)。【六国年表】【秦灭緜诸】
          公元前391年,秦惠公九年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公元前390年,秦惠公十年
          秦伐魏,战于武城,县陕。
          如果光看秦国史官的记载,秦惠公还是取得了不少战果的,实际上魏国已经开始反击了,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十一年
          秦攻魏,至阴晋,大败。【六国年表】
          这一次秦军遇上了魏国名将吴起,秦国倾国之兵被吴起打得大败!
          【秦国夺取的宜阳、陕县等地,全部被韩魏夺回。】
          原本踌躇满志的秦惠公,在一连串的惨重失败后,不但没有树立自己的威信,反而更加剧了贵族们对他的不满,秦惠公也因此忧愤成疾,几年后病死,年幼的出子即位!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11-04 22:18
          回复
            公元前386年,秦出子元年
            公元前385年,秦出子二年
            以庶长改为首的贵族们,迎秦灵公太子连复位,是为秦献公,诛杀出子。【秦本纪、六国年表】
            秦献公即位后,奋发图强,休养生息近20年,做了不少改良,秦国的国力开始恢复,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元年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
            秦献公二年,城栎阳。
            公元前381年,秦献公四年
            秦孝公生。
            公元前374年,秦献公十一年
            秦县栎阳。
            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
            秦献公开始向魏国进攻。秦败韩魏于洛阴。【六国年表】首战告捷。
            公元前365年,秦献公二十年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二十一年
            秦败魏军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秦本纪、六国年表】
            石门的位置,有三种说法,一说在山西运城,还有一种说法在陕西三原县西北,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标在今潼关,这也让石门之战蒙上了更神秘的面纱!
            不过,这次胜利,是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虽然秦军也是惨胜,毕竟终结了魏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秦献公的这个成绩,被史官牢牢记载下来!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二十三年
            魏败赵于浍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赵世家】【六国年表】
            秦献公多次对魏国作战,虽然取得很多战果,但还是无法撼动魏国的根本,河西诸城,仍然掌控在魏国手中!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元年的列国形式,有这一段记载: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这里一直有个疑问:自郑县沿着洛水向北,是秦国和魏国的分界,这个基本上没有问题,郑县究竟属于秦国还是魏国呢?之前几次战役提到两国在郑县发生了战役,但都没有准确说明郑县究竟有没有被魏国夺取,也没有准确说明秦国没有丢失郑县,这里还需要继续考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11-04 22:23
            回复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元年
              秦攻魏,至陕,獂(西戎之一)反叛攻秦,秦与魏议和而罢兵。秦灭獂,斩獂王。
              公元前358年,秦孝公四年
              韩昭侯元年,秦败韩于西山【今河南熊耳山,秦国可能在此战后夺取了卢氏】。秦军是从武关出击的,而不是从函谷关出击,因为此时函谷关一带还在魏国控制下!
              【竹书纪年】魏龙贾筑长城于西边。有人认为龙贾修筑的是河西长城,有人认为是大梁西面的长城。。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一说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六年,商鞅变法开始!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七年
              秦孝公与魏惠王会杜平。
              魏国计划攻打赵国,先向秦国示好,会盟,以求没有后顾之忧,但秦孝公,卫鞅等人应该猜到了,魏国突然来示好,必定有别的用意!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八年
              魏惠王十七年,魏伐赵,围邯郸。
              秦孝公,卫鞅没有猜错,魏军主力集中到了东部,西部防御空虚,夺回河西的机会来了!
              秦攻魏,取元里、少梁。【很可能秦国完全夺取了河西诸城,】
              公元前353年,秦孝公九年
              魏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
              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
              由于魏军主力完全被牵制在东部,秦国决定继续扩大战果!
              秦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楚攻魏,至睢水、濊水。魏伐楚,取上蔡【竹书纪年】。齐、宋卫联军围魏襄陵,被魏击败。魏筑长城,塞固阳。
              【以上据《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综合得出】
              公元前351年,秦孝公十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固阳,很可能就是《战国策》里所说的定阳】,降之。秦军攻赵,至蔺。【据此看来,秦军还夺取了上郡的部分城池,先锋一直打到赵国境内】
              魏将邯郸归还赵国。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
              魏攻秦,围定阳【战国策】,秦求和,魏与秦会彤。
              魏国解决东线战役后,集中主力向秦军反攻,把秦军打得大败,不但收复了安邑,还渡过黄河,把秦军残部包围在定阳。
              秦孝公和商鞅万万没有想到魏国还有那么强的实力,万般无奈之下,向魏国求和,这次求和的代价很大,秦国应该把先前攻占的河西诸城全部还给了魏国,退回原有疆界!
              秦孝公和卫鞅并没有就此认输,第二轮变法开始了,同时秦迁都咸阳。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11-04 22:29
              回复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十八年
                魏惠王称王,与诸侯会盟于浊泽。
                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十九年
                周天子封秦孝公为西伯。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二十年
                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秦本纪】
                有人认为此时是秦国主盟,因为前一年有周天子封秦为西伯的记载,实际大错特错!秦国如果主盟,必定有秦孝公亲自到场,岂能只派公子少官去?
                公元前341年,秦孝公二十一年
                魏攻韩,齐救韩,败魏于马陵,虏魏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
                魏国在马陵之战的惨败,让秦国再次看到了夺回河西的希望!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二十二年
                秦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取河西地【这次秦国疆界再次推到黄河,但上郡应该还在魏国控制中】。魏正式迁都大梁。
                公元前339年,秦孝公二十三年
                秦渡过黄河攻魏岸门,虏其将魏错。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二十四年
                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诛杀卫鞅。【商鞅死后,魏国开始反攻河西。两国再次开始反复争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11-04 22:33
                回复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三年
                  秦攻韩,拔宜阳【此后宜阳又归韩国,年份不详】。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六年
                  魏纳阴晋于秦,阴晋更名宁秦。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七年
                  秦大良造公孙衍与魏战雕阴,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魏世家作四万五千】。
                  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八年
                  秦樗里疾伐魏,围焦、曲沃,取曲沃。
                  魏国全线失利,被迫割让河西于秦。但秦国并没有因此满足!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九年
                  秦继续攻魏,取汾阴、皮氏、焦。魏伐楚,败之陉山。
                  魏献上洛于秦【战国策】。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十年
                  张仪相秦。秦公子华(公子桑)与张仪伐魏,取蒲阳,魏割上郡于秦。
                  从此,魏国在黄河以西的领土,全部丧失,魏国再也没有力量向河西进攻了!
                  河西争夺战,才算终于画上了句号!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11-04 22:36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3390660827


                    10楼2014-11-04 22:39
                    回复
                      商鞅之变法提升了秦国之军力,文惠王软硬并施夺取为国之疆土


                      11楼2015-10-13 19:48
                      回复